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0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134篇
测绘学   49篇
大气科学   85篇
地球物理   54篇
地质学   291篇
海洋学   83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66篇
自然地理   8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01.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树轮宽度与气候因子关系的地域差异研究,将为预测森林生产力、种群分布等变化提供重要信息。以中国东南地区马尾松为例,利用其分布中心区九岭山和分布南缘九连山两地的树轮样本,分别建立了树轮宽度差值年表,并与两地平均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4个气候因子做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两地年表均与冬春季(1—3月)平均气温显著正相关,与上一年11月日照时数显著负相关,验证了在中国东南地区利用树轮宽度重建冬春季平均气温的可行性;九岭山年表与上一年气候因子的相关性显著高于九连山地区,表现出气候对分布中心区的马尾松生长产生更为明显的滞后效应,对该差异从两地树轮早材率角度进行了合理的解释;在不区分上一年和当年的前提下,九连山年表与生长季中晚期(7—10月)气温显著负相关,与降水和相对湿度显著正相关,而九岭山年表在该时段内与气温和日照时数显著正相关,与降水和相对湿度显著负相关,这说明生长季中晚期由高温干旱而导致的水分胁迫作用是南界马尾松径向生长的主要气候限制因子,而分布中心区的马尾松径向生长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高湿环境制约。  相似文献   
802.
行星会合指数变化与太阳绕太阳系质心运转的周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复刚  王建 《地球物理学报》2013,56(5):1457-1466
本文创建了行星会合指数(K)运动学方程,通过定义的行星会合指数可以指代行星会合与相背离的程度,进而发现太阳(S)绕太阳系质心(C)运动的轨迹、形态变化特征.对该运动学方程构建的图像分析发现,太阳绕太阳系质心转动有近半程时间,太阳系质心是处于太阳本体之内.以质量为权重求出了行星系质心运日运动的恒星周期,从而获得了太阳绕太阳系质心运转的真正周期为21.8192年(约22年),并得到了太阳绕太阳系质心运动的轨迹.  相似文献   
803.
用地震反射法对玉溪盆地普渡河断裂的探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在玉溪盆地用地震反射法探测普渡河隐伏断裂的实例, 阐述了在覆盖层很厚、 人口密集、 环境干扰强条件下的地震勘探方法技术. 本次勘探针对场地条件使用了大型可控震源和小检波距、 长排列、 高覆盖次数的观测系统. 获得的高信噪比时间剖面清晰地揭示了玉溪盆地内普渡河断裂的产状和规模. 勘探结果表明, 玉溪盆地覆盖层(N+Q)最大厚度超过820 m; 基岩面西陡东缓, 呈北北东走向的箕状分布; 普渡河断裂分两支穿过玉溪盆地西部, 主断裂为正断性质, 走向约N20°E, 倾向东, 视倾角75°—80°; 断裂规模由南向北逐渐变大, 基岩断距在盆地南部的大营街附近为40 m, 而在盆地北部的九龙池东部, 基岩断距增加到280 m左右, 穿过玉溪盆地西部的普渡河断裂错断了新近系上新统中上部地层.   相似文献   
804.
文章通过对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某红土型镍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矿床地质特征、矿石类型变化规律及矿床成因的分析与研究,认为矿床是由超基性岩橄榄岩在热带及亚热带常年高温、雨旱交替且年降雨量较大的地区经风化、淋滤、沉积富集而成矿;与在中生代、新近纪、第四纪的热带、亚热带气候条件下形成的蛇纹岩风化壳有关.  相似文献   
805.
以松辽盆地和桦甸盆地为例,对盆地中富有机质泥岩进行系统测试。分析表明,富有机质泥岩中含油率和TOC、气体损失率呈明显的正相关; 而与半焦、密度呈负相关; 与全水的相关性不明显。结合相关研究表明,松辽盆地富有机质泥岩中有机质主要来自湖泊自身生产物,沉积速率较慢,且成岩作用相对较强,此盆地油页岩适合低温干馏炼油,因干馏后半焦中残留有机质较少,适合烧砖、制作水泥等。桦甸盆地油页岩有机质为湖泊生物和陆源有机质共同来源,沉积速率相对较快,成岩作用较弱,此盆地油页岩适合低温干馏炼油,干馏后半焦中残留有机质较多,适合发电和烧砖等,损失气体可以回收进行瓦斯发电。  相似文献   
806.
福建兴化湾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和生物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摸清福建兴化湾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以及受扰动情况,于2013年7月、9月以及2014年2月、4月共四个航次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调查。采用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s丰富度指数和Pielou’s均匀度指数等方法,分析了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和生物多样性分布。结果表明,研究海域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132种,包括多毛类58种,甲壳类27种,软体动物33种,其他门类14种。四个季节的共同优势种均为多毛类,包括多鳃齿吻沙蚕(Nephtys polybranchia),寡鳃齿吻沙蚕(Nephtys oligobranchia),中蚓虫(Mediomastus californiensis)和异足索沙蚕(Lumbrineris heteropoda)。研究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平均生物量为39.42g/m~2;平均栖息密度为311.67个/m~2;栖息密度和生物量平均值2014年4月最高(398个/m2,63.23g/m~2),2013年7月航次最低(252个/m2,7.77g/m~2)。不同站位,栖息密度和生物量不同。栖息密度最大值出现在1号站位(738个/m~2),最低值为12号站位(90个/m~2)。而生物量平均最大值出现在15号站位(108.17g/m~2),最低值出现在22号站位(8.72g/m~2)。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2.81、0.87和2.73,这三个指数,9月份均为最大,分别为3.20、0.93、3.12,4月份最小,分别为2.09、0.78、2.05。生物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表明福建兴化湾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受到一定的扰动。  相似文献   
807.
传统潮滩地貌的研究方法难以刻画潮滩的微观地貌特征,地面激光扫描仪(TLS)的应用为潮滩地貌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切入点,然而目前关于TLS在潮滩地貌研究中鲜有报道。以江苏东灶港海岸一段潮滩地貌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扫描数据,对扫描区域的点云数据进行精度评估,并尝试利用反距离加权插值(IDW)与克里金插值(Kriging)方法构建了潮滩地貌的数字高程模型(DEM)。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点云数据构建的DEM数据能够实现潮滩地貌的定量模拟;(2)利用IDW插值可以便捷高效构建潮滩海量数据点的DEM;(3)利用TLS量化短期地貌变化如潮汐沉积旋回效果并不好。本研究可为利用TLS在潮滩微观地貌中的量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08.
针对晋城煤业集团赵庄煤业矿区地质构造复杂、煤层松软及透气性差,瓦斯抽采孔由于煤层松软引起孔壁稳定性差,成孔提钻后,短时间内孔壁坍塌,导致瓦斯抽采通道堵塞,抽采率低,抽采效果差的问题。利用在钻孔施工完成后不提钻杆,先在钻杆内部下入抽采筛管进行护壁,提钻后形成瓦斯抽采通道,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与传统提钻后下套管工艺相比,下管效率大幅提高,下管深度达到孔深的98%以上,有利于提高瓦斯抽采效率,对煤矿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09.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和“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其实质就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在这一“新土改”的背罱下,文章分析了北部湾经济区土地利用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提高北部湾经济区土地利用效率的对策。  相似文献   
810.
土壤污染是全球三大环境污染之一,目前、重金属污染是造成我国土壤污染主要原因之一,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会严重危害相关农作物的生长,且传统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和污染模型的建立大部分是通过单一的数据表格来对结果进行分析说明,不够直观和简明。因此,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十分强大的空间数据管理及空间分析能力,结合相关算法,构建出土壤中重金属污染扩散迁移模型,并将WebGIS技术和土壤重金属污染扩散迁移起来,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数据用GIS技术进行分析和展示。研究表明:改进之后的模型及程序与传统模型及程序相比,数据的展示更加直观,对数据展示更加多维,可以辅助政府环保相关部门对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制订更加精准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