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91篇 |
免费 | 141篇 |
国内免费 | 19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03篇 |
大气科学 | 132篇 |
地球物理 | 88篇 |
地质学 | 412篇 |
海洋学 | 111篇 |
天文学 | 10篇 |
综合类 | 93篇 |
自然地理 | 7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44篇 |
2022年 | 49篇 |
2021年 | 53篇 |
2020年 | 32篇 |
2019年 | 55篇 |
2018年 | 38篇 |
2017年 | 27篇 |
2016年 | 37篇 |
2015年 | 33篇 |
2014年 | 47篇 |
2013年 | 35篇 |
2012年 | 39篇 |
2011年 | 46篇 |
2010年 | 51篇 |
2009年 | 30篇 |
2008年 | 50篇 |
2007年 | 35篇 |
2006年 | 24篇 |
2005年 | 26篇 |
2004年 | 28篇 |
2003年 | 15篇 |
2002年 | 25篇 |
2001年 | 32篇 |
2000年 | 24篇 |
1999年 | 26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16篇 |
1996年 | 16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19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14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8篇 |
1978年 | 4篇 |
1965年 | 4篇 |
1959年 | 3篇 |
1954年 | 3篇 |
1950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四川汶川“5.12”地震滑坡堰塞湖遥感监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可见光、雷达和航片等不同空间分辨率的多源遥感数据,对四川汶川"5.12"地震灾区因地震诱发形成的大型堰塞湖进行了遥感监测,对堰塞湖发生的地点、数量以及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讨论。重点对唐家山堰塞湖进行了动态监测,提取了其堰塞湖回水长度、水面面积与水量等信息,并对这一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为地震滑坡堰塞湖科学处置与减灾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2.
东交口新村房屋裂缝是采空区地表变形、地表水入渗冲蚀和建筑荷载等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归纳为二:1991年前,采空区未稳定,以采空区的地表残余变形破坏为主;1991年后,采空区基本稳定,以地表水的大量人渗冲蚀破坏为主。针对房屋裂缝的原因和主要影响因素,采取地表排水、采空区深孔注浆与“离层裂隙区”浅孔注浆加固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案,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34.
35.
针对浙江省主要粮食、油料大宗作物以及蔬菜、茶叶等各类典型经济作物,选择典型种植区开展了农产品及根系土壤调查,根系土壤样测定了土壤有机质、酸碱度及十多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农产品样测定了十多种重金属元素含量。采用分类统计、相关分析、含量分布散点图等方法,研究了农产品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关系。结果表明,作物种类是决定农产品重金属含量的最主要因素;农产品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总体上具有共消长的趋势;土壤有机质、pH值是影响作物对土壤重金属吸收累积的重要环境因素;作物样品采集、加工和分析过程中沾污问题可能会对土壤-农产品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36.
37.
随着地电化学测量技术向"轻便化"方向的不断发展,中小比例尺地电化学测量已成为可能。笔者在内蒙古风成砂浅覆盖洛恪顿热液型铅锌多金属矿区约40 km2范围内开展了1∶5万地电化学测量与土壤测量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①地电化学测量可圈定与已知矿体元素组合相同的Pb-Zn-Ag-As-Bi-Cd等多元素综合异常,且异常位置与已知矿(化)体空间分布范围较一致;②与土壤测量结果相比,地电化学异常范围、衬度及连续性均远优于土壤测量,土壤测量异常仅在小山头残积土出露区呈点状分布;③在试验区西北部风成砂浅覆盖区发现多元素组合地电化学测量异常,根据此异常部署开展了1∶1万激电中梯扫面及钻探验证工作,在540余m深处发现6 m厚富Ag、Cu矿体,实现找矿突破。以上试验结果表明,在风成砂浅覆盖区开展1∶50 000地电化学测量能有效圈定找矿靶区,可在今后工作中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8.
概况 本月我国降水分布(图1)特点是南北方偏少,中部偏多。南方(西南、江南、华南)和北方(东北、内蒙、山西北部、河北北部、西北西部)一般偏少1—5成。其中湖南、江西、福建、广东东部和北部以及内蒙中西部、辽宁西部等地偏少8—9成;上旬几乎滴雨未下,中旬雨量不足10mm。黄淮、江淮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显著偏多,月降雨量一般有70—150mm,较常年同期偏多8成至1.5倍。其中江淮大部地区月雨量有180—230mm,偏多2.5—3.5倍;这些地 相似文献
39.
祁连山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是亚洲水塔重要的组成部分,多年冻土的变化对生态系统和水资源平衡有着重要影响。基于青藏高原第二次综合科学考察、道路勘察钻孔点以及前人所获得的多年冻土下界资料,回归得出祁连山区多年冻土下界统计模型,借助ArcGIS平台在DEM数据的支持下,模拟出祁连山区多年冻土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祁连山区多年冻土分布的下界具有良好的地带性规律,表现为随经纬度增加而降低的规律;祁连山区多年冻土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以哈拉湖为中心向四周扩散的分布格局;祁连山区总面积约为16.90×104 km2,其中多年冻土面积约为8.03×104 km2,占总面积约47.51%。多年冻土区与季节冻土区之间存在着有不连续多年冻土分布的过渡区,过渡区面积约1.43×104 km2,占总面积约8.46%。 相似文献
40.
准确获得水成沉积物的年龄是第四纪年代学重要的前沿问题之一。随着释光技术的发展,水成沉积物释光测年在如下方面有新的进展:具体释光技术的选择、释光测量方法、测年矿物的种类、矿物的粒级和获得等效剂量的统计方法等。线性调整光释光技术能够提取光释光信号中衰退快的组分;单片再生法应用广泛;单颗粒技术在挑选沉积时晒退充分的颗粒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水成沉积物中的石英比长石更易晒退;较多的实验表明水成沉积物中的粗颗粒比细颗粒更易晒退;获得等效剂量的统计模型很多,但尚无一种统计模型适用于所有样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水成沉积物释光测年在气候、构造运动、冰川进退历史和人类活动主导的土壤侵蚀量变化研究中的意义及今后的研究方向,为全面了解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