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30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60篇
地质学   54篇
海洋学   36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9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41.
42.
地震的 P 波,S 波和 L 波的振幅曲线,在欧亚大陆均匀震级系统的基础上建立,最佳振幅曲线和地震实践中应用的标准振幅曲线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43.
介绍了井间地震CT技术原理及野外工作方法,以应用井间地震CT技术解决桥墩基础断裂的一个应用为例,指出依据经验获取高质量的井间地震CT原始资料以及利用现有钻孔的地质资料做联合反演,才能获取好的解释效果。  相似文献   
44.
商广宇  王建军  李森 《地下水》2002,24(3):143-146,150
根据多年勘测、试验、监测成果,认为济南泉城之外的济西地区地下水潜力巨大,有条件长期向济南市供水75万m^3/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恢复名泉正常喷涌和解决城市、工业供水的具体方案。在保泉的同时,泉城市民完全有条件长期饮用优质地下水。  相似文献   
45.
应日本株式会社生方制作所和大北技术贸易株式会社的邀请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副所长谢富仁等一行 4人于 7月 3 1日至 8月 6日赴日本进行了为期 7天的考察。考察期间 ,代表团先后访问了株式会社生方制作所(名古屋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住宅电器事业部 (奈良 )和大北技术贸易株式会社 (东京 ) ,主要考察和了解日本防止地震二次灾害的法规与管理情况 ,以及防止地震二次灾害的技术和产品。现将有关情况概述如下。1 日本防止地震二次灾害的法规与管理  日本政府对防止地震二次灾害极为重视 ,针对地震时易发生严重二次灾害的燃气、电…  相似文献   
46.
海草床是海岸带最富生产力的生态系统之一,支撑着各种各样的伴生生物。热带的印度和太平洋地区被认为拥有海草植物种类多样性最高,且分布面积最广,然而,这个区域的海草床大型底栖生物我们知之甚少。为了填补认知的空白,我们在该区域开展了一项生态调查,旨在描述该区热带海草床大型底栖生物的丰度和多样性,以及确定大型底栖生物丰度、物种丰富度和群落结构是否明显存在断面内的站间变化和样地间变化。2014年5月和2015年10月我们分别在北苏拉威西省东海岸和西海岸开展野外工作,使用柱状取样器采集海草床大型底栖生物样品。所得样品共计鉴定14大类149种底栖生物,种类最为丰富的类别为多毛类(56种,占26%的总个体数),十足类(20种,占9%的总个体数)和端足类(18种,占35%的总个体数)。东、西海岸海草床大型底栖生物表现出不同的空间分布模式。在东海岸,同一断面的大型底栖生物和端足类的丰度存在显著的站间差异;而在西海岸,大型底栖生物和多毛类的种类丰富度和丰度都表现出明显的站间变化,这可能归结于同一断面底质不均所造成。单因素ANOSIM以及MDS排序表明了北苏拉威西省东海岸和西海岸海草床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不同,正好对应于将海草床分成两大类型的栖息地,即西海岸的红树林-海草床-珊瑚连续体和东海岸的海草床-珊瑚连续体。与在热带海区开展的其他研究相比,本研究的大型底栖生物丰度和多样性处于中等水平。东、西海岸海草床大型底栖生物群落存在显著区别,其原因可能源于多方面,包括了沉积物模式,海草床结构和时间变化。  相似文献   
47.
1988年,嘉峪关地磁台曾从原河西堡台调来一台CR69型磁秤,现作为本台正常记录仪。多年来,我台一直使用此仪器底坐上标刻的线圈常数28.8进行资料处理。但近来有人称,此CR69型磁秤在调来我台之前,曾做过线圈改造,其常数应为21.79。显然,此事直接...  相似文献   
48.
湖泊沉积物-水界面氧气交换速率的测定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王建军  沈吉  张路  刘恩峰 《湖泊科学》2009,21(4):474-482
水流启动-停止法可有效获取体积式氧气交换速率(O2(f)).且该速率与沉积物柱样培养法获得的总氧气交换速率(TOE)之间具显著相关性;与由一维溶解氧剖面计算获得的氧气在扩散界面层中的扩散速率和氧气在沉积物中的扩散速率相比,O2(t)与TOE不仅能代表氧气扩散速率,而且还包括沉积物中生物呼吸以及生物扰动引起的界面氧气交换速率信息.此外,通过比较太湖及南四湖多位点不同沉积物性质条件下界面氧气交换速率,结果表明界面氧气交换速率在空间尺度上的差异性,除与生物因素有关外,还与沉积物有机物质含量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9.
大地电场岩体裂隙模型的应用基础与震例解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大地电场岩体裂隙模型,对中国大陆主要块体内电磁环境、装置系统较好的40个台站进行分析,发现80%场地岩体裂隙结构处于发育阶段、15%场地裂隙处于排列有序的长大阶段、5%场地岩体较破碎,这些不同阶段的岩体裂隙结构对应着不同的大地电场幅度、方向变化特征.通过对2013年至2018年3月中国大陆6次典型震例解析,发现在强震震中200km范围内,岩体裂隙处于长大或发育好的场地较集中,而且这些场地在强震前更容易发生岩体剪裂、裂隙优势方位偏转和大幅度突跳等结构变异,200km外场地裂隙优势方位多发生突跳现象.总体上,这些现象还具有时间准同步性、场地选择性特点.  相似文献   
50.
大数据量、强噪声环境给地震P波到时的自动提取带来很大挑战.针对此问题,本文通过构建特殊的特征函数,建立SNR与STA/LTA的内在联系,提出两种基于SNR的地震P波到时自动提取方法,即基于SNR的STA/LTA方法与基于SNR的综合方法.这两种方法分别是运用SNR概念对传统STA/LTA方法和STA/LTA与AIC综合方法的改进.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弱噪声环境(10dB)和一般噪声环境(6dB),本文方法较传统STA/LTA方法对地震P波到时提取的准确度更高;而对于强噪声环境(3dB),本文方法仍能准确提取地震P波到时,而传统STA/LTA方法则出现了较大的误判率(10%)与漏判率(65%).本文方法为STA/LTA赋予了明确的物理意义,使其阈值的选取建立在严密的数学推导之上.另外,本文方法在进行地震P波到时自动提取的同时,兼具数据预处理功能,无需额外的基线校正或高通滤波,因而具有较好的实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