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4篇 |
免费 | 109篇 |
国内免费 | 3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61篇 |
大气科学 | 64篇 |
地球物理 | 76篇 |
地质学 | 120篇 |
海洋学 | 79篇 |
综合类 | 24篇 |
自然地理 | 2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34篇 |
2022年 | 29篇 |
2021年 | 23篇 |
2020年 | 19篇 |
2019年 | 26篇 |
2018年 | 32篇 |
2017年 | 18篇 |
2016年 | 19篇 |
2015年 | 23篇 |
2014年 | 28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14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18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15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3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3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克隆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胰蛋白酶基因,参考多种生物的胰蛋白酶基因序列设计出1对简并PCR引物.利用PCR技术从中国对虾基因组DNA中扩增出1条DNA带,经PCR产物回收、纯化,连接到载体质粒,转化细菌,蓝百斑筛选等操作获得了1个阳性克隆.序列分析表明,该序列包含1个内含子和2个不完整的外显子,与已报道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胰蛋白酶基因Ⅲ有较高的相似度(identity=79.2%).综合多种分析,可以推定该序列为对虾的胰蛋白酶基因序列.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该基因属于胰蛋白酶第三家族. 相似文献
282.
研究了利用背向散射脉冲传播时间统计特性反演随机界面参数的问题.首先扩展了Fuks & Godin关于随机界面背向散射脉冲传播时间统计特性理论,给出了当随机界面高度-斜率统计相关情形下,最早返回的两个脉冲传播时间及其时延的概率密度函数(PDF)表达式.进而提出了一种基于背向散射脉冲传播时间统计特性的随机界面参数反演算法:采用遗传算法匹配前两个背向散射脉冲传播时间及其时延的PDF实现随机界面高度—斜率相关系数的绝对值|ρ|和无量纲参数T的反演.最后利用参数的后验概率分析反演结果的不确定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有效反演随机界面的参数,参数|ρ|相对于T反演精度较高;|ρ|和T之间存在较强的参数耦合.与前人认为可忽略高度—斜率相关性(|ρ|)的观点不同:此类反演问题中应同时考虑|ρ|和T. 相似文献
283.
利用双差地震定位方法,针对京西北地区(39.5°—41.5°N,113.5°—116.5°E)2008—2016年记录的地震进行重新定位,最终得到1819次地震精定位结果。分析表明:地震密集区域多集中分布在NE和NW向断裂交汇区域,成条带的地震走向更加清晰,成簇性地震分布更加收敛,体现了断裂对震中分布具有较强的控制作用;震源深度优势分布主要集中在4—14 km范围,表明京西北地区地震主要发生在的中上地壳;震源深度剖面显示,在不同的地震密集区,孕震深度有一定差别,揭示了断裂的深部展布特征,反映了一些地区深部发震构造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284.
285.
286.
渔山列岛夏季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2014年8月,在浙江宁波渔山列岛布设4个岩礁断面开展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调查,分析其种类组成、丰度、生物量、优势种、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特征等。该调查共采集到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98种,包括大型底栖动物70种和大型底栖藻类28种;其中优势种有9种,分别为小结节滨螺[Echinolittorina radiata(Souleyet)]、条纹隔贻贝[Septifer virgatus(Wiegmann)]、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Gould)]、带偏顶蛤[Modiolus comptus(Sowerby)]、栗色拉沙蛤[Lasaea nipponica(Keen)]、日本笠藤壶[Tetraclita japonica(Pilsbry)],刺巨藤壶[Megagbalanus volcano(Pilsbry)],以及珊瑚藻[Corallina officinalis(Linnaeus)]和小石花菜[Gelidium divaricatum(Marteus)]。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平均生物量为8 515.50 g/m~2,平均丰度为6 841.63个/m~2;各断面Shannon-wiener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平均值分别为1.89±0.14、0.38±0.01和3.66±0.52。ABC曲线分析表明,4个断面受到一定扰动。与历史资料相比,该区域物种数减少明显,生物量和丰度有所增加,优势种被个体较小的日本笠藤壶、条纹隔贻贝等物种所演替。上述结果可为渔山列岛潮间带开发保护管理及其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87.
本文首次报导了贵州省罗甸县分水岭地区石炭-二叠系小浪风关组中的牙形石,计有10属,13种。并将其分为7个带:Gnathodus bilineatus bllineatus-G.commutatus,Declinognathodus noduliferus,Gondolella qiannanenesis,Idiogeathodus delicatus,Streptognathodus elegan 相似文献
288.
提出一种顾及钟差周期误差和随机特性的卫星钟差预报方法。首先通过比较二次多项式加1、2、3、4个主要周期误差的模型,取其优者求得钟差预报的拟合值;然后针对拟合残差值的随机特性采用灰色模型进行建模,求得拟合值残差预报值;最后,将其与之前求得的预报值相结合得到最终的钟差预报值。采用IGS的15 min精密钟差数据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在短期预报中,加2个主要周期误差的模型预报性能最好,并且新模型的预报精度优于常用算法。 相似文献
289.
针对先验知识未能有效指导智能分类、智能分类与样本采集相对独立的问题,提出遥感影像样本自动生成与智能迭代分类方法。首先利用遥感影像及对应的历史解译数据构建样本数据集;其次利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得到预训练模型;再次利用预训练模型对即时遥感影像进行智能分类,得到智能分类结果;最后将校正后分类结果反馈到样本数据集,完成样本数据集的更新,利用更新后的样本数据集对智能分类模型进行迭代优化,形成模型与样本的优化闭环。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通过样本自动生成与更新,以及模型迭代训练,能够提升智能分类模型精度,为解决先验知识未充分利用、智能分类与样本采集相对独立、分类结果未实时反馈等问题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90.
红山铜金矿床位于东天山大南湖—头苏泉岛弧带北部的卡拉塔格地区,以硫酸盐类铜金矿为主,硅化脉状铜金矿为次,赋存于大柳沟组火山岩-次火山岩中,受区域NWW向构造控制。红山铜金矿床是一种浅成火山热液型铜矿床,蚀变以火山岩的酸性淋滤带和绢云母-硅化为显著特征,远矿蚀变为青磐岩化,具明显的分带性。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总结分析,结合他人研究成果,认为红山铜金矿床于中生代中低温热液体系下形成,后期由于地壳隆起遭到剥蚀,硫化物在地表氧化迁移汇集,沿围岩构造裂隙渗透、淋滤,最终形成现在的红山铜金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