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1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21.
文章选择延安地区为实证案例,采用生态安全与生态足迹方法评价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结果表明,延安地区在区域尺度上处于不可持续或不安全发展态势。其中,生态安全度综合评分值为0.404,属于较不安全;人均生态足迹大于人均生态承载力,出现0.4746hm^2的人均生态赤字。同时,就实证分析过程对2种研究方法的应用特点及适用范围予以评价,以期为探讨更真实、全面、客观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2.
近年来中韩渔业事件频发,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文章通过构建博弈模型分析了中韩渔业事件的产生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中方应通过增殖放流等手段修复我国近海渔业资源;扶持渔民转业转产推进渔业产业结构调整;韩方应避免因暴力执法给两国关系造成伤害;双方应引入基于入渔配额分配机制的正向激励制度,破解当前冲突与困境。  相似文献   
23.
利用WRF模式与多尺度空气质量模式(CMAQ)系统模拟了试验期间(2005年1月30-2月2日)兰州市城区SO2的地面浓度,并根据模拟结果进一步分析了兰州市冬季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西固区和城关区各有一处污染物高浓度区域;受排放源空间分布和气象场的综合影响,夜间SO2地面污染范围小于日间,夜间污染物地面最大浓度明显高于日间,夜间模拟区域平均值低于日间;水平流场和山谷风环流形成的垂直运动均对污染物地面浓度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4.
25.
王丽霞  李继江 《地球》2010,(6):62-65
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的二十几年间,沉寂多年的国际古生物学界被中国科学家搅得天翻地覆,许多传统理论和观点被颠覆,众多新物种化石的不断出土,让科学界看到了解决自达尔文进化论诞生以来所遗留下的“讨厌之谜”的曙光。中国热河生物群的大发现和研究,为古生物学界的觉醒和进步,提供了化石材料和新实证。  相似文献   
26.
古土壤和湖泊中的有机质碳同位素与磁化率指标被广泛应用于古气候的重建。但由于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异,其气候意义具有一定的区域性。通过对中国秦岭到内蒙古北部的中蒙边境(34°N~43°N)连续剖面上的102个采样点的表层土壤样品的有机质碳同位素和磁化率进行测定,并搜集了该区域部分站点的降水资料。研究表明有机质碳同位素波动在-22‰~-30‰之间,其碳同位素值与降水量存在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关系。磁化率与年均降水量也存在显著的函数关系,总体上磁化率随着年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加。研究进一步证明,在中国干旱和半干旱区,表土中的有机质碳同位素δ13C和磁化率对年降水量具有显著的指示作用,因此可以用古土壤中的有机质碳同位素和磁化率作为代用指标,来反映古降水的变化。  相似文献   
27.
辽西义县组蝾螈类化石新发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辽西葫芦岛市附近的早白垩世义县组地层中发现1处新的蝾螈化石点。新台门一带出露的湖相沉积地层主要是一套灰绿色安山岩与紫色泥质粉沙岩的互层。该层中除了产蝾螈化石外,还有诸如Ephemeropsis,Eosestheria,Liaoningocladus等其他动植物化石。过去发现的Liaoxitriton化石点是在同一地区比新化石层稍高的层位中发现的。该类蝾螈化石曾报道产于早白垩世的九佛堂组,但是新近的野外调查表明,该化石点所在层位也属义县组。  相似文献   
28.
29.
青岛麦岛污水处理厂工程海区沿岸近岸流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动量方程、波数矢量无族和能量守恒关系对青岛市麦岛污水处理厂工程海区近岸流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近岸流的计算方法是适合工程应用的。采用该模型对沿岸规则波产生的近岸流流场进行数值模拟是简便可行的。  相似文献   
30.
王丽霞  任志远 《地理学报》2006,61(7):763-770
根据延安地区各气象站点连续30年的气象资料和各土肥站点连续10年的土壤含水实测资料,通过经验模型、实地观测和GIS空间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土壤复合系统的最小生态需水量、适宜生态需水量和饱和生态需水量三种阈值模式的较为准确的计算方法,并从时空角度定量分析评价区域生态需水量和生态缺水量。结果表明,延安地区植被-土壤复合系统的年最小生态需水量为216.185亿m3,对应的年生态缺水量为23.556亿m3;重度生态缺水的景观类型有针阔混交林-壤土、针叶林-壤土和落阔叶林-粘壤土等,水量供需基本平衡的景观类型有灌草丛-粘壤土、灌丛林-粘壤土和草原-砂壤土等,轻度生态富水的景观类型有农作物-粘壤土、农作物-砂壤土和农作物-砂砾质壤土等;生态缺水较为明显的区域主要位于延安西南部和中部的黄土梁状丘陵沟谷区,时段集中在每年的夏秋两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