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2篇
  免费   149篇
  国内免费   180篇
测绘学   69篇
大气科学   94篇
地球物理   102篇
地质学   382篇
海洋学   155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64篇
自然地理   11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71.
羟基游离基杀死压载水中微生物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介质阻挡强电离放电的方法,将空气中的O2和海水中H2O电离离解成OH等氧化自由基,溶于海水中形成高浓度羟基药剂。羟基致死压载水中入侵的细菌、微藻生物的反应属于游离基反应,具有广谱致死特性,在压载水外排(或输入)过程中就可致死入侵微生物,不存在药剂污染海洋环境等问题。实验室研究结果表明:致死微生物的羟基阚值为O.8mg/L。  相似文献   
972.
为了充分发挥西安多普勒天气雷达在服务经济建设和防汛减灾工作中的作用 ,使市、县气象局能够方便及时地获取和使用雷达信息 ,在省气象局的组织下 ,由省、市、县三级业务技术人员合作开发了统一的、面向市县级气象局等低端用户的多普勒天气雷达监测信息系统 ,投入使用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 系统结构分析与传统的 71 1、 71 3等天气雷达相比 ,多普勒天气雷达有非常丰富的监测输出产品。从产品的要素类型来看 ,有基本反射率、平均径向风速和速度谱宽三种基本要素 ,以及大量的二次计算产品。从观测时间密度上来看 ,每隔 6min一次梯扫 ,2 4 h…  相似文献   
973.
计算了滇西北地区的16个固定地震台和喜马拉雅台阵项目的103个流动台站(共119个地震台站)记录的238个5.8级以上的远震事件,从中挑选了5558个信噪比高、震相清晰的接收函数,采用人工读取震相到时的方法,获得了各个台站下方的地壳厚度和泊松比.结果显示:滇西北地区地壳厚度等值线呈ES向舌状突出,地壳厚度和泊松比横向变...  相似文献   
974.
作为重要的免疫基因, NK-lysin参与了鱼类非特异性免疫系统对抗病原感染的免疫应答过程。在之前的研究中, 我们已经发现重要经济鱼类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体内存在2种类型的NK-lysin基因。在本文中我们报道了1种新型大黄鱼NK-lysin基因Lcnkl3, 并对基因序列、表达特征及其多肽片段的抗菌活性进行了分析。Lcnkl3基因的开放阅读框长度为435 bp, 编码144个氨基酸残基, 其多肽序列Lcnkl3中包含Saposin B结构域及6个高度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系统进化分析表明Lcnkl3与大黄鱼Lcnkl2最为相似, 与其他鱼类NK-lysin多肽则差异较大。Lcnkl3基因在未受感染的大黄鱼各组织中具有不同的基础表达量, 表达水平最高的组织为心脏。在病原诱导的免疫应答过程中, Lcnkl3基因在各组织不同感染阶段的表达模式存在差异。源于Lcnkl3成熟肽序列的多肽片段对不同细菌的抑制和杀灭效果差异显著。以上结果表明Lcnkl3属于大黄鱼NK-lysin基因家族, 并参与了大黄鱼对抗病原感染的免疫过程。  相似文献   
975.
为了适应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的国家重大需求,亟需针对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任务中的技术难点开展研究。该文提出了自然资源无缝数据立方体(NR-SDC)构建与要素智能监测评价框架,并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区域开展了试验验证和应用示范。结果表明,该文设计的基于虚拟星座的多源数据融合重建框架,能够显著提高遥感数据质量,有效支撑了逐日NR-SDC研制,可服务于自然资源状况近实时监测。该文研发的自然资源全要素动态智能监测框架,显示出优异性能,可支撑长时序、高分辨率逐年自然资源要素智能提取。该文所形成的自然资源要素监测评价框架,可服务于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区域自然资源要素时空变化量化,可为国土空间用途优化、生态状况评价应用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976.
基于粤东地区莲花山断裂带内双华–平安–河田–公平一带3791 km2内已完成的1∶50000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成果,通过系统统计研究区内不同地质单元W、Sn、Cu、Pb、Zn、Ag等成矿元素含量、浓集比率(CR)、变化系数(Cv)及成矿指数β(β=Cv+CR),探讨成矿元素的地球化学异常对找矿勘查的地质意义。研究显示,研究区内主要成矿地质单元是上侏罗统高基坪群火山碎屑岩,根据已有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累计圈定61处化探综合异常,且与已知矿床(点)在空间上吻合。结合成矿元素CR、Cv和β特征,认为本区成矿活动以Sn、Cu、Pb、Zn多金属成矿为主,沉积岩覆盖地区的锡多金属成矿元素含量和CR普遍高于侵入岩出露地区,尤以侏罗纪火山沉积岩的表现最为突出。基于水系沉积物测量异常和已有矿床空间分布特征,在研究区内划分出金坑–十字路、仙水沥–分水凹、塌山–江西坑和银瓶山4个锡多金属找矿远景区,钻探工程揭露在上述4个成矿远景区深部确实存在隐伏矿体。因此,该地区地表水系沉积物测量地球化学异常与深部隐伏锡多金属矿体具有很...  相似文献   
977.
地震前兆台网观测数据异常图像识别方法一直是地震监测预报人员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提高异常图像识别的工作效率,充分利用已有的异常图像识别经验知识,开展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快速异常识别方法探索性研究.结果表明:基于CNN的异常图像识别方法准确率较高,实现了异常图像的快速识别.整个台网的异常图像丰富多样,影响较多.由于特...  相似文献   
978.
渠海峰  何光鑫  康志明  程勇  王军  庄潇然  李远禄 《气象》2023,49(12):1481-1494
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雷达回波外推算法的预报结果随时间逐渐模糊失真,同时难以预报强回波区域。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上下文融合和注意力机制的时空长短期记忆网络模型。该方法通过上下文融合模块充分提取雷达图像不同尺度的短期上下文信息;通过注意力模块拓宽预测单元的时间感受域,使模型感知更多的时间动态。以2019—2021年4—9月江苏省气象雷达数据为样本,通过试验对比分析,基于上下文融合和注意力机制的时空长短期记忆网络取得了更好的预测性能。在外推60min,阈值为10、20、40 dBz的条件下,临界成功指数和HSS分别达到0.7611、0.5326、0.2369和0.7335、0.5735、0.3075,有效提高了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979.
针对利用卫星遥感影像进行大范围反演大豆叶面积指数(LAI)时人工野外样本实测耗时耗力的问题,该文以黑龙江省海伦市、嫩江市两块大豆样地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无人机平台获取激光雷达(LiDAR)点云数据,利用孔隙度模型进行大豆LAI反演,根据地面实测数据开展精度评价,并进一步探讨利用无人机LiDAR反演值替代地面实测值进行Sentinel-2卫星影像LAI反演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去掉地块边缘混合单元网格影响后,两块大豆样地的LAI反演精度均优于90%。利用无人机LiDAR反演值替代地面实测数据与植被指数构建回归模型,大范围卫星反演LAI精度均优于86%。  相似文献   
980.
姜芸  王军  杨继文 《测绘工程》2023,(1):1-7+13
黑土是公认的肥沃土壤,但我国黑土耕地质量由于连年耕种导致土质严重退化。黑土区耕地质量监测与评价是落实黑土保护的重要手段,准确快速地获取耕地质量信息也是国内外重点研究方向。遥感作为一种新方法,为大范围、短周期获取黑土区耕地质量信息提供可能。文中通过文献计量分析法,归纳整理了常用的耕地质量评价指标和耕地质量评价方法,分析了国内外遥感技术在耕地质量相关方面的研究现状,构建了基于遥感技术的耕地质量监测体系框架,从耕地质量指标定量反演方面,分别分析了遥感技术在土壤物理指标、土壤化学指标定量反演的研究现状,概述了基于遥感技术在地形特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信息提取方法与数据基础;从耕地质量间接监测方面,分析了基于植被特征指数的耕地质量间接监测的研究现状。针对研究现状中不足与问题,提出了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