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1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141篇
测绘学   51篇
大气科学   89篇
地球物理   57篇
地质学   300篇
海洋学   84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66篇
自然地理   8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1.
西昆仑造山带南侧的麻扎-康西瓦缝合带,是古特提斯洋闭合的位置。慕士塔格-公格尔作为昆仑山的主峰,紧邻该缝合带的东北侧分布,主要岩性为花岗闪长岩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作者系统研究了两种岩性的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特征,探讨了岩石成因,反演了古特提斯洋的构造演化历史。岩体岩浆锆石LA-ICP-MS U-Pb测年结果显示,花岗闪长岩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成岩年龄分别为(213.0±0.5)~(215.4±0.9)Ma和(220.6±0.5)~(222.1±0.4)Ma,是晚三叠世岩浆活动的产物。两种岩性均为高硅(w(SiO2)65%)、富碱(w(K2O+Na2O)6%)、钙碱性-高钾钙碱性、准铝质(A/CNK1),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轻稀土元素(LREE),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和重稀土(HREE)。微量元素组成特征、低锆石饱和温度及高分异指数显示慕士塔格-公格尔花岗岩体为高分异I型花岗岩。岩体锆石的εHf(t)值变化范围较小,为-4.46~-0.17,指示岩浆以壳源为主。综合研究表明,慕士塔格-公格尔花岗岩体可能是同碰撞造山环境下,老的下地壳受地幔热源影响部分熔融,形成的长英质壳源岩浆侵入地壳内部而冷却结晶形成。  相似文献   
812.
在青海省南部治多-杂多地区的1∶ 25万区调工作中取得较多重要进展.在地层古生物学方面,划分出24个生物化石带(组合),发现泥盆纪植物群及地层,重新厘定石炭纪和二叠纪地层序列,研究表明昌都地块晚古生代属特提斯型生物古地理区系,发现第四纪晚更新世湖相沉积物.在岩石学方面,发现晚二叠世辉长岩带,新获得一批同位素年龄数据,识别出二叠纪高Ti玄武岩,并认为该玄武岩形成于与地幔柱活动相关的板内拉张构造环境.在构造学方面,明确提出当曲断裂带和西恰山-宋卡赛玛断裂带为区域性大断裂.在开心岭隆起的SN两侧发现两期大地动力学机制(dynamic mechanism)不同的推覆构造.新发现数处矿化点;系统总结了调查区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和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813.
路堤震害模式及路堤动力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建  姚令侃  吴伟 《岩土力学》2010,31(12):3801-3808
为研究强震区路堤的震害模式及动力特性,对汶川地震近场区路堤震害进行了调查,发现路堤震害以边坡上部拉裂、下部鼓张变形破坏模式为主,路堤震害严重程度与地震烈度、护坡措施和路堤本体加固措施关系密切,与路堤高度和地面横坡坡度关系不明显。利用振动台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发现:加速度和动剪应力在路堤中上部增量最大、数值最大,且其最大值所在部位与拉裂缝出现部位基本一致;动土压力和位移在护坡道上方达到最大值,最大值部位与鼓张裂缝出现部位基本一致;张拉裂缝、鼓张裂缝均出现在距坡面3 m深度范围内,表明路堤损害是一种浅表层震害模式。通过动力数值计算,发现不同高度的路堤地面峰值加速度(PGA)放大系数形态呈现3种类型:沿程单调递增形态(h <10 m)、随高程增加而增加→衰减→增加的“三段形态”(h >20 m)以及介于前二者之间的过渡形态(10 m< h <20 m)。利用地震波传播理论对高路堤加速度反应机制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814.
西西非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尤其以产出众多大型超大型的铝土矿、铁矿、金矿、金刚石矿等著称,在全球占有重要地位。矿床集中分布在三个构造域内,形成于不同的成矿期:(1)太古宙马恩(Man)地盾和雷圭巴特(Reguibat)地盾、古元古界莱奥(Leo)地盾及凯涅巴(Kéniéba)和卡伊(Kayes)构造窗,主要成矿事件包括在2.5-2.3Ga形成了多个巨型铁矿床;几乎所有金矿、斑岩型铜矿、铅锌矿和沉积型锰矿都形成于2.2-2.1Ga;原生金刚石矿床形成于两个时间段,分别是2.2-2.0Ga左右和中生代。(2)泛非期和海西期活动带成矿域,主要成矿事件包括前寒武纪2.1Ga左右以及680Ma左右发生的铁氧化物铜金矿床(IOCG)成矿事件,以及新元古代沉积型铁矿和磷矿。(3)克拉通内盆地和海岸盆地带,包括新生代在中生代辉绿岩之上发生的铝土矿化作用,新近纪/第四纪形成的砂矿床、鲕状铁矿床和沉积型磷矿。西非地区的矿产分布规律与成矿时代、赋矿岩石、区域构造密切相关,不同矿种区域集中分布特征明显。根据已发现的铁矿、铝土矿、金矿、金刚石矿等主要经济矿产的分布,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等因素,在西非克拉通南部划分了3个重要成矿区:(1)马恩太古宙地盾铁、金刚石巨型成矿区;(2)莱奥古中元古界地盾(包括凯涅巴构造窗)金矿等巨型成矿区;(3)博韦(Bove)新元古-古生代盆地铝土矿巨型成矿区。这些巨型成矿区也是西非地区最重要的矿产地和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815.
通过对南通段古河谷典型钻孔及剖面沉积物颗粒、微体生物化石、14C测年等的分析,对末次盛冰期以来的沉积地层进行了划分。该段古河谷末次冰期以来的地层,基本上反映了河床相—河漫滩相—浅海相—三角洲相的冰后期海侵沉积旋回。现代河床的底部,浅海相淤泥质亚黏土层已被侵蚀掉,沉积的是现代河床相砂层。  相似文献   
816.
地面测年技术——宇生同位素测年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宇生同位素测年法是一种用于地面测年的技术,它能够测出103~106a之间的地貌面的裸露年代。常用的宇生同位素有3He、10Be、21Ne、26A1、36Cl。地面宇生同位素的浓度与时间和地面侵蚀速率之间存在着函数关系。该测年法在地貌学年代测量中具有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817.
盆地的热体制研究对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勘探意义重大。岩石放射性生热率是岩石重要的热物性参数,是研究盆地热体制的基础数据之一。不同于传统的分析测试方法,自然伽马(GR)—生热率(A)换算只需要GR测井就可以计算生热率。笔者利用塔里木盆地不同地区20口主要钻井的GR测井数据计算了沉积层共6094个生热率数据,建立了代表性钻井岩性测井—生热率对比图、塔里木盆地地层生热率柱,估算了盆地沉积层放射性生热对地表热流的贡献及对深部地层的增温效应。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沉积层的平均生热率为1.17±0.336μW/m3,岩性是地层生热率的主控因素,泥岩生热率最高,为1.96±0.318μW/m3,砂岩次之,为0.99±0.264μW/m3,白云岩和灰岩生热率较低,分别为0.44±0.362μW/m3和0.36±0.408μW/m3。根据地层生热率,估算沉积层生热贡献的热流为9.36mW/m2,约占地表总热流的21%,沉积层生热对地温梯度的贡献约为3.3℃/km,放射性生热对属...  相似文献   
818.
行星会合指数变化与太阳绕太阳系质心运转的周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复刚  王建 《地球物理学报》2013,56(5):1457-1466
本文创建了行星会合指数(K)运动学方程,通过定义的行星会合指数可以指代行星会合与相背离的程度,进而发现太阳(S)绕太阳系质心(C)运动的轨迹、形态变化特征.对该运动学方程构建的图像分析发现,太阳绕太阳系质心转动有近半程时间,太阳系质心是处于太阳本体之内.以质量为权重求出了行星系质心运日运动的恒星周期,从而获得了太阳绕太阳系质心运转的真正周期为21.8192年(约22年),并得到了太阳绕太阳系质心运动的轨迹.  相似文献   
819.
用地震反射法对玉溪盆地普渡河断裂的探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在玉溪盆地用地震反射法探测普渡河隐伏断裂的实例, 阐述了在覆盖层很厚、 人口密集、 环境干扰强条件下的地震勘探方法技术. 本次勘探针对场地条件使用了大型可控震源和小检波距、 长排列、 高覆盖次数的观测系统. 获得的高信噪比时间剖面清晰地揭示了玉溪盆地内普渡河断裂的产状和规模. 勘探结果表明, 玉溪盆地覆盖层(N+Q)最大厚度超过820 m; 基岩面西陡东缓, 呈北北东走向的箕状分布; 普渡河断裂分两支穿过玉溪盆地西部, 主断裂为正断性质, 走向约N20°E, 倾向东, 视倾角75°—80°; 断裂规模由南向北逐渐变大, 基岩断距在盆地南部的大营街附近为40 m, 而在盆地北部的九龙池东部, 基岩断距增加到280 m左右, 穿过玉溪盆地西部的普渡河断裂错断了新近系上新统中上部地层.  相似文献   
820.

本文利用区域地震初至波到时数据,通过地震层析成像研究获得了东北日本俯冲带上地幔(深至约150 km)的P波速度(VP)、S波速度(VS)、VP/VS和P波各向异性结构.结果表明,低速及高VP/VS比异常体主要分布在火山下方的下地壳和地幔楔中,其与低频地震的分布吻合,该区域与俯冲板块脱水所释放的流体及其导致的部分熔融密切相关;俯冲的太平洋板块内可能由于脱水脆化导致的双层地震带区域则没有表现出整体的高VP/VS值,其可能与俯冲板块内部含水矿物含量有关;俯冲板块内双重地震带区域及上覆地幔楔薄层主要表现为与海沟平行的方位各向异性和正的径向各向异性,其可能是由于含水矿物的脱水使橄榄石晶格结构发生了从A型到B型的变化所引起的.我们研究表明,结合地震波速度和各向异性结构能够加深对俯冲带内水运移过程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