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74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73篇
地球物理   50篇
地质学   138篇
海洋学   63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81.
磷酸酶在土壤生物释磷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以极地苔原鸟粪土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环境条件下土壤剖面中碱性磷酸酶(APA)的活力,研究了APA在土壤中随深度的变化规律,并同步测定了相应土壤中有机碳、总氮、各形态磷、pH,分析了酶活力与这些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同一采样点土壤剖面中碱性磷酸酶活力大小呈现一定规律性,最大值出现在表层,且随采样深度的增加而递减,变化范围为1.00—1403.49ppm,平均约为408.31ppm。碱性磷酸酶活性与土壤中有机碳含量(r=0.70,p0.01)、氮含量(r=0.43,p0.01)呈显著正相关性,表明土壤中碳、氮等有机物含量是影响极地苔原土壤磷酸酶活力的主要因素。另外,碱性磷酸酶活性与总磷(r=0.39,p0.05)、无机磷(r=0.40,p0.05)和有机磷(r=0.11,p=0.67)含量也呈正相关性,表明各形态磷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土壤中碱性磷酸酶活力;与土壤中铜含量(r=-0.38,p0.05)和锌含量(r=-0.28,p=0.05)呈显著负相关,表明土壤中Cu、Zn等金属离子对极地苔原土壤磷酸酶活力具有抑制和破坏作用。结果证实土壤磷酸酶活性可作为指示极地土壤肥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82.
农村居民点的合理规划与布局,农村废弃建设用地的整理,以及农村建设用地的复垦,可相应增加一定数量的城镇建设用地,缓解因工业化发展造成的建设用地高度紧张的现象,同时改善农村面貌,提高人居环境质量。该文结合禹城市农村建设用地现状,对禹城市农村建设用地潜力进行了分析及评价,并提出了促进建设用地置换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83.
本文利用地磁指数的长序列资料,提出了一个段因子的普查方法,建立了地磁指数与渤海冬季气温的预报关系。多年来对渤海冬季气温长期预报的应用结果表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84.
副高活动与四川暴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1980年~1998年副高特征及四川暴雨的关系分析,得结论可为四川暴雨落区、强度预报提供依据。1.影响四川暴雨的副高有不连续西伸北抬和突然加强西伸或北抬与突然东撤的现象;2.影响四川暴雨的副高型式有4种:北部阻塞型,中部阻塞型、纬向阻塞型、纬向东移型,它们对暴雨落区、强度有预示意义;3.1998年长江二度出梅之前、后,副高影响四川暴雨的型式是明显不同的,出梅之前经纬向东移型为主,出梅之后以经向型为主。  相似文献   
385.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中负峰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二溴苯基荧光酮光度法测Cr,铍试剂Ⅲ光度法测Be以及二甲苯胺蓝Ⅱ光度法测Mg等体系为例,对分光光度分析中负峰出现和可测的条件为C_R·L相似文献   
386.
气象科研数据共享系统建设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气象科研部门长期以来积累了大量的气象科学试验、科学考察数据,以及大气成分观测数据.如何科学有效地利用这些数据资源,是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该文阐述了气象科研数据共享系统建设的体系结构,系统功能,关键技术应用.并结合气象科研数据库的建设,介绍了基于WebGIS技术建立气象空间数据库的技术方法和未来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87.
李任伟  张淑坤 《地质科学》1996,31(3):209-217
扬子地区早震旦世时期沉积岩黄铁矿具有重的硫同位素组成,其δ14S值从早震旦世椿木组地层的24‰左右逐渐变得更正。在早震旦世扬子地区广泛沉积碳酸锰矿和黑色页岩的民乐组时期达到极正值+60‰,然后又降低至+16‰-+20‰。上述硫同位素组成的时-空变化特征支持了扬子地块属晚元古Rodinia超大陆的一个组成部分的假设。从晚震旦世早期陡山沱组底部开始,沉积岩中黄铁矿硫同位素的δ14SS出现负值,并继续降低至-27‰以下。早震旦世晚期-晚震旦世早期沉积岩中硫同位素组成特征反映了沉积盆地古海洋环境的剧烈变化,它与大约7亿年时Rodinia超大陆的解体以及扬子地块与其它大陆分离的地质推测相吻合。  相似文献   
388.
南极海洋动物粪氨(NH3)的挥发与沉降过程是无冰区苔原生态系统氮素重要来源,对维持苔原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但目前对于南极典型海洋动物粪氨的挥发过程仍然很少有研究报道。本文通过室内模拟,研究了低温(4℃左右)与冻融条件下南极帝企鹅粪、阿德利企鹅粪和海豹粪土氨气产生与排放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帝企鹅粪氨气排放通量最大,变化范围为0.765-17.4mg·kg-1·h-1,平均通量约为6.26mg·kg-1·h-1;阿德利企鹅粪氨气排放通量变化范围为0.652-3.707mg·kg-1·h-1,平均通量约为1.27mg·kg-1·h-1;而海豹粪土氨气排放通量很小,平均通量约0.141mg·kg-1·h-1。冻融过程对帝企鹅粪氨气排放通量影响很大,而对阿德利企鹅粪影响较小。另外,帝企鹅粪和阿德利企鹅粪氨气排放量在通气条件下明显大于封闭条件,表明南极野外大风条件下可能加速海洋动物粪氨的挥发过程。本文模拟的结果对于进一步研究南极生物圈氨的挥发过程及其对南极苔原生态系统氮循环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89.
北京地区强对流活动规律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良栋  陈淑萍 《气象科学》1994,14(3):216-224
通过对1991年24次强对流过程的分析,统计了影响北京地区的MCS的触发产生原因,并初步归纳出两种天气形势下MCS的活动特点.  相似文献   
390.
Knowledge on intermittency of wave breaking is so far limited to a few summary statistics, while the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of time interval between breaking events can provide a full view of intermittency. Based on a series of experiments on wind wave breaking, such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s are investigated. Breaking waves within a wave group were taken as a single breaking event according to recent studies. Interval between successive wave groups with breaker is the focus of this paper. For intervals in our experiments with different fetch and wind conditions, their distributions are all skewed and weighted on small intervals. Results of Kolmogorov-Smirnov tests on time series of these intervals indicate that they all follow gamma distribution, and some are even exponential type. Average breaking-group-interval decreases with friction velocity and significant steepness until the wind is strong enough;most of them are more than 10 times the dominant wave period. Group breaking probability proposed by Babanin recently and the average number of breaking waves in wave groups are also discussed, and they are seemingly more reasonable and sensitive than traditional breaking probability defined in terms of single wav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