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2篇
海洋学   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1.
以麦瑞加拉鲮鱼幼鱼为实验动物,进行短期饥饿对其生长、肌体组分及内脏消化酶活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麦瑞加拉鲮鱼幼鱼各生长参数观测值,体内粗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粗蛋白的含量以及能值均逐渐减小或减少;实验期间体内各组分的同期相对损失率以粗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为最高,且粗脂肪降幅高峰的出现时段总早于碳水化合物,而粗蛋白的消耗量和损失率则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淀粉酶活力的损失量均高于同期其他消化酶,蛋白酶活力在13—16天间出现反弹现象,其第16天的酶活力值与实验起始值相当。  相似文献   
32.
探究引起银鲫在不同养殖模式下的形质差异原因及形质饰变途径和机制,进而揭示养殖模式致其改变生存对策的内在逻辑,对于指导银鲫养殖模式的改进与优化具重要现实意义。随机选取池塘生态主养模式(M1)和池塘生态套养模式(M2)下经7个月养殖的异育银鲫夏花苗种各70尾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方法,系统开展了两种池养模式下异育银鲫形质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池养期间两实验群体的生长速度总体上呈M2>M1,在21项生物学表型性状中,M2实验群体显著大于M1实验群体的为L1 (体长)、L4 (头宽)、L11 (肛后体长)和NM (净体质量)(P<0.05);(2)所涉20项形质评价性状中, M1、M2实验群体间具显著差异(P<0.05)的高达16项,聚类分析也指示两者间的欧式距离已达到显著水平(P<0.05),即M1、M2实验群体已在形质特征上出现显著分化;(3)经主成分分析,提取到的5个特征值均大于1的主成分,其累...  相似文献   
33.
探究引起大黄鱼幼鱼同生群内不同增重性能子群间形质差异的内在逻辑,揭示造成各子群间生存适应对策分化的主因,对于精选大黄鱼优质增殖群体和指导大黄鱼幼鱼阶段的科学高效养殖具重要现实意义。随机捕捞宁波市象山西沪港海域内经板式网箱养殖3个月的3 000 ind.大黄鱼同生群幼鱼,按体质量由大到小依次分为A [体质量(3.446±0.428) g,出现率5%]、B [体质量(1.966±0.507) g,出现率90%]、C [体质量(0.738±0.036) g,出现率5%]三个增重性能子群。于每一子群内各随机选取30ind.作为生物学指标测定对象,在测量体质量、鳃质量、内脏质量、净体质量、体长、体宽、体高、肛长、头长、头宽、头高、眼后头长、眼径、鳃盖高、背鳍部体高、腹鳍间距、侧线长、尾柄长、尾柄高的基础上,依次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方法,较系统开展了三个梯度增重性能子群间形质差异的研究。结果表明:(1)在所测19项生物学测定性状中,除尾柄高呈A>B≈C外,其余性状均呈A>B>C (P<0.05);(2)在所涉24项形质评价指标中, A-B、A-C、B-C子群间...  相似文献   
34.
以彩虹明樱蛤养殖壳高优势组(平均壳高为17.35±1.01mm)为实验动物,进行4种重金属离子Hg2 、Cr6 、Cu2 、Zn2 对彩虹明樱蛤的急性毒性和加和等毒性强度联合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彩虹明樱蛤对重金属的耐药性均随实验时间延长而缓慢降低,4种重金属离子毒性大小依次为Cu2 、Hg2 、Zn2 、Cr6 ,其对彩虹明樱蛤96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0.0554mg/L、0.1099mg/L、2.2605mg/L、19.6277mg/L;Hg2 、Cr6 、Cu2 、Zn2 离子两两组合在加和等毒性强度下对彩虹明樱蛤96h联合急性毒性所呈现的致毒特征与离子间毒性强度匹配情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5.
采用多元分析方法定量研究了日本沼虾池养越冬抱卵亲虾体重(BW)、净重(NW)、体长(BL)、头胸甲长(CL)、胸宽(CW)、胸高(CH)、腹节长(AL)、额剑长(RL)、尾节长(TL)等11项表型性状对其个体繁殖力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实验对象所测各表型性状间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它们在对个体繁殖力各评价指标的影响上具较好的区分度;(2)影响个体绝对繁殖力(FJ)、体重相对繁殖力(FW)和体长相对繁殖力(FL)的关键表型性状及其直接作用强弱排序分别为BW>BL>CH>RL>AL>NW,BW>CL>RL>CH>TL>NW和BW>CL>CH>RL>NW,相关指数依次为0.810、0.621和0.798,其中BW-NW组合和CH-RL组合分别为决定个体繁殖力的核心变量和公共从属变量;(3)适用于估算个体繁殖力的回归方程分别为:FJ=5087.802BW-6599.877NW+200.927CH+114.774RL+211.878BL-154.965AL-6266.840,FW=1140.538BW-2018.663NW+85.217CH+70.852RL+78.694CL+74.623TL-1152.576,FL=105.453BW-134.613NW+4.307CH+2.709RL+3.623CL-61.737;(4)W(♀)=0.029BL+0.065CL+0.121CW+0.105CH-2.448可精确估算其净重值。  相似文献   
36.
嵊泗列岛海域三种贻贝贝体框架特征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壳长SL、壳宽SW、壳高SH(BD)、OA(壳顶至韧带末端的直线距离)、OB(壳顶至壳背面最高点的直线距离)、OC(壳顶至壳后端最远点的直线距离)、OD(壳顶至壳高性状在腹缘的落点的直线距离)、AB(韧带末端至壳背缘最高点的直线距离)、BC(壳背缘最高点至壳后端最远点的直线距离)、CD(壳后端最远点至壳高性状在腹缘的落点的直线距离)为贝体框架变量,采用多元分析方法系统比较了嵊泗列岛海域厚壳贻贝、紫贻贝和"杂交贻贝"贝体框架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1)在所涉9项贝体框架特征指标中,紫贻贝与厚壳贻贝间无显著差异的指标仅为L5(OC/SL)和L7(AB/SL)(P0.05),而"杂交贻贝"各项指标则均与厚壳贻贝和紫贻贝具显著差异(P0.05),厚壳贻贝和紫贻贝变异系数大于10%的指标均仅为L7(AB/SL),而"杂交贻贝"则仅为L3(OA/SL);(2)厚壳贻贝与紫贻贝间的欧氏距离最短(P0.05),仅为0.160;厚壳贻贝与"杂交贻贝"间和紫贻贝与"杂交贻贝"间的欧氏距离相近(P0.05),分别为0.452和0.418;(3)经主成分分析,提取到的3个特征值均大于1的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2.928%,其中第一主成分、第二主成分、第三主成分可依次归为与滤食功能区水平剖面占比相关的贝体框架因子,与消化功能区水平剖面占比相关的贝体框架因子,和与消化功能区垂直剖面占比相关的贝体框架因子,通过第一主成分仅能较清晰地区分厚壳贻贝和"杂交贻贝";(4)采用逐步判别法,以判别贡献率较大的L1(SW/SL)、L3(OA/SL)、L4(OB/SL)、L5(OC/SL)、L6(OD/SL)和L7(AB/SL)为自变量,所建Fisher分类函数方程组可较清晰区分厚壳贻贝、紫贻贝和"杂交贻贝",三者的判别准确率依次为94.6%、94.6%和100%,综合判别准确率为96.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