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82篇
大气科学   18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9篇
海洋学   3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In this article, a new definition for the North Huaihe River rainy season (NHRS) is presented using summer daily precipitation in East China and subtropical high ridge axis at 500 hPa. By calculating the annual precipitation amounts in the NHRS and Meiyu of the Yangtze-Huaihe Rivers basin (YHMY) from 1961 to 2009, the dates of precipitation beginning and ending as well as the duration of the two rainy seasons in the 49 years are analyzed.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positive and negative precipitation anomaly years during the NHRS are also studied. Results are shown as follows. (1) The new definition for the NHRS is much easier to use. It involves only two meteorological factors, making its application more practical. It can also distinguish two rainy periods of the NHRS more objectively. (2) The average duration of the NHRS is similar to that of the YHMY, except that its average dates of beginning and ending are about one week later than those of the YHMY. The average precipitation of the NHRS is slightly less than that of the YHMY, and the yearly precipitation variation of the two rainy seasons are similar to each other with no obvious increasing or decreasing trend in the 49 years, but with distinguished decadal and inter-annual variations. (3) In positive precipitation anomaly years, the South Asian high moves more northward and more eastward, the 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is located more northward and westward, and the summer monsoon is stronger than normal, resulting in the convergence of the warm and moist southwesterly airflow from the west side of the subtropical high and the cold air from the north side of the northeast trough in North Huaihe River basin.  相似文献   
182.
利用2000—2008年南京夏季晴空天气的MODIS地表温度产品(代码为‘MOD11A2’)及同期MODISL1B资料,采用劈窗算法反演生成地表温度,对比分析了南京城市热岛时空变化特征、热岛区面积变化情况,同时通过与台站地表温度的对比,评估了MODIS资料的反演精度.结果表明:1)MOD11A2资料的精度略高于MODISL1B反演资料,MO DIS资料的地温的空间分布型态与实际接近;2)基于MOD11A2数据和基于MO DISL1B数据的地表温度在2000—2008年都反映了南京的热岛效应,热岛区主要分布在主城区、大厂区和江宁区,总体呈“摊饼式”扩大趋势,但基于MODISL1B数据的热岛范围扩大比基于MOD11A2数据的明显很多;3)南京夏季热岛区面积在2000—2008年起伏增加,基于MOD11A2数据和基于MODISL1B数据的增长趋势分别为50213km2/a、9993km2/a  相似文献   
183.
利用广义帕雷托分布拟合中国东部日极端降水的试验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引进广义帕雷托分布拟合我国东部地区78个测站夏季(5~9月)逐日极端降水量.结果表明,不同门限值条件下的逐日降水量所拟合的降水极值概率分布均符合广义帕雷托分布,与其它极值分布如广义极值(下称GEV)分布模式相比,以GPD模式为最优.根据现代气候条件,分别计算了50年一遇和100年一遇的极端降水量分位数并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两者基本一致,总体上都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方减小的趋势,且南北差异较大,南方的极端降水量值可能达到北方地区的两倍以上.此外,资料年份越长,拟合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84.
中国年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39,自引:6,他引:33  
基于中国1955~2004年314个台站逐日降水资料,根据百分位值方法定义了不同台站的极端降水阈值,进而对中国年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特征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表明:江淮北部、湖南、四川西南部及西藏和新疆西部地区与中国其他区域呈反向变化特征,是中国年极端降水事件的主要空间异常模态;中国年极端降水事件的时间变化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东北、西北东部、华北表现为减少趋势,其中东北和华北发生了突变,而西北西部、长江中下游、华南及青藏高原表现为增加趋势,其中西北西部、长江中下游发生了突变;中国各分区年极端降水事件的周期振荡不完全一致;中国年极端降水事件与年降水量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从季节来看,夏季极端降水事件与年降水量的相关性最好.  相似文献   
185.
基于多状态Markov链模式的极端降水模拟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文中建立了基于多状态一阶Markov链的逐日降水量随机模式式结合广义帕雷托分布(GPD)产生夏季逐日极端降水量的模拟资料,结果所显示的各种气候特征表明,绝大多数站点(尤其是中国东部多雨地区)都达到较高的精度.分析表明,该模式对中国东部极端降水特征的模拟能力在某些方面优于两状态一阶Markov链模式.对东部6个代表站模拟试验结果表明,月降水均方差、日降水极大值、月半均降水日数、日降水均方差、日平均降水量等指标与实况比较,均证明该模式对逐日降水量的模拟效果较好,基本模拟出降水量的各种特征.对中同东部78个代表站采用的两种模式模拟结果对比发现,除日平均降水量以外,月半均降水日数、日降水平均极大值都与实际观测结果较为一致,总体上优于两状态模式,说明用该模式在全国范围内模拟逐日降水特征尤其是极端降水特征有较高的町行性.例如,由其中6个代表站模拟资料所拟合的极端降水GPD模式具有较高的拟合优度.无论从门限值或重现期值来看都可发现模拟与实测结果有较好的相似性,且两者门限值的误差越小,重现期极值的差距也越小.证明Markov链模式对极端降水的模拟有广泛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6.
13个IPCC AR4模式对中国区域近40a气候模拟能力的评估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利用中国区域550个站点逐日地面气温及降水资料,评估了参与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报告(the four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AR4)的13个新一代全球气候系统模式及多模式集合对中国近40 a(1961—2000年)地面气温和降水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最新全球模式对中国地区地面气温年变化及空间分布的模拟结果均较好,但在整个模拟区域地面气温模拟值系统性偏低,东部地区模拟效果好于中西部;对于降水,大部分模式能模拟出中国降水的年变化及空间分布特征,但模拟的区域性差别较大,多数模式对中国东部季风区夏季雨带北抬的过程有一定的模拟能力,但模拟雨带位置偏北。新一代全球模式能模拟出温度的线性变化趋势,但对温度及降水的年际变率模拟能力较低。比较多种评估指标得出,模式集合对温度的模拟效果最好,模式UKMO-HadCM3对降水的模拟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7.
西北地区东部夏季极端降水量非均匀性特征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极端降水量集中度和集中期讨论西北地区东部夏季极端降水量的非均匀性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西北地区东部夏季极端降水量集中度与集中期的空间差异并不大; 西北地区东部夏季极端降水量的季节内分配状况同夏季极端降水量存在较好的相关性, 极端降水量越集中、集中期越早, 则极端降水量越少, 反之亦然; 东亚夏季风同西北地区东部夏季极端降水量、极端降水量集中期存在负相关, 与极端降水量集中度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8.
自动站风能参数的短序列订正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江苏省2005年自动站与基本气象站测风资料, 以及基本站1971—2000年测风资料, 探讨了风速及风功率密度的短序列订正方法, 并将各自动站数据分别订正到3个代表年。结果表明:应用该订正方法订正年平均风速, 其平均误差百分率为3.38%;用基本站作为假设自动站对其作平均气候状况下的订正, 再与自身观测值比较, 得到年平均风速订正的平均误差百分率为7.13%, 风功率密度订正的平均误差百分率为13.26%, 最大误差百分率为21.98%, 最小误差百分率为4.46%, 订正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89.
基于1979-2001年ECMWF海平面气压(SLP)再分析资料,采用改进的气旋客观识别与追踪算法,计算分析了蒙古气旋的频数及强度,结果表明,蒙古气旋活动存在明显的季节、年际和年代际变化。1979-2001年,蒙古气旋频数减少,强度减弱。20世纪80年代中期,蒙古气旋活动最强,80年代末开始到90年代,蒙古气旋日数明显下降。此外,春季蒙古气旋出现的频数最高,冬季出现的频数最低。从80到90年代,春、夏、秋、冬四季蒙古气旋活动呈一致的波动减少趋势,其中春季变化与全年最为一致。蒙古气旋活动的年际差异也十分明显,蒙古气旋活动偏多年和偏少年对流层低层温度场距平分布存在明显差异,说明大气环流是影响气旋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0.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科技的快速发展,我国气象事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机遇和新挑战,气象事业的发展需求迫切、形势逼人、机遇难得、不进则退。为加快中国气象事业的发展步伐,实现从气象大国向气象强国的跨越式发展,受国务院委托,中国气象局牵头组织来自社会、经济、政治、国防、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等40多个学科的众多专家和学者于2003年开始展开了为期一年多的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的研究工作,确立了21世纪头20年中国气象事业发展的战略定位、战略思想、战略目标、战略方针和战略布局。战略思想的核心是树立“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发展新理念,这必将对中国气象事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