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23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凡纳对虾优良性状遗传标记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凡纳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是全球三大养殖对虾名优种类之一。我国从1988年开始试养,到1998年大量引进凡纳对虾亲虾和幼体后,华南地区兴起了养殖热潮。在1999年到2000年短短两年时间内,广东、海南、广西凡纳对虾的养殖面积已达10×104亩(1亩=666.7m2),集约化防病养殖产量普遍达到5~9t/hm2,年产量高达10~20t/hm2,其养殖面积约占华南地区对虾养殖面积的60%,普遍获得了比养殖斑节对虾更好的经济效益,成为我国继中国对虾、斑节对虾之后的又一养殖对虾种类。从凡纳对虾养殖业的长远发展战略来看,如何避免斑节对虾因病害而造成养殖业全面萎缩的情况在凡纳对虾养殖业中重演已成为重要研究内容。 美国夏威夷海洋硏究所等单位利用遗传标记辅助选育种技术进行凡纳对虾良种选育和家系培养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培育出世界著名的无特异病原(SPF)凡纳对虾亲虾,在全球对虾养殖产量下滑的形势下仍然保持良好的增长趋势,其关键是种虾的选择和家系的培育。 Garcia等(1994)利用遗传标记技术进行了凡纳对虾种群的遗传标记研究,发现种群之间具有较高水平的遗传变异,因而有潜力进行凡纳对虾良种的人工选育。 本研究利用RAPD标记技术,对目前养殖凡纳对虾不同群体进行DNA多态性研究,筛选与优良性状有关的遗传标记,为凡纳对虾优质种苗的鉴定、选育和今后遗传标记辅助选育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抑制第一极体(T_1组)和抑制第二极体(T_2组)形成的合浦珠母贝三倍体,其Lap-3,Pt-5和Sod-1基因座位的杂合度比野生贝或养殖贝都有提高。T_1组这三座位的平均杂合度高于T_2组。两处理组内三倍体各基因座位杂合度不一定高于同胞二倍体,在杂合座位数与大小测量间也未证实有正相关性。但三倍体的生长速度都显著高于同胞二倍体,这主要是因为三倍体性腺发育差导致能量转向体细胞生长所致。  相似文献   
13.
用RAPD技术对养殖环境溶藻弧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RAPD技术对不同宿主,不同环境分离的8个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株系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8个引物共获得了46条多态性条带,将8个株系分为3个类群,不同宿主(石斑鱼Einephelus fario和凡纳对虾Penaeus vannamei),不同环境及药物处理前后的株系之间有很高的遗传多样性,使用药物后,溶藻弧菌株系遗传多样性和基因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同一环境和同一时间分离的菌株之间有较高的同源性。从患病石斑鱼上分离到的致病朱与非致病株有极高的相似性,但有一个约2kb的条带的差异,该差异条带可能与溶藻弧菌的致病性相关。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nobilis(Reeve)、合浦珠母贝Pinctadamatensii(Duuker)、翡翠贻贝Pernavirldis(Linnaeus)的软体部、肝胰腺和生殖腺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3种贝的各组织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较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丰富,其中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相当高,占总脂肪的25.26%-27.21%。3种贝中,翡翠贻贝的油含量最高(13.68%),软体部的EPA和DHA含量也较高(26.95%),最具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拟穴青蟹卵巢早期发育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未交配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卵巢的外部形态和组织学特征,计算性腺指数并确定其卵巢发育时期.结果发现:刚发生生殖蜕壳的拟穴青蟹,卵巢多数呈白浊状,处于发育前期(Ⅱ),个别颜色转黄已进入发育期(Ⅲ);暂养60d后,拟穴青蟹不论是否发生了生殖蜕壳,其卵巢均发育至将成熟期(Ⅳ)或成熟期(Ⅴ),有些个体性腺指数几乎与膏蟹相当,这表明未交配青蟹的卵巢也能发育成熟.  相似文献   
16.
杭州西溪湿地灌草群落组成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随机取样、定点调查的方法,分析杭州西溪湿地灌草植物群落的类型与时间、空间的关系,并用多样性指数分析春、夏、秋、冬四季中植物群落组成的特点.结果表明,西溪湿地物种对时间生态位的利用比较充分,四季中群落组成有较为明湿的变化;春季物种最为丰富,9 m2中达29种,香农一威纳指数H'为2.73,与其他季节相比差异显著;冬季物种最少,为11种,H'为2.14;夏秋季物种多样性介于春、冬季之间.西溪湿地的现有植物组成是人与自然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人的影响更大.西溪湿地典型的湿地物种偏少,外来有害入侵物种的比例较高,建议在去除影响景观、影响本土物种多样性的入侵种的同时,增加低湿的生境,并补种湿地物种.  相似文献   
17.
凡纳滨对虾不同家系的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性状是对虾遗传育种的重要指标,形态参数对于经济性状的贡献率是选育参数的重要依据。定期测量了3个凡纳滨对虾家系A02、A04和A08的16个形态学参数,包括体重、全长、体长、头胸甲长、腹节1长、腹节2长、腹节3长、腹节4长、腹节5长、腹节6长、尾节长、头胸甲高、腹节1高、腹节6高、头胸甲宽和腹节1宽。对上述测量结果进行回归分析、相关分析,计算各家系以形态参数为自变量,体重为依变量的相关系数、直接通径系数、间接通径系数及决定系数,比较了各家系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并与生长速度相联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A02,A04,A08家系16个参数均与体重显著相关,通径分析显示体长对A02家系体重影响最大,腹节3长对A04家系体重影响最大,头胸甲长对A08家系影响最大,他们的通径系数分别为0.793,0.597和0.335;间接通径分析表明腹节6长、全长、腹节6长分别对A02,A04,A08家系体重间接影响最大;经回归分析,A02和A04各有5个参数对体重的回归分析达到显著水平,而A08则有7个参数,并以此建立了3个不同的回归方程。3个家系的生长速度大小顺序为A02A08A04,由此推断A02家系的体型在生长速度上具有显著优势,为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8.
凡纳滨对虾生长性状的双列杂交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来源于两个不同遗传背景群体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亲本,设置PP(P♀×P♂)、PH(P♀×H♂)、HP(H♀×P♂)、HH(H♀×H♂) 4个实验组(P代表进口群体,H代表选育群体),进行进口个体(P♂和P♀)与选育个体(H♂和H♀)间的双列杂交实验,分析比较其子一代的生长与存活情况.结果发现,对虾存活由高到低顺序为HH>HP>PH>PP,PH实验组表现出明显的存活杂种优势,其育苗期间的杂种优势平均值为(27.72±11.88)%,下塘90d后成活率的杂种优势为30.50%.在生长前期(30日龄以前)对虾平均体长和体重的顺序是HP>PH>HH>PP,而在生长后期则为PP>HP>PH>HH.HP实验组在整个养成期(10、30、60和90d)均表现出体长和体重上的杂种优势,杂种优势值分别为24.00%、13.71%、2.55%、2.79%和112.46%、54.06%、8.16%、12.48%.结果表明,选育群体为母本、进口群体为父本的对虾杂交后代的生长和存活性状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2个凡纳滨对虾全同胞家系在不同盐度下的生长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1‰-40‰盐度范围内,设置9个盐度梯度(1‰、5‰、10‰、15‰、20‰、25‰、30‰、35‰、40‰),比较不同盐度对2个具有不同遗传背景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全同胞家系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度对2个凡纳滨对虾家系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对虾家系B03在10‰-40‰盐度范围内,体长、体重差异不明显,成活率较高;对虾家系B08在1‰-40‰盐度范围内,体长、体重、增长率具有明显的变化规律,从盐度1‰到15‰逐渐升高,15‰以后逐渐减小.对虾家系B03的成活率整体高于B08的成活率,2个家系均难以适应盐度为1‰和5‰的水体.研究为凡纳滨对虾的家系选育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0.
10个凡纳滨对虾全同胞家系淡水耐受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生长性状和抗逆抗病性状是对虾遗传选育的主要指标。本文报道了同一批次的10个凡纳滨对虾全同胞家系淡水耐受力和生长性状的比较结果,耐受性试验从P13开始直至4月龄大小,经过连续4次的淡水耐受力试验和生长性状测量比较,结果表明:在同一时期不同家系之间的淡水耐受力存在显著差异,其中P13仔虾中家系C15、C17、C19在淡水中的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78、55和96min。随着日龄的增长耐受力也逐渐增强,2月龄、3月龄、和4月龄的试验中家系C17和C19在淡水中48h的平均存活率最高,分别为25%、65%、40%和60%、55%、48%;综合生长和淡水耐受性分析得出家系C17和C19可以作为耐淡水优良家系选育的候选材料,为进一步选育凡纳滨对虾淡水耐受新品系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