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23篇
海洋学   22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41.
利用山东省内1960-2003年40个观测站的夏季降水资料和NCEP/NCA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山东夏季降水空间分布、时间尺度的演变特征以及山东夏季降水异常时大气环流、热带对流活动的异常特征,结果表明:山东夏季降水总体呈现由鲁南向鲁北递减的趋热,空间分布具有一致性。涝年的前期冬季极涡向东扩展,东亚大槽和东亚冬季风较常年偏强;旱年前期冬季极涡偏向西半球,东亚大槽和东亚冬季风较常年偏弱。涝年热带印度洋、南海至西太平洋地区对流增强,热带东太平洋地区对流减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旱年则相反。涝年前期冬季由于冬季风较强及低纬度地区冷涌活跃,加强了低纬地区的对流活动,增强了Hadely环流,加强了能量及水汽向中、高纬度地区的输运,从而引起山东降水增多。  相似文献   
42.
山东夏季降水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GMS TBB和ECMWF的格点风资料,采用带通滤波、EOF分解和合成分析方法,对湖北省洪涝年出现“二度梅”年(1980、1998年)和无“二度梅”年(1991、1999年)的南海和青藏高原TBB的低频振荡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有(无)“二度梅”年,南海低频TBB在6~7月的振荡位相是相反的;在7月下旬~8月上旬,南海低频TBB为高(低)值位相,青藏高原低频TBB为低(高)值位相。南亚地区低频TBB场EOF1的空间分布形式呈“南负北正”(南正北负)。  相似文献   
43.
菲律宾以西海域的高温暖水与南海夏季风爆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改进的甚高分辨率辐射计(AVHRR)、热带降水测量卫星(TRMM)、快速散射计(QuikSCAT)等最新高分辨率的卫星遥感资料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和气象研究中心(NCEP/NCAR)多年平均再分析资料,揭示出气候态下菲律宾以西海域30℃以上高温暖水的出现和面积突增可以作为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先兆,高温暖水具有生命期短的特征。研究指出高温暖水导致的局地对流在南海夏季风爆发中起着重要作用,高温暖水的年际变化与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早晚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4.
85O hPa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年际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1520线作为刻画850 hPa夏季西太副高年际变化的指标线.定义了西脊点、面积、脊线和北界指数.结果表明,夏季西太副高850 hPa的年际变化与500 hPa有一定差异,但850 hPa是较500hPa研究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年际变化更为合适的一层.赤道太平洋海表面温度异常(SSTa)对850 hPa夏季西太副高的位置和面积的年际变化都有较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45.
A coupled interannual oscillation system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INTRODUCTIONElNi no SouthernOscillation (ENSO)istheinterannualinteractionofocean atmosphereinthetropical(especiallyequatorial)Pacific .Itisalsorecognizedasbeingthedominantmechanismoftheearth’sinterannualclimatechange.Severalconceptual (simple)modelswereprop…  相似文献   
46.
讨论了西中太平洋经向大气环流的年际变化特征,其中西太平洋区(WP)和中太平洋区(CP)EOF分解的第一模态分别是WP的负异常Hadley环流和CP的正异常Hadley环流,其时间系数与Nio3.4指数极为一致;第二模态的最显著空间特征是两区都在5°N~15°N有异常上升,但其时间系数与Nio3.4指数同期相关很低。西中太平洋有2类海表面温度异常(SSTa),通过其上的深对流潜热加热驱动异常Hadley环流:El Nio型驱动了WP区和CP区赤道区符号相反的第一模态异常环流型;热带辐合带(ITCZ)型驱动了WP区和CP区5°N~15°N区符号一致的第二模态异常环流。  相似文献   
47.
探讨了多波束数据采集过程中影响数据质量的海况、测线布设、参数测试、滤波、潮汐和声速等因素.针对多波束测深数据采集各环节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从方法理论和规范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多波束数据采集现场质量监控方法.该方法有助于提高原始数据的采集质量,能为海洋工程建设和资源勘探等提供高质量的地形地貌资料.  相似文献   
48.
涡分辨率模式模拟的南海中尺度涡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Mesoscale eddies(M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SCS) simulated by a quasi-global eddy-resolving ocean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are evaluated against satellite data during 1993–2007. The modeled ocean data show more activity than shown by the satellite data and reproduces more eddies in the SCS. A total of 345(428) cyclonic eddies(CEs) and 330(371) anti-cyclonic eddies(AEs) generated for satellite(model) data are identified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showing increase of ~24% and ~12% for the model data,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eddies in satellite, the simulated eddies tend to have smaller radii, larger amplitudes, a slightly longer lifetime, faster movement and rotation speed, a slightly larger nonlinear properties(U/c) in the model. However,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generated eddies appears to be inhomogeneous, with more CEs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SCS and fewer AEs in the southern part. This is attributed to the exaggerated Kuroshio intrusion in the model because the small islands in the Luzon Strait are still not well resolved although the horizontal resolution reaches(1/10)°. The seasonal variability in the number and the amplitude of eddies generated is also investigated.  相似文献   
49.
摩天岭锰成矿带位于“扬子准地台北缘”与“秦岭褶皱系南缘”。笔者通过对摩天岭锰成矿带成矿地质特征和典型矿床调查与分析研究,初步认为锰矿受沉积相和沉积环境控制明显,震旦系陡山沱组和前震旦系碧口群第四亚群是区内主要的含锰地层。并指出了成矿带南段两河口-黎家营、西南段石滚坝-青木川地段是勘查找矿的有利靶区。  相似文献   
50.
王启 《地理教学》1998,(1):17-18
实施最优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位地理教师关注的话题。现代教育观认为,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把组成教学过程的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基本因素.看成一个有着必然联系的和相互作用的教学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