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1篇
海洋学   9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海域管理系统是国家通过各级政府对管辖海域的资源、环境和权益等进行全面的、统筹协调管理活动的应用系统,而海洋环境监测系统是指对海洋环境进行快速检测到海洋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的变化;为公众及时预测这些变化及其结果的技术系统。二者存在着鸿沟,海洋管理只是依据静态的、种类单一的信息进行决策,无法及时为决策者提供及时必要的信息。文中提出了海域使用与海洋环境监测系统结合的必要性,并给出二者的结合。  相似文献   
12.
安徽石台地区下寒武统黑色岩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黑色岩系成因复杂,且与多金属元素成矿密切相关。对安徽石台地区下寒武统黑色岩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其富集Ag、V、U、Mo、As、Sb等多种金属元素。且在这套黑色岩系地层剖面中,其中部碳质页岩的金属元素富集程度比其它岩性的富集程度明显偏高。微量元素组成及相关元素比值显示这套黑色岩系形成于海相热水沉积作用,代表了一种非正常海水沉积。沉积环境由早期缺氧的还原环境逐渐向后期的半还原-氧化环境演化,反映早寒武世安徽下扬子海由海侵向海退的逐渐过渡。  相似文献   
13.
安徽石台地区发育早寒武世黑色岩系,岩石地层单元为下寒武统荷塘组和黄柏岭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黑色岩系稀土总量不富集,轻稀土较重稀土富集;δEu=0.81~2.32,平均1.1;δCe=0.52~0.97,平均0.77.剖面自下而上δCe值和δEu值规律变化,δCe值由大渐小再增大,但总体逐渐增大,δEu值总体变化则与之相反.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反映该区早寒武世曾发生过一次明显的海侵-海退过程,黑色岩系为正常海水与热水混合沉积的产物,形成于缺氧还原状态过渡到半还原-弱氧化状态的过程中,沉积环境为干燥气候条件下相对较深的浅海斜坡环境.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寿宁县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文俊 《中国地质》2014,41(2):665-674
基于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所获得大量高精度表层土壤重金属元素和养分元素数据,参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和相关行业标准,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综合因子评价法对福建省寿宁县土壤环境质量和土壤养分质量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将两者叠加分析,对研究区进行土地质量地球化学分等。结果表明:福建寿宁县土地总体质量较好,以三等、四等土地为主,土壤较清洁,两者面积之和占全区的80.80%,且三等、四等土地覆盖区内有占全区10.46%的富硒土壤分布,适宜于发展一般性农业和富硒特色农业;一等、二等土地次之,土壤清洁,是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最佳区域,应加强保护并合理利用;五等、六等土地分布很少,仅占全区的6.07%。  相似文献   
15.
基于几个MIS设计的经验教训,本文试图阐述如何调研,建立模型,决择所用技术。提出了几个现有报表系统为中心的问题表调方法,认为开发者,决策者,管理者,生产必须在几方面达到观点一致,才有利于MIS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区域崩塌滑坡的易发性评价--以四川省珙县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四川省珙县为例,探讨了以GIS技术为支撑的区域崩塌、滑坡易发性评价的基本思路和技术路线;对评价指标的选取作了概括的分析和说明,认为其预测评价因素分为基本因素和诱发因素2大类;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崩塌、滑坡的易发性进行评价,并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的具体应用、评价指标隶属度的确定以及权重确定等方面也作了分析和阐述;对珙县区域崩塌、滑坡的易发程度讲行了评价,结果与实际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土壤有机碳储量估算、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文俊 《现代地质》2019,33(6):1295-1305
基于福建省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所获得的土壤有机碳数据,采用单位土壤碳量计算方法,按照7种不同分类方式,统计了福建省土壤有机碳储量和平均碳密度等特征参数,并与福建省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国内其他地区及中国典型地区平均水平对比。结果表明:福建省表层土壤(0~0.2 m)有机碳储量和平均碳密度分别为427.5 Mt和3 446.8 t/km2,中层土壤(0~1.0 m)分别为1 495.0 Mt和12 052.9 t/km2,深层土壤(0~1.5 m)分别为1 986.8 Mt和16 017.5 t/km2,高于中国典型地区平均水平,具有较高的有机碳储量和碳密度。土壤平均有机碳密度呈现出随海拔高度增高而变大,内陆地区高于沿海地区的区域空间变化规律。近30年来,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影响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为地貌景观、气候环境、植被发育状况、土壤质地及理化、生态系统稳定性、人类活动等。  相似文献   
18.
铜陵狮子山矿田金矿床和铜矿床矿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全面收集前人有关安徽铜陵狮子山矿田主要矿床矿石和蚀变岩石稀土元素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对比研究了矿田内金矿床和铜矿床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金矿床和铜矿床矿石和蚀变岩石的稀土元素组成、轻重稀土比值和(La/Yb)N 值等特征参数承袭了矿区岩浆岩的特征,显示成矿物质的来源以岩浆来源为主,富集地壳组分,反映在成矿过程中深部热液对已固结岩浆岩的淋滤萃取作用和对沉积围岩的叠加改造作用,成矿作用与岩浆作用密切相关;不同成矿阶段和不同类型矿石或蚀变岩石的REE 特征反映REE 的来源和演化可能与成矿金属元素的来源及其富集成矿机制相一致。此外,金矿床和铜矿床矿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行为亦显示出明显的差异性,铜矿床矽卡岩阶段矿石比石英硫化物阶段矿石相对低的REE 含量,以及部分矽卡岩矿石具有La,Ce 明显亏损的富集LREE 折线型配分模式,反映铜矿床这部分矽卡岩具有岩浆成因的特征;而金矿床和部分铜矿床中的矽卡岩及矽卡岩型矿石则以热液交代成因为主;金矿床和铜矿床Eu异常特征则反映了其成矿热液流体起源压力的差异及流体性质的阶段性演化。  相似文献   
19.
2017年九寨沟“8·8”地震导致火花海钙华坝受损,而针对自然遗产地的加固材料须为生态环保材料,研发的糯米灰浆采用支链淀粉团聚石灰、石膏与硅粉,达到了加固钙华坝的目的。为满足九寨沟钙华地区坝体加固对注浆材料的要求,在传统糯米灰浆中加入外加剂、硅灰、石膏改善其流变性与力学性能。改变糯米灰浆中石灰/石膏质量比(0、0.11、0.25、0.43、0.67),通过常规剪切(0.01~100 s-1)与循环剪切(0.01~300 s-1)测定流变曲线,分析改性糯米灰浆的流变性与触变性。此外,对改性糯米灰浆结石体的力学特性进行研究,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结石体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石灰/石膏质量比由0变化到0.67,浆液最大黏度降低了84.7%~91.3%,其对应剪切速率逐渐增大;改性糯米灰浆属于带屈服值的假塑性流体材料;与Bingham模型相比,Herschel-Bulkley模型能更好地描述改性糯米灰浆的流变性;改性糯米灰浆具有触变性,石灰组份的掺入导致浆液的触变性降低,与黏度受影响规律相仿;触变性受剪切历史控制,呈现出随剪切循环次数的增大而降低的...  相似文献   
20.
运用复杂网络理论的分析方法,在世界海运船期数据的基础上,构建海洋货运网络。通过拓扑结构分析,描述了网络的空间格局,并采用k-core算法对网络进行分层,提出使用最大连通规模的相对大小及网络效率的相对大小衡量该类网络抗毁性,并提出以整体网络及分层后的多层网络进行随机攻击的方式,分析该网络的抗毁性,结果表明:海洋货运网络具有小世界效应,网络密集且度分布近似幂律分布,符合复杂网络的基本特征。网络对于随机出现的各类海洋灾害所造成的网络损毁具有很强的抗毁性,网络中节点损毁数量为影响网络规模及效率的主要因素,一般性攻击对于网络造成的影响集中于网络效率的下降,关键性节点损毁对于网络整体的运输情况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