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42篇
测绘学   49篇
大气科学   60篇
地球物理   67篇
地质学   109篇
海洋学   76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9 毫秒
321.
王宁 《测绘》2019,(2):94-96
本文针对已有的GIS平台在小范围大比例尺多标注出图时,标注在有限的空间内会出现叠加的情况,初步设计采用开源的接口和组件,研发了相关软件并实现了标注叠加的处理。即在标注叠加时,将标注的外框作为需处理的多边形,按照相交标注多边形其相交区域的高和宽来判断移动的方向,从而达到移动标注的目的。如果出图范围内标注少,算法可自动处理;如果总体的标注量总宽高大于出图范围,就需要人工先进行处理标注的选取和大小设定,再按照算法自动处理。算法可以按照选定的起始标注点,依次进行判断,核心是标注外框作为矩形处理。  相似文献   
322.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数字测量技术以其准确性和高效性逐渐崭露头角。现代数字测量技术系统主要体现在全球性的定位、遥感以及地理信息系统方面。高精度和高效率的新型数字测量手段不断出现,地籍测量中应用现代测量新技术的地方已完成了理论到实践的过渡。故对数字测量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作出探索性总结。  相似文献   
323.
中更新世以来新疆罗布泊地区气候演化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罗布泊LS2孔的碳酸盐含量、总有机碳、总氮和碳氮比的多指标分析,重建了该地区中更新世以来的沉积环境和气候环境的演化过程。结果表明,中更新世以来罗布泊地区沉积环境经历了中更新世的浅湖相沉积(厚度为12m)—滨湖相沉积(厚度约为46m)—浅湖相沉积(厚度为11m)—滨湖相沉积(厚度为28m)—晚更新世至今的滨湖相向风成相沉积(厚度约为18m)环境的演变过程;气候演化过程可以分为7个阶段:阶段Ⅰ(深度115~103m)气候由暖干向冷干气候转变;阶段Ⅱ(深度103~82m)冷湿和暖干交替变化;阶段Ⅲ(深度82~67m)气候相对暖干;阶段Ⅳ(深度67~57m)气候冷湿;阶段Ⅴ(深度57~46m.)气候温暖且偏干;阶段Ⅵ(深度46~18m)气候主要在冷湿背景下夹有3次暖干的气候波动;阶段Ⅶ(深度18~0m)气候干旱化加剧。该研究表明,中更新世时期罗布泊地区沉积环境以浅湖相—滨湖相为主,并在晚更新世发展为以风成相堆积为主;气候变化的水热组合形式主要遵循着"冷湿—暖干"的变化模式。  相似文献   
324.
棕囊藻赤潮原因种的分子鉴定和起源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测定了发生于我国东南海域赤潮原因种Phaeocystis sp.及相关种类P.globosa和P.pouchetii 18S rDNA序列,并以Phylip35分析软件构建序列距离矩阵和分子系统发育树图.结果表明,该赤潮原因种与球形棕囊藻P.globosa 18S rDNA序列完全相同,从分子水平鉴定了该原因种为P.globosa.分子系统发育树图表示的P.globosa和P.pouchetii的分化顺序表明,分布于我国东南海域的P.globosa可能是一种本地起源的暖水种.Phaeocystis globosa不同株系的形态差异,可能是适应不同生活环境的结果.根据分子生物学的数据对有害赤潮藻类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并设计用于有害赤潮藻快速鉴定的特异性分子探针,对赤潮的监控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25.
对2006年4月北京降尘进行了10Be,14C和δ13C等项分析,初步结果显示:降尘10Be浓度与黄土比较接近,降尘中黑炭的δ13C数值与黄土有机质接近;降尘中黑炭的14C年龄大致可划分为两个特征区间,反映了降尘物质有两大源区.本工作在刘东生先生指导下完成,谨以此文祝贺刘先生九十华诞.  相似文献   
326.
浅地表软弱覆盖层对地震动的影响具有强非线性,但因观测记录样本量过小,难以通过参考谱比法等直接方法予以可靠分析.本文基于日本KiK-net台网136个竖向钻井台阵获取的141881组加速度记录的统计分析,研究了地表/井下反应谱比值随地震动强度变化的非线性变化规律与主要影响因素.利用变窗口尺度的滑动窗口平均法加强数据线性度...  相似文献   
327.
伴随着20世纪50年代及60年代初大规模的大气层核试验活动,原本稳定的大气中CO2的14C含量迅速升高,并通过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渗透到整个生物圈,自1963年<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签订后,大气中CO2的14C含量开始迅速减少,其速度却远超过了14C自身的衰变速度,树轮和珊瑚等环境信息载体的14C记录都体现了这一迅速增长而后又衰减的过程.近50年对全球大气中CO2的14C含量的数据采集和发布,使人们发现了14C含量作为现代时间标尺的可行性.介绍了现代核试验14C在法医学鉴定中新的应用方向--根据牙釉质的14C含量确定不明身份死者的出生年代.对于无法判定样品形成于大气14C含量峰值前后的问题,尝试应用同一个人釉质完成时间不同的两颗牙齿的14C含量比较,来予以解决.实验数据结果与真实记录之间的绝对误差为1.4 a,优于以前骨龄和牙齿磨损度等传统的法医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328.
吉林省大范围雷暴天气形势分析及物理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 雷暴天气是夏季常见的灾害性天气现象之一,它是由对流旺盛的积雨云所产生,当积雨云强烈发展时,常伴有闪电、雷鸣、暴雨、大风,有时还会出现冰雹、龙卷风和下击暴流等灾害性天气。雷暴还会给信息安全、航空航天、国防安全、通讯、交通安全以及森林防火等方面造成较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329.
吉林省冬季逆温天气特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晓明  云天  张智勇  刘海峰  王宁 《气象》2009,35(8):91-97
吉林省的三个探空站即长春、临江和延吉分别位于该省的中部平原、南部山区和东部盆地之中.利用三站探空资料,分析了吉林省冬季发生逆温的时空分布特征、逆温的统计特征、逆温属性以及逆温的天气气候特征.结果表明:逆温的发生频率平原最多、山区次之,盆地较少,强逆温的发生频率恰好与之相反;逆温底高平原多发生在近地面附近,山区多在400m以下,盆地多在200m以下;发生在近地面的强逆温层厚度一般多发生在1000m以下;逆温属性,平原和山区以辐射或下沉逆温为主,盆地则以辐射或下沉和平流逆温为主,同时指出了不同属性逆温的地面形势场特征.  相似文献   
330.
本文论述了海冰外缘线在我国海冰监测和预报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常规的海冰外缘线提取方法存在的不足.同时,结合MODIS遥感影像和渤海悬浮泥沙分布的特点,讨论了凝聚层次聚类的MODIS影像分割算法[1].该算法以影像光谱特性和形状特性作为判定规则,通过加入影像网格化、碎斑和噪声去除等分析,在优化冰水识别参数及分割结果提取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