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25篇 |
免费 | 151篇 |
国内免费 | 17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50篇 |
大气科学 | 81篇 |
地球物理 | 104篇 |
地质学 | 590篇 |
海洋学 | 139篇 |
天文学 | 8篇 |
综合类 | 81篇 |
自然地理 | 9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26篇 |
2022年 | 24篇 |
2021年 | 32篇 |
2020年 | 27篇 |
2019年 | 18篇 |
2018年 | 40篇 |
2017年 | 26篇 |
2016年 | 37篇 |
2015年 | 32篇 |
2014年 | 52篇 |
2013年 | 43篇 |
2012年 | 52篇 |
2011年 | 55篇 |
2010年 | 48篇 |
2009年 | 46篇 |
2008年 | 52篇 |
2007年 | 45篇 |
2006年 | 48篇 |
2005年 | 41篇 |
2004年 | 35篇 |
2003年 | 40篇 |
2002年 | 38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21篇 |
1999年 | 29篇 |
1998年 | 17篇 |
1997年 | 35篇 |
1996年 | 25篇 |
1995年 | 30篇 |
1994年 | 26篇 |
1993年 | 25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15篇 |
1990年 | 25篇 |
1989年 | 19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15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6篇 |
1965年 | 1篇 |
1959年 | 2篇 |
1956年 | 2篇 |
195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1.
12.
钦州湾-杭州湾构造结合带(南段)
地质演化和找矿方向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钦州湾-杭州湾结合带是位于扬子与华夏两大古陆块中间的巨型构造结合带。根据内部结构不均一性和演化历史的差异,钦-杭结合带可划分为3段:北(东)段、中段和南(西)段,分界线大致为北纬24°和北纬27°。中段与南岭带大体一致;北段指南岭以北地区,即绍兴-江山-萍乡一带;南段位于南岭以南区域,大致与云开-十万大山带相当。钦-杭结合带南段是华南大陆壳再造和矿产资源寻找的重要研究课题。它的地质演化与钦-杭结合带具有整体一致性,特别是具有一致的开-合历史。震旦系底部的粤西云浮大降坪块状硫化物矿床是海底喷流沉积的产物,它与信宜和陆川新元古代蛇绿岩等是南段洋壳存在的重要证据。在进一步的矿床勘查中,要重视斑岩型铜(钼)矿床的寻找。中酸性斑岩体来自于元古宙岛弧底部玄武质岩石(下地壳)在中生代时期的部分熔融,本质上该类矿床带有岛弧俯冲环境的基因。 相似文献
13.
14.
利用我国近海4条轨迹、40个周期EnviSat-1的卫星测高波形数据,采用OCOG、Threshold、5-β参数算法以及Ocean法进行波形重构计算。根据不同轨迹和周期的波形数据,由上述四种方法重构海面高并计算相互之间的偏差及其中误差。结果表明,OCOG、Threshold、5-β参数算法与Ocean方法之间的偏差分别为88.46cm、35.90cm和25.83cm,相应的中误差分别为2.11cm、1.96cm和0.41cm,而且该偏差量对于不同的轨迹和周期是不变的。因此,只要对系统偏差进行改正,就能融合不同波形重构方法求得海面高,充分发挥不同波形重构方法在不同海区的优势,为近岸海域海平面变化,大地水准面的研究提供高精度的资料。 相似文献
15.
东海大陆架异养细菌的生态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海洋物质循环的观点来看,异养细菌在分解有机物质和无机化过程中起着极重要的作用。从海洋食物链的角度来看,分解各种类型有机物而得以增殖的异养细菌自身也是海洋原生动物、浮游动物及底栖动物的营养源。异养细菌在海洋生态系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对海洋中某些细菌的代谢活动与其他海洋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日益受到普遍的重视。
海洋异养细菌的生态分布资料已有不少报道。但至今尚未有人发表过东海大陆架海域海洋微生物生态调查的报告。东海大陆架海域江河交汇人海,大陆对海洋的影响极为突出,水文和底质情况复杂,水产资源丰富,因而特别富有多样化的有机物来源。调查和了解这一海域中异养细薗生态分布规律,并研究其参与物质转化过程的特异性,不仅有助于深入研究海洋生态学问题,而且对于阐述东海大陆架的特点也极有价值。本文着重讨论异养细菌在东海大陆架的生态分布特征及菌群组成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人口地理学的发展进行了全面综述。尽管近年来中国人口地理学在地理学科领域给人留下的是萧条、甚至被边缘化的印象,但从跨学科的角度看,该学科还是取得了巨大进展。人口地理学者在复兴中国的人口学研究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并在这一跨学科研究领域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人口地理学者从地理学的视角出发,在人口迁移流动、城镇化、人口分布、人口与资源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老龄化、婚姻模式和移民犯罪等众多人口问题的研究上作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在人口迁移流动研究和人口城镇化若干问题的研究中占据着领先地位。中国人口地理学者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与社会科学领域学者间的交流互动不断增加,在促进学科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种逐渐偏离主流人文地理学的倾向;今后,中国人口地理学应更多地回归地理学领域,在人口学和人文地理学两个领域间寻求健康、平衡的定位,以促进其在跨学科领域中获得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