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3篇
海洋学   2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一、加工 1.大黄鱼不宜开膛去内脏。它的鳔很发达,故腹腔很大,内脏很少,腹壁很薄。一旦开膛取内脏,腹腔的肌肉容易翻卷破碎,从而影响烹调效果。因此,加工大黄鱼时一定不要开膛去内脏。  相似文献   
22.
彩色血液     
水产动物中的血液为什么会有各种不同的颜色呢?这是因为,在不同种类的动物血液中含有不同的色素所致。虽然各种水产动物的血液颜色各不相同,但它们都具有输送氧气等新陈代谢功能。现略举数例介绍如下:(1)甲壳类。海洋里的甲壳类节肢动物如鲎,它的血液是蓝色的。(2)贝壳类。海淡水中的贝类如河蚌、蚬等,它们的血液是淡蓝色的。(3)软体动物。海洋中的软体动物如海蛸、墨鱼等,它们的血液是绿色的。  相似文献   
23.
同样的肉,放在同样的环境中,温湿度相同,但鱼肉比畜肉腐败速度快。其原因:一、因鱼肉绝大部分肌肉群为小股疏松结缔组织所分割,细菌易随其进入各肌肉“安营扎寨”:而畜肉则被细密且坚韧结缔组织所包围,呈束状,使细菌短时间“进入”困难。二、鱼死后,它的鳃、内脏等合水及含菌量多,利于细菌繁殖,并穿越鱼肋与脊柱边大血管,沿各肌肉组织蔓延,加速鱼肉腐败;而家畜是宰杀放血,立即剖肚除内脏,细菌污染机会少,故腐败速度比鱼肉慢。三、鱼肉含糖量多在0.3%,畜肉含糖量在1%以上,宰后畜肉内的糖转化为乳酸,使畜肉酸度增高发生僵硬,有利抑菌。因鱼肉含糖少,产生乳酸也少,僵直时间短,进入蛋白质分解自溶,菌群迅速繁衍导致腐败。畜肉则相反,腐败速度慢得多。四是温度有关。鱼类离水后,耐冷微生物遇到适宜的暖温环境,即速繁殖致鱼腐败。而畜  相似文献   
24.
在海洋中众多迁徙动物均能利用“助航设施”,每年可旅行1000多公里。它们依靠河川、海岸线和其它可视界标作导航。并运用了“感觉导航”,即让特殊的嗅觉和听觉指引它们抵达目的地。这两项技能并非总是运用的。结果显示,海  相似文献   
25.
许多年以来,美国海洋生物学家们一直想弄明白海豚在它们交流和航行中是如何发出卡嗒卡嗒和长而尖的叫声。它们的叫声是如此的复杂,以至于只有假设在它们的头部有两套分别独立工作的发声系统才能很容易地解释这一现象。为了证实这一猜想,他们在海豚体内连结两个内窥镜,两鼻翼通道各一,当海豚发出声时,可观察动物鼻翼通道“声音翼”的振动情况。  相似文献   
26.
许多科学技术发明与海洋动物结下了不解之缘。海洋动物的许多奥秘引发了科学家们发明创造的灵感。鲸与潜艇鲸背效应核潜艇能长时间潜入海水,特别是冰海之下,但如果要在冰层之下发射导弹,则必须破冰上浮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27.
鲍鱼干先用冷水浸泡4小时,然后放入60℃左右的热水中浸泡4小时,再换清水放入锅内微火煮,待煮开后,立即捞出置入凉水盆中。这样反复几次,等到鲍鱼膨胀时为止。干海带首先将干海带中的泥沙杂质清洗干净,凉干放入  相似文献   
28.
每年处在炎热酷暑的夏季,骄阳似火,热浪灼人,人们会想出各种方法避暑,而在大自然中的海洋动物,又是如何抵御酷暑的呢?海马的防暑妙法生长在海洋中的海马,夏季感到炎热的时候,它们也有一套防暑的妙法。它们既不潜入深水中,又不到海草多的地方去纳凉,而是一动不动伸展四肢,不了解内情的人还认为在晒太阳浴呢。原来,海马的皮肤腺能分泌出一种红色的粘液,待粘液干燥之后,就像一块遮阳板一样,用它来保护海马敏感的皮肤,防止太阳的曝晒。  相似文献   
29.
卷身求爱——鲈鱼生长在墨西哥湾海域沙地的雄性鲈鱼,遇到一个雌性鲈鱼时,就会将自己的身体扭曲卷成“S”形,并张开胸鳍。它的扭曲的形状是求爱的表现,它以这种方式诱惑雌鲈鱼,并立即喷射精子,而雌鲈鱼吐出卵子,于是,它们结成伴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