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80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52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268篇
海洋学   40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3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砂土海床中大直径单桩水平承载与变形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晋超  熊根  朱斌  应盼盼 《岩土力学》2015,36(2):591-599
通过室内三轴固结排水剪切试验等获得典型剪胀性砂土的力学参数,在此基础上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开展了近海大直径单桩基础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三维有限元数值分析,揭示了加载过程中桩周土的应力路径,探讨了桩周土内摩擦角、剪胀角及桩土接触面特性等对三维数值分析结果的影响,得到了离心模型试验的验证,进而提出了砂土海床中大直径单桩基础的合理数值分析模型及参数取值方法,并建议风机大直径单桩基础水平承载力确定以变形作为控制标准。在此基础上,利用该数值分析模型分析了现有桩基承载力和变形分析方法对超大直径单桩的有效性,并提出了采用数值分析来确定基础的临界埋深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82.
叶德书  杜芳应 《贵州地质》2009,26(4):290-294,298
贵州省务川、正安、道真地区铝土矿是古风化壳沉积型铝土矿。本文通过MARS软件预算了务正道地区的铝土矿资源量,目的是在现有地质工作程度基础上进一步摸清贵州省务川-正安-道真地区铝土矿矿产资源“家底”,为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和部署下一步勘查工作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83.
新型压力均布型锚索锚固机理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改变压力型锚索锚固段承载体结构形式和锚固段围岩强度,研究新型压力均布型锚索锚固段承载体和砂浆之间作用力传递机理,获得承载体压力分布及其大小,阐述注浆体抗剪性能的变化,从而可以确定压力均布型锚索合理的承载体结构形式。研究结果表明压力均布型锚索承载体轴力沿钢管径向均布,承载体表面肋状结构增加砂浆体的抗剪性能,大大提高压力均布型锚索的锚固能力,从而可以优化锚索锚固段的长度。  相似文献   
84.
采用振动台物理模拟试验方法,以4种不同覆土厚度的层状边坡模型为研究对象,水平输入振幅逐渐增大的正弦波加速度,分析了结构面上覆不同厚度土层对动力作用下边坡的稳定影响.研究了在动力作用下边坡的破坏位置和性质、破坏形式及最危险覆土厚度,验证了坡面放大效应与高程的关系,采用MIDAS/GTS软件对模型试验进行振型分析,分析了模型边坡的自振频率与覆土厚度的变化关系.试验结果表明:①模型破坏时最先出现的裂缝在边坡的中上部,且6 cm覆土厚度的模型对振动的响应最大,对应到实际工程中时12m厚度土层覆盖的边坡是最应该注意防护的.②不同厚度的土层破坏的形式不同:当土层厚度较薄时模型破坏较迅速,基本沿结构面发生整体滑动破坏,且滑动呈现一定的流体特性;当覆土较厚时裂缝先在模型中上部出现,随着振动的持续裂缝继续发展,最后发生整体性崩塌.③随着高程的增加峰值加速度总体呈放大趋势,但最大值出现在边坡中上部而非坡顶,说明不仅均质边坡有加速度的高程放大效应,层状边坡也具有加速度的高程放大效应.  相似文献   
85.
在安徽巢湖177高地、无为白牡山等地中二叠统栖霞组顶部灰岩段和臭灰岩段发现大量遗迹化石Zoophycos cf.caudagalli。这些遗迹化石以系统觅食迹为主,指示水动力及波浪作用较弱、贫氧的深水沉积环境。在栖霞组的砾状灰岩中,发现部分Zoophycos穿插于灰岩砾石和基质之中,这揭示栖霞组石灰砾岩中的砾石并非成岩作用成因,而是碎屑流沉积形成,属于异地成因碳酸盐岩。综合巢湖地区栖霞组的地层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以及Zoophycos的生活习性和分布特征,发现表明巢湖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臭灰岩段和顶部灰岩段属于贫氧的碳酸盐台缘斜坡沉积。  相似文献   
86.
安徽沿江地区晚石炭世黄龙组白云岩广泛发育,主要为晶粒白云岩,其次是角砾白云岩和残余颗粒白云岩。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安徽沿江地区黄龙组白云岩中Fe、Mn、Sr、Na含量分别为:2 567×10-6(1 600×10-6~4 400×10-6)、353×10-6(166×10-6~742×10-6)、109.7×10-6(69.0×10-6~176.5×10-6)、288×10-6(100×10-6~700×10-6),稀土元素总量为7.29×10-6(2.56×10-6~20.82×10-6),ΣLREE/ΣHREE比值平均为3.07(1.16~10.17),经海水标准化后,显示LREE富集,HREE相对亏损,δCe平均为4.53(2.82~7.78),正异常显著,δEu平均为1.85(0.94~2.92),配分模式曲线显示白云岩化流体来自海水。白云岩中可见蒸发岩类或蒸发构造。综合分析认为该地区白云岩主要为准同生成因,部分为埋藏成岩成因,其中角砾白云岩为准同生成因,怀宁地区白云岩δEu平均为2.38(1.91~2.92),正异常显著,表明后期受到热液流体影响。  相似文献   
87.
大别山北缘石炭系作为古生代唯一不变质或轻微变质的沉积地层,记录了其物源信息和古生代的构造演化.针对研究区这一地质特征,本文分析了研究区砂岩的碎屑组分、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以及碎屑锆石的同位素年龄,并据此对物源区的大地构造属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区碎屑岩主要以中细粒石英砂岩和长石石英砂岩为主,砂岩的QFL平均值为Q 76.2%,F 15.9%,L7.9%,Q/(F+ L) 4.26;主要元素氧化物平均百分含量SiO263.69%,Al2O3 11.25%,MgO 3.66%,CaO 5.15%,Fe2O3T 6.15%,K2O 1.68%,Na2O 0.68%;部分特征微量元素Th,U,Hf,Sc,Zr,Y平均含量分别为10.78×10-6、2.64×10-6、4.39×10-6、15.67×10-6、166×10-6、25.33×10-6.Rb/Sr,Th/U,La/Y,La/Sc,Th/Sc比值分别为1.49、4.10、14.75、31.92和0.89;稀土元素总量ΣREE平均146.2×10-6(54.11×10-6 ~256.0×10-6),Eu异常0.64,轻稀土略有富集,La/Yb为12.58(3.94~15.42),(La/Yb)N为9.02.锆石年龄测定表明,早石炭世地层中碎屑锆石的年龄主要集中在400 ~500Ma,晚石炭世地层中碎屑锆石年龄主要为900~ 1300Ma,其次为2000~ 2800Ma.上述结果表明大别山北缘石炭系沉积物来源于不同的源区,包括早古生代的大陆岛弧、扬子板块中-新元古代基底以及华北板块古-中元古代基底.  相似文献   
88.
安徽无为-巢湖地区中下二叠统碳酸盐岩成岩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成岩作用控制孔隙演化,对油气开采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安徽无为-巢湖地区中下二叠统碳酸盐岩广泛发育,有机质丰富,多年来主要集中在地层、古生物及沉积相方面的研究,成岩作用的工作较少.镜下鉴定显示研究区发育溶解作用、去白云化作用、压溶作用、破裂作用4种主要的建设性成岩作用和泥晶化作用、压实作用、胶结作用、白云化作用、硅化作用...  相似文献   
89.
从雷击可能发生的原因及途径人手,结合<自动气象站场室防雷技术规范>(QX30-200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94(2000版)等规范要求,对自动气象站场室防雷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0.
天山北坡三工河流域中山带森林发育与气候土壤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干旱区山地森林发育状况及其土壤因素影响的分析,对干旱区乃至全球山地森林带的成因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以天山北坡三工河流域为研究区,主要利用森林调查与遥感影像数据,确定该流域森林带的分布状况,并结合流域气象与土壤采样数据,重点分析气候土壤因素对森林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该流域森林带位于海拔1 510~2 720 m,胸径与树高随海拔增加呈双峰曲线;其中胸径两个峰值分别位于约海拔2 000 m与2 550m,而树高峰值分别为海拔2 100 m与2 600 m,均稍高于胸径的峰值海拔高度;2.在森林带内,年均温随海拔高度增加呈线性下降趋势,最冷月均温(1月)则表现先增加后减小趋势;与其他地区相比,该流域高山林线年均温较高,最冷月均温相差较大,而最热月均温差异不明显;年降水量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且在海拔2 000 m左右达到最大值。土壤属性随海拔递增呈规律性的变化趋势:森林带内海拔约2 000~2 700 m树木发育较好,其有机质、全磷及全氮含量较高;CaCO3,pH值及电导率最小值与海拔2 000 m的最大降水带恰好吻合;土壤A层(0~10 cm)有机质、全磷及全氮含量与B(10~30 cm)、C(>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