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1篇 |
免费 | 65篇 |
国内免费 | 7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9篇 |
大气科学 | 87篇 |
地球物理 | 54篇 |
地质学 | 133篇 |
海洋学 | 78篇 |
综合类 | 30篇 |
自然地理 | 3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21篇 |
2022年 | 16篇 |
2021年 | 19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18篇 |
2017年 | 10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15篇 |
2014年 | 13篇 |
2013年 | 23篇 |
2012年 | 13篇 |
2011年 | 18篇 |
2010年 | 20篇 |
2009年 | 18篇 |
2008年 | 11篇 |
2007年 | 21篇 |
2006年 | 14篇 |
2005年 | 14篇 |
2004年 | 13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12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93.
重庆“5.6”强风雹天气过程成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利用常规观测、NCEP分析场及雷达、自动站等资料对重庆"5.6"强风雹天气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冷锋和副热带高空急流在风雹发生地近乎重叠的配置结构促进了次级环流的形成并有利于上升运动的强烈发展;风暴天气发生前,下垫面强烈加热、低层增温增湿、中高层干冷对大气对流不稳定性增强的作用显著;对流有效位能(CAPE)、K指数、SI指数高值区边缘的强指数梯度区、对流抑制(CIN)的小值区以及较强的垂直风切变对大风冰雹的预报有重要的指示意义;雷达回波显示多单体风暴具有三体散射、弱回波区等冰雹回波特征,中层径向辐合和反射率因子核心的反复上升下降也是形成地面大风和冰雹的重要特征;四川盆地东部东北西南向山脉对冷空气的移动有阻挡作用,山脉之间的槽状地形为多单体风暴的持续发展保留了较大的空间,明月山南麓的地形起到了强迫抬升和触发的作用,由于地形的阻挡形成狭管效应,加强了下击暴流形成的地面大风,是形成11级大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4.
95.
The present study is based on the materials collected from the middle waters of the South China Sea between 12°-15°N and 111°-118°E during May to July in 1978.The biomass of the phytoplankton (Y, dependent variable) is established to give the biomass of each Species and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 (i. e. water temperature, salinity, oxygen, silicate and phosphate contents), X1,X2...,X139tt are independent variables that are used to stepwisc regression analysis. Accordicg to the mathematical tests and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by which a lot of species are deleted and added to the equation, the authors consider that the 4th equation as shown below is optimal one for the model of the biomass on the phytoplankton from this waters.The optimal equation refers to text. 相似文献
96.
Palmer干旱指数在淮河流域的修正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Palmer指数是目前研究区域干旱时应用最广泛的指数之一,但由于其空间适用性比较强,所以在应用已修正的Palmer指数描述淮河流域干旱等级和持续时间时和实际情况有较大差异,因此有必要做进一步订正。利用淮河流域开封、信阳、巢湖站1961—2009年逐日降水和气温等常规观测资料,根据1965年Palmer指数原理,在2004、2006年几次修正的基础上对Palmer指数进行修正。淮河流域和美国Kansas、Iowa周边区域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但在用Palmer指数研究2个区域的旱涝时,其前期旱涝对后期的影响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淮河流域前期旱涝的影响要小些,因此,在修正Palmer指数过程中加入一个修正系数,用以改善其敏感度。结果表明,修正后的Palmer指数在反映淮河流域的干旱强度和持续时间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改进,可以用于淮河流域干旱的监测和预警。 相似文献
97.
98.
选取四川省的一次暴雨个例分析研究大气中对流活动和重力波的相互内在联系。针对这次暴雨过程,采用MICAPS探空资料和天气雷达资料,并且结合天气学分析以及重力波指数的分析方法对暴雨的形成原因和重力波的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重力波与暴雨有一定的内在联系,重力波引导了暴雨的发展;非线性平衡方程对于诊断大幅度的重力波有很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99.
南海冬、夏季环流的三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利用一个斜压三维陆架海模式——HAMSOM模式对12月份和8月份的南海环流进行数值模拟,结果为:对上层流场,在12月份,在西沙群岛-中沙群岛海区间呈现一个气旋式环流,在越南中部东岸存在一支南向西边界流,在金兰湾的远海为一局地反气旋涡,在南海南部,主要表现为万安滩的气旋式大弯曲(气旋涡)及在北康暗沙北侧的反气旋涡;在8月份,在东沙群岛-中沙群岛-吕宋岛西侧海域间存在一大尺度的气旋涡,在南海西部主要表现为以西沙群岛南部的气旋涡与金兰湾-礼乐滩间的反气旋式大环流相对峙的局面,同时在万安滩东侧有-气旋涡.由于斜压效应、底形效应的作用,使冬、夏季的南海南部中层流场几乎与上层流场相反. 相似文献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