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0篇
大气科学   47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2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沙岬(沙嘴)是一种海岸动力地貌类型。通过区域地貌背景、海底地貌-浅地层、海洋动力条件、相关的海岸沙坝和现代海滩的分析,认为灯楼角沙岬是来自琼州海峡的东向波浪和来自北部湾的西向波浪两种相向波浪动力平衡、灯楼角东沿岸存在逆时针环流和灯楼角西沿岸存在顺时针环流两者于此辐合,并把带来的砂子沉积下来的结果。  相似文献   
52.
海洋生态系统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洋生态系统是最具价值的人类资源之一,为沿海更多人们所依赖,尤其是具有极高生物多样性和生产力、为海洋生物提供产卵和养育的场所、保护海岸以防受到海浪和飓风侵蚀的红树林生态系统、珊瑚礁生态系统和海草床生态系统.但由于近年来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些生态系统都遭受到不同程度的退化,因此海洋生态系统的修复非常必要.回顾了红树林、珊瑚礁和海草床这3种典型且脆弱海洋生态系统的特点,生态修复的研究内容、方法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三者可通用的且更为系统的海洋生态系统修复模式和措施,未来能将三者的修复进行综合考虑,以为其他类似的海洋生态系统的修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3.
一次局地短时大暴雨中-γ尺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和地面降水资料,应用四维变分风场反演方法,对2008年8月14日发生在石家庄城区西北部的局地短时大暴雨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短时暴雨发生时,一般会出现反射率因子超过60 dBz的回波,而且径向速度图上会产生明显的辐合区.(2)依据回波顶高和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产品能够提前18 min预报短时暴...  相似文献   
54.
2009年晚秋河北特大暴雪多普勒雷达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石家庄新乐CINRAD/SA雷达资料、加密自动站资料和四维变分同化风场反演资料,分析了2009年11月10-12日河北地区发生的有历史记录以来的特大暴雪天气过程。结果表明,这次特大暴雪过程可分为切变线回流降雪和西风槽降雪两个阶段。切变回流降雪回波为对流性层云和积云的混合云,西风槽降雪回波为层状云且无零度层亮带,对流性降雪回波的垂直结构与盛夏暴雨回波结构类似,是产生这次极端降雪的重要原因;径向速度场分布存在"牛眼"特征、零等速度线出现"S"形、反"S"形和不连续线。当同时出现暖平流、风向辐合及风速辐合时,降雪维持;当同时出现暖平流、风向辐散及风速辐散时,降雪减弱;从地面到1.2km的边界层内存在边界层辐合线,垂直风切变的辐合抬升使垂直运动增强、降雪强度增大。  相似文献   
55.
简单介绍了由多普勒天气雷达径向风资料反演平均散度和径向散度的计算方法,以2004年7月11—12日暴雨过程为例说明两种散度在迎风坡暴雨跟踪、预报中的综合应用。分析结果表明:①平均散度可以作为降水跟踪、预测的背景场。降水出现之前,低层平均散度存在辐合;低层辐合加强或维持,整个区域降水将加强;辐合高度抬升到中层并维持,降水达到最强;辐合减弱并开始出现辐散,区域降水将逐渐结束。②根据径向散度的分布情况,可以提前2 h以上预报强降水的落区。强降水落在径向辐合大值区后部的较弱辐合区内,且弱辐合区强度越强,未来降水强度越大。因此,综合分析平均散度和径向散度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跟踪、预测降水的发展演变,特别是可以给出暴雨的大致落区。  相似文献   
56.
首先回顾了近200 a来,对珊瑚礁形成机制研究而发展的各种学说和理论。这些理论根据珊瑚礁的形成是否与海平面的变化有关而分成2类,其中,“沉降”理论、“冰期控制”理论、“冰期控制沉降”理论、“扩张沉降”理论以及“热点沉降”理论等认为珊瑚礁的形成与海平面的变化有关;而“海底上升”理论、“先成台地”理论、“喀斯特盆地”理论等则认为珊瑚礁的形成与海平面的变化无关。其次梳理了近年对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等地珊瑚礁演变的研究,揭示了控制珊瑚礁结构和形态的影响因素及其在极端事件下的发育和演变;中国对珊瑚礁形成机制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近50 a,通过对南海珊瑚礁钻探所获岩心分析或挖坑采样分析,认为珊瑚礁的形成或遵循“沉降”理论和“冰期控制”理论,即南海珊瑚礁的形成演化是在地壳长期缓慢沉降中同时受到第四纪冰期―间冰期的支配。最后,指出由于珊瑚礁的成因非常复杂,因此试图用一种学说来解释所有珊瑚礁发展的历史是不科学的;目前,随着新的野外调查方法和实验技术的应用,能够提供更多种的、更大量的珊瑚礁数据,因此研究具体某个珊瑚礁,找到适合其形成模式的解释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57.
太行山东麓地面辐合线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王丽荣  刘黎平  王立荣  王宗敏 《气象》2013,39(11):1445-1451
由于太行山地形的影响,在河北中南部,地面存在着几乎定常的风向辐合,局地对流天气往往发生在地面辐合线附近。利用2007和2008年5—9月地面加密风场资料,分析了河北省中南部地面辐合线的逐时演变特征以及与局地对流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地面辐合线傍晚时分在保定西南部生成以后,沿太行山逐渐扩展,自西向东缓慢推移,强度逐渐加强,早晨前后形成近乎闭合的气旋式环流。依据逐次过程最强降水时次的风场,将地面辐合线分为7类;单纯由地形引发的地面辐合线一般不产生降水,即使造成降水,量级也比较小,也就是说,一般地形导致的辐合不会直接触发对流,只有在有利的天气系统配合下,才会产生较为剧烈的对流天气。通过对2008年7月下旬连续冷涡天气个例逐日的地面辐合线分析表明,无论何种类型的辐合线,对流天气首先出现在辐合线附近;在大尺度的环流背景下,利用逐时风场、温度场的发展演变,可以定性判断对流天气出现的时间、落区,以及强度等。  相似文献   
58.
河北省西南部逐时降水气候特征分析及雨量产品色标修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河北省中南部1999~2005年95个气象站4~10月自记雨量资料,初步分析了逐时降水的统计学特征量,得到了逐时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和统计学基本规律:河北省中南部逐时降水具有明显的地理和季节分布特征,强度一般在早晨或傍晚最大,上午最弱.根据逐时降水量级分布情况,调整雷达雨量产品色标设置:小值区间间隔小,大值区间间隔大,突出显示小值降水的层次,跟踪降水中心发生、发展及移动,对降水精细化预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9.
海岸景观由于其边缘效应而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水平,本区热带海岸景观尤其如此,由于发育有我国大陆唯一的珊瑚礁而更具独特。选择这块位于雷州半岛西南部灯楼角的热带海岸,根据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利用景观生态格局和景观破碎化的一些指标,具体分析该研究区的景观生态结构。结果显示,该区斑块大小变异很大,空间格局的基本构型以大斑块为主体,如台地坡地旱田、平川水田和沿岸珊瑚礁景观,其他的小斑块嵌于其中。随着人类干扰强度增加,景观多样性下降,优势度增高。该区景观的破碎化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60.
南海珊瑚礁经济价值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已有的基础数据、国外文献资料及野外调查资料,利用生产效益法和数值转移法估算南海珊瑚礁的经济价值(包括渔业经济价值、海岸保护价值、旅游休闲价值、生物多样性价值)以及由于过度捕捞、破坏性捕捞和陆源沉积物污染而造成其经济价值的损失。结果显示:南海珊瑚礁年经济价值为156.5亿元,其中渔业价值占90%,为140.4亿元;其次是海岸保护价值,占5.5%,为8.7亿元;而旅游休闲价值和生物多样性价值分别为5.3亿元和2.1亿元。珊瑚礁如果维持可持续利用的状态,并考虑10%的贴现率,未来20 a珊瑚礁总的经济价值为1 370亿元。由于南海珊瑚礁面临最大的威胁是人类不合理的利用,其对今后20 a珊瑚礁带来的经济损失是258.8亿元,其中因破坏性捕捞造成的损失为249.6亿元,占总经济价值损失的96.4%,而因过度性捕捞和陆源沉积物造成的经济损失分别是3.3亿元和5.9亿元。人类干扰对今后20 a南海珊瑚礁造成的经济价值损失占未来20 a南海珊瑚礁总经济价值的18.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