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4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24篇
海洋学   37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海洋沉积物能够记录较为连续的古地磁信息.对沉积物记录的天然剩磁(NRM)进行归一化处理,可以构建过去较为连续的地磁场相对古强度(RPI)信息,这对于研究地磁场演变与全球记录对比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以南海西北次海盆地区L07岩芯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等温剩磁(IRM)作为NRM的归一化参数,构建了南海西北次海盆地区37ka以来的RPI曲线.实验结果显示,L07岩芯中载磁矿物的成分较为单一,以单畴(SD)-细粒准单畴(PSD)低矫顽力磁铁矿为主,能够作为古强度记录的载体.此外,在11.5ka处RPI出现峰值.进一步结合东亚地区鄂霍茨克海岩芯的RPI记录以及中国黄土10Be的丰度变化,我们认为该RPI峰值是由于地球非偶极子场影响所致.这说明东亚正磁异常的影响范围可以达到中国南海等中低纬度地区,这为理解东亚地区磁场演化提供了新证据,同时也为该区千年尺度RPI记录变化特征提供了新机制.  相似文献   
72.
The Luonan Basin is a key region of early human settlement in Central China with more than 300 discovered Paleolithic sites. Artifact layer 1 of the Liuwan site was dated to approximately 0.6 million years(Ma) based on correlation with the well-dated loess–paleosol sequence of the central Chinese Loess Plateau. This study reassessed the age of the Liuwan artifact layer via an absolute dating method, namely, 26Al/10Be burial dating. We determined the burial age of artifact layer 1, which was most likely at least 0.60 ± 0.12 Ma(1?), using three simple burial ages. The new burial age confirmed the previous estimated age and provided a considerably accurate age range. Therefore, we suggest the use of the 26Al/10Be burial dating method in thin loess-covered Paleolithic sites around the Qinling Mountain Range is helpful to understand the early human behavior.  相似文献   
73.
地磁日变改正是海洋磁测资料处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利用地磁场综合模型与IGRF模型联合计算了西太平洋某调查工区的地磁日变数据,对比分析了相同位置的海洋地磁日变站观测数据。使用两种不同类型的地磁日变数据,分别对该测区中15条测线进行了磁测数据处理,并对这些测线及其56个交叉点进行了误差分析。研究结果认为:①当用计算数据做海洋磁测的处理时,其交叉点内符合精度在调差前基本满足海洋地质规范的要求,在调差后完全符合海洋地质规范的要求,但使用计算数据的精度低于实测数据。②磁静时,计算日变曲线和实测日变曲线拟合程度高;磁扰时,两者幅值差异较大,磁扰越强相关系数越小。磁情指数K4时的模型计算数据,建议谨慎使用或不使用。  相似文献   
74.
在海洋区域地质调查中,为了揭示浅地层结构、断裂、岩浆活动以及各种潜在地质灾害,高分辨率单道地震勘探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由于受到各种噪声干扰,原始地震资料质量不佳,信噪比较低,影响了后续的解释工作。笔者阐述了采用关键单道地震处理技术,极大地提高了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为海域区域地质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5.
水中溶存甲烷含量是水环境与资源调查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实验室测量该项指标时,通常是利用甲烷在水中的理论亨利常数.而甲烷在不同类型水中的亨利常数并不相同,若追求更高精度的测量,需要先行测定甲烷的亨利常数.本文以实验原液水中溶解甲烷为主要研究对象,提出测定原液水中甲烷亨利常数的加标/顶空平衡法.研制了气液平衡配液装置,研究了5 L封闭体系的气液平衡时间.系统推导了气液等体积和非等体积情况下,根据气相甲烷浓度和不同平衡体系的MaddV求解甲烷亨利常数的关系式.并利用该方法实测出1个大气压25℃时实验原液水的甲烷亨利常数为64226792 Pa·L/mol,最后通过MCH4addV与MaddV比较法对实验结果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76.
地下采空区的存在极易造成电力杆塔倾斜、沉降,是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大隐患。因此,探测输电走廊下的采空区意义重大。接地网的存在会对测量的数值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探测结果不准确。而且在实际探测中,有些探测位置不可避免地遇到有电力杆塔的位置,而杆塔下侧埋有接地网。对接地网存在时采空区的探测进行研究,利用电磁场理论建立了数学模型,并且进行了仿真研究,通过不同探测方式下接地网对探测数据的影响分析,考察了接地网对采空区探测数据的影响规律。同时,针对影响较大的区域进行了划分,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可以为输电走廊下的采空区探测的实际工程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77.
徐行  柴祎 《地震学报》2024,(1):1-24
重磁测量在海岛礁及其邻域的应用与研究中不可或缺。由于海岛礁及邻域重磁场空间分布的梯度和幅度变化较大,又受地理环境与技术的限制,获取该区域高分辨率、高精度的重磁测量信息较为困难,导致测量成果质量不高且产品单一,亟需科技创新来扭转此局面。本文系统分析了海岛礁及其邻域地理环境、重磁特征和相关测量技术方法的发展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深入探讨了该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及应用研究,并对未来发展方向作出展望:(1)加强重磁测量技术方法的研究,构建高水平的立体观测系统;(2)深化多源数据融合处理技术方法研究,丰富测量成果的输出方式;(3)充分利用海岛礁作为定点的中长期观测平台的天然优势,开展地球物理场的融合研究,拓展其应用与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78.
定标号在野外采集时同步打印在模拟剖面上,它是海洋单道地震勘探剖面对比解释时重要的地理位置依据,但是数字单道地震记录仪记录的地震道中缺失此信息.文章介绍了三种计算和标识定标号(Mark)的方法,根据班报线性内插法、模拟剖面读取法以及坐标对比法,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其中最可靠和实用的是坐标对比法.通过软件开发实现了坐标对比法自动获取Mark-Shot关系,通过这个关系即可对地震数据和剖面进行定标号的标识.软件模块能够处理导航与地震不同步、航向航速不稳定、导航与地震坐标格式多样化等情况,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对实测数据计算发现,当导航、地震不同步时,线性内插法获得的mark值误差很大,而坐标对比法能够精确反映Mark-Shot实际的对应关系.当航向、航速稳定时Mark-Shot关系表现为线性关系,而航向、航速不稳定时Mark-Shot关系为弯曲的非线性关系,由于导航系统过零点时会出现重复定标情况,在Mark-Shot关系图中表现为拐点.为了对计算结果进行质量控制,软件同时提供了Mark-Shot计算误差值列表,在误差散点图中显示所有定标号位置误差都小于1个炮距,说明软件计算获得的Mark位置精度较高,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79.
<正>五步称奇,七步叫绝;十步之外,目瞪口呆。这是后人对张家界奇景的感叹。其实,我们今天能够享受到张家界的美景,必定要感谢一个人,他,就是我国著名画家吴冠中。1979年,吴冠中因为一幅画,到湘西一个他以前从来没有听过也没有到过林场写生,没想到他"觉得雁荡、武夷、  相似文献   
80.
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的海底原位热流测量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底热流数据是开展海洋地球动力学研究和油气资源评价的基础数据.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蕴含有丰富的油气和水合物资源,而该区热流站位很少.为了解陆坡深水区水合物有利区块的地热特征,利用剑鱼1型海底原位热流探针,在南海西沙海域和神狐海域成功获得了16个站位的热流值.测量结果表明,西沙海槽与白云凹陷都具有较高的热流值,西沙海槽区除1个站位结果不可信外,另2个站位所测海底表层地温梯度分别为105.3 和99.9℃·km-1,原位热流分别为89±1和87±1 mW·m-2;白云凹陷中部区域13个站位测得表层地温梯度变化于58.5~100.7 ℃·km-1,热流值除4个站位低于70 mW·m-2外,其余都变化于75±2~101±4 mW·m-2范围,比前人在白云凹陷东部获得的热流高.分析认为,西沙海槽和白云凹陷区域的高地热特征与陆坡深水区的高热背景、晚期断裂发育、底辟、岩浆侵入和热流体活动等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