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4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122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82篇
地球物理   77篇
地质学   258篇
海洋学   89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8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6篇
  1964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1947年   2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21.
基于复杂性科学的绿洲城镇化演进理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复杂性科学,引入涌现、协同、“吸引盆”等概念和模型,从涌现生成、协同维生、临界相变三个维度构建绿洲城镇化演进的理论框架。对绿洲城镇化的生成、演化和转型的过程与机理进行系统剖析,并据此对诺瑟姆曲线进行新的解读。研究表明:① 绿洲城镇是以人为核心的绿洲地域系统在多时空维度上的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涌现现象,涌现形成的条件包括生成主体、自组织与受限生成机制、环境策略;② 竞争与协同机制维持了绿洲城镇化系统的生命活力与进化稳定,是系统演化的根本动力,系统不同层级具有不同的协同维生机制,根据协同学和耗散结构理论构建的绿洲城镇化演进的协同度和有序度可以识别系统演化方向;③ 绿洲城镇化过程实质上也是系统的自组织临界相变,该过程是一个渐变与突变、有序与混沌、稳态与非稳态的辩证统一;④ 时空间的正负反馈机制使绿洲城镇化复杂性与有序性不断提高,且不断向自组织临界态靠近,城镇化系统外在表现为活力与多样性增强。  相似文献   
622.
通过对澧阳平原优周岗遗址剖面沉积样品孢粉分析,重建了该区5500 a B.P.~4000 a B.P.气候、水文、植被变化和人类活动历史。结果表明:距今5500~5200年大溪文化晚期,气候环境较为适宜;距今5200~4000年的屈家岭—石家河文化时期,气候暖湿程度先升高后降低,转折点在4800 a B.P.左右。其中,距今4200~4000年的石家河文化晚期,气候向干凉化发展。孢粉组合显示优周岗遗址周边一直有湿润生境存在,且在屈家岭文化中晚期和石家河晚期出现湿生草本、蕨类孢子和藻类的明显增加,反映两次水文变化过程。优周岗遗址大溪文化时期常绿和落叶阔叶林已遭破坏,稻作农业有一定发展,屈家岭—石家河文化早中期稻作规模扩展。然而石家河文化晚期,稻作农业规模明显收缩,可能与区域文化衰落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23.
汶川地震后绵竹、都江堰市房屋震害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笔者在四川省绵竹市、都江堰市参加建设部组织的汶川地震震后房屋应急评估所取得的资料,对该次地震造成的建筑结构破坏进行了分析,从砖砌体结构、混凝土框架结构、构造问题以及设计与施工缺陷4个方面,论述了各种破坏的形态与成因,讨论了现行设计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主要结论有:砌体结构的底层墙体强度不足、开间过大、形体复杂是导致其破坏的重要原因,在设计中,应适当提高砌体结构底层墙体的强度,控制房屋的开间,加强形体变化部位;砌体结构的窗下墙应作为连接墙肢的连梁考虑,可以将其设计成抗震设防的第一道防线;框架结构设计中,应考虑框架与填充墙的相互作用,考虑楼梯斜梁或斜板参与结构的整体受力;在现行规范要求的基础上,要适当增加框架柱的截面,节点附近的箍筋应采用焊接封闭箍或螺旋箍;应加强非结构构件的连接与锚固;对乡村房屋建设应予以监管,杜绝结构体系不明确的房屋出现。  相似文献   
624.
625.
626.
毛汉英 《地理研究》1990,9(2):138-138
由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名誉所长黄秉维及著名农业地理学家邓静中为顾问,地理研究所所长左大康教授主编的《现代地理学辞典》,是一部全面、系统地介绍当代地理学及其分支学科的研究内容,理论、方法,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及最新研究成就的工具书。全书共收辞2726条,分为地理学总论,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与经济地理学、地图学及遥感与地理信息四大部分。共中包括理论地理学、系统地理学、实验地理学、应用地理学、数量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学、气候学、地貌学、水文地理学、  相似文献   
627.
存在比桑日群弧火山岩更早的新特提斯洋俯冲记录么?   总被引:29,自引:7,他引:29  
新特提斯洋的演化过程对于青藏高原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一直以来桑日群火山岩被认为是其俯冲作用的代表性岩浆记录.在拉萨以东发育的叶巴组火山岩,虽被认为早于桑日群的火山岩,但一直缺乏年代学的证据.本次研究选取了叶巴组的样品做了单颗粒锆石的LAM-ICP-MS定年,获得了174Ma左右的年龄,明显老于桑日群.同时,叶巴组火山岩具有与岛弧火成岩类似的地球化学特点:如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富集,中基性火山岩表现明显的高场强元素HFSE的亏损.综合来看,叶巴组火山岩很可能是新特提斯洋向北俯冲作用的产物.如果这一点能够确证的话,新特提斯洋开始俯冲的时代将可以前推至早中侏罗纪或更早.  相似文献   
628.
一次春季暴雨天气过程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山东省2003年4月17-18日暴雨的高低空环流形势,以及产生暴雨的成因,得出北方冷空气和西南暖湿气流在山东上空交汇是产生此次暴雨的主要原因,并进一步从水汽条件、卫星云图、上升运动和低空急流分析了产生此次暴雨的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629.
贵州省汞矿构造域与汞矿带的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州是我国著名的汞矿省,贵州省汞矿以其储量大、品位高、分布广等突出特点而驰名。汞矿分布除黔东南外遍及全省。据不完全资料统计,全省有汞矿床60余处,矿点、矿化点二百余处。汞矿床有多种成因类型,以沉积改造类型为主。含矿层位除志留系外,各时代地层均有汞矿产出,主要集中在寒武系。汞矿床与构造关系密切,可划分为受褶皱控  相似文献   
630.
毛云华  赵中贤  孙珍 《地球科学》2020,45(5):1622-1635
为揭示珠江口盆地西部陆缘伸展-减薄过程,进行盆地断裂构造样式识别、断层活动速率和一维空盆构造沉降定量计算和综合分析.珠江口盆地西部以铲式断层和拆离断层为主并继承性发育.张裂一幕断层活动和构造沉降集中于开平凹陷,最大速率分别达到239 m/myr和108.6 m/myr.张裂二幕断层活动和构造沉降向洋盆迁移,最大速率分别达到192 m/myr和210.7 m/myr.张裂一幕岩石圈减薄集中在开平凹陷,以地壳脆性薄化为主.张裂二幕减薄中心向洋盆迁移,岩石圈地幔可能发生了局部薄化和软流圈上涌,导致陆架和上陆坡区凹陷内部构造沉降减弱;洋陆过渡带处上地壳快速减薄,且薄化速度比下地壳快.对比西北次海盆南侧上地壳较厚及下地壳较薄或缺失的情况,推测西北次海盆在破裂前发生了不对称的单剪薄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