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3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55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61.
浅水水库中磷的周年变动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87年2月—1988年3月在山东平度县大泽山水库进行了本项研究。结果表明,总磷及颗粒磷夏季显著高于冬季,总溶解磷、溶解有机磷及溶解无机磷则是冬季高于夏季;总磷中几乎终年都以颗粒磷为主,总溶解磷中则基本上全年都以溶解有机磷为主;溶解无机磷的季节变化最剧烈,颗粒磷次之,全年中溶解有机磷最稳定,早春及冬季则以总磷最稳定;影响该水库磷变化的主要因素是进水、人工施肥,以及为风力和水深所影响的沉积物的沉浮。为此作者建议,冬季和早春的调查应选总磷为指标,全年调查应选溶解有机磷;浅水水域施磷肥的适宜时机为生长季节的高水位期,枯水期一般不必施磷肥。  相似文献   
62.
添加大型海藻龙须菜对中肋骨条藻赤潮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江蓠属大型海藻具有产氧强及高效吸收营养盐的特点,可用来缓冲赤潮消亡、崩溃造成的生态影响.本文的研究是在已发生骨条藻赤潮的系统中添加龙须菜,调节及缓冲赤潮系统的生态脆弱性.结果表明,水体中2kg/m^3密度的龙须菜可以较好地供应氧及稳定pH,并大量吸收营养盐及控制水体中的异养细菌的剧增,此外,该密度龙须菜的添加还能促进介质中单一微藻种群的改变,使得系统中的优势微藻种类的增加和丰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63.
胶州湾浮游植物对营养盐添加的响应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王勇  焦念志 《海洋科学》2002,26(4):8-13
于1998年8月、11月、1999年2月 ,在胶州湾采用现场实验的方法初步研究了浮游植物对营养盐添加的时间响应效果。分级叶绿素a的结果显示 ,网采浮游植物(netphytoplankton ,简称net ,20~200μm)对同时添加氮(N)与磷(P)营养盐有最明显的响应 ;1998年8月微型浮游植物(nanophytoplankton ,简称nano ,2~20μm)对铁(Fe)或N +P的添加有比较明显的响应 ,在1998年11月与1999年2月则几乎无营养盐限制nano 的生长 ;1998年8月与1999年2月超微型浮游植物(picophytoplankton ,简称 pico ,<2μm)对N +P或N的添加有较明显的响应。  相似文献   
64.
关于沉积物释磷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沉积物是内陆水域磷循环的一个重要环节,沉积物释磷作为内输入磷源,对水域营养水平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例如,人们发现较浅的湖泊夏季中期出现磷浓度高峰,有些浅湖夏季氮成为限制性营养元素;混合湖与分层湖的总磷—叶绿素相关模式有着显著差异等。研究证明,这些现象都与沉积物释磷有关,而且在许多水域,磷的内输入占了总输入的相当比重,其对水域生产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近些年来,国外不少学者对沉积物释磷的机理、制约因素等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这些结论对于渔业经营及环境管理都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5.
原绿球藻Prochlorococcus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原绿球藻(Prochlorococcus)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才被发现和定名,是目前已知的最小的放氧光合自养原核生物。由于其重要的生态、生理和系统发育地位,从一发现,原绿球藻的研究就成为一热点。在短短的10a内,原绿球藻的数量分布、种群动态、生长率和生产力、以及系统发育地位、细胞生理特点等各方面研究均获得了较快的进展。焦念志和陈念红1995年曾对原绿球藻的发现、分布、分类和生理学特征以及生态学意义作过综述,这里,作者仅就近几年研究的新进展并结合自己的工作作一简要的介绍。1原绿球藻的分布原绿球藻最初的发现始于1979年Johnson和Si…  相似文献   
66.
对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的研究是水生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如何富集、鉴定和计量这些微小细胞成为日益关注的焦点,电子扫描显微镜和落射萤光显微镜可以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但其准备技术繁复,在一些情况下细胞易被破坏或忽略,因此在群落中的数量估测过低[8,17],而且很多小细胞由于分类学上缺乏形态特征而难以鉴定。近年来,藻类色素经常被用于区分天然水中浮游植物不同种类的特征标志。这主要得益于分析技术特别是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的发展。国外学者运用HPLC技术对多种浮游植物所含的色素进行了测定,并利用这些特征色素…  相似文献   
67.
对赤杆菌属(Erythrobacter)、柠檬酸微菌属(Citromicrobium)和玫瑰杆菌(Roseobacter)分支的9株好氧不产氧光合细菌(AAPB)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并以10株非AAPB菌为参照,从脂肪酸角度考察光照、温度、营养等重要环境因子对AAPB的影响.结果显示, AAPB的脂肪酸以C18:1 w7c为主,该成分在Roseobacter分支中含量最高,不同种脂肪酸对环境因子的响应不同,低温和寡营养条件主要作用于不饱和脂肪酸(UFA);二羟基脂肪酸在寡营养和光照双重作用下有较明显的升高.此外,结合非AAPB 的比较也为 AAPB 脂肪酸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如温度实验显示,由于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较高, AAPB 可能在寒冷海域有更好的竞争优势,而从饥饿培养试验来看, AAPB 的异养能力似乎比非AAPB更弱.  相似文献   
68.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活跃碳库,发挥着全球气候变化"缓冲器"的作用,研究海洋碳循环过程与储碳机制是当前的国际热点。然而,地球系统的复杂性注定了这个重大命题必须通过学科交叉、古今结合才能取得较全面的认识和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69.
李炜  焦念志 《海洋与湖沼》1999,30(6):635-639
3种常见的海洋浮游藻类--扁藻、杜氏藻和牟氏角刺藻作为实验材料,采用正交方法设计实验条件,研究盐度、和光强的变化对藻类细胞内二甲基硫丙酸(DMSP)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藻类细胞DMSP含量相差很大。扁藻DMSP含量最高,其次为杜氏藻,牟氏角刺藻呈最低,种间差别的影响明显高于环境条件的变化对藻DMSP含量的影响。3种环境因陬对藻细胞DMSP含量的影响效果不同,盐度变化引起藻细胞DMSP含量的变  相似文献   
70.
四类海洋超微型浮游生物的同步监测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以1997年2-3月采自东海的自然海水为样品,采用SYBRGreenI染色剂对微型生物细胞DNA染色后进行流式细胞仪分析,研究了SYBRGreenI区分真核微型浮游植,蓝细菌,原绿球藻以及异养细胞的效果。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较好地分离四类微生型生物,同时对于一般性细菌分类和计数,可省去以前作者采用的DNA染色前处理步骤,大大提高分析速度,与传统方法相比,采用流式细胞仪对四类超微型生物进行同步监测,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