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3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127篇
测绘学   33篇
大气科学   82篇
地球物理   81篇
地质学   273篇
海洋学   91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8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6篇
  1964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1947年   2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21.
在对榆林地区仰韶时期至西周聚落遗址时空分布及考古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区内聚落分布同环境变化的关系。研究表明,本区全新世气候具有较大幅度的变化历史,与其相应的人类活动同样具有强烈的兴衰变化特点,表明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在5~4kaB.P.前后,在气温和降水有所降低的背景下,人类文化却得到进一步发展,进入鼎盛时期,说明除了当时的环境仍较为适宜外,社会发展自身规律对人类文化发展也有重要影响。研究表明,本区全新世人类文化发展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 自仰韶文化半坡类型时期开始,榆林地区的气候处于全新世鼎盛期,吸引南来移民在此定居,6.5~4.5kaB.P.的约2000年间形成的遗址有127处;  龙山前期气候较为适宜,4kaB.P.后气候转向干凉,但由于环境条件仍然较为适宜和人类社会自身发展规律的影响,在 4.5~3.7kaB.P.仅800年的时间形成的遗址多达740处,分布范围有所扩大;  商代和西周时期,由于气候的进一步干凉化,对人类文化发展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使得该时期遗址数量大幅减少至77处,表明当时人口的显著减少和社会繁荣程度的明显退步,且畜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522.
近46a虎林市气候变化的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累积距平法和线性趋势分析法对虎林市1961~2006年的年、季平均气温、降水和相对湿度的长期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46a来虎林市的气候表现出向暖干型发展的趋势:年和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各季气温上升幅度略有不同;年降水量有略微增加趋势,相对湿度有略微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523.
以盐城市新洋港河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运用富集系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6种重金属进行污染评价,结合多变量分析方法和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型(PMF)进行来源解析。研究结果表明,新洋港河表层沉积物重金属Cr、Ni、Cu、Zn、As、Pb的平均浓度分别为70.63 、27.73、21.60、21.60 、9.01、20.38 mg/kg,其平均浓度顺序为Zn>Cr>Ni>Cu>Pb>As,多数表层沉积物样品中6种重金属数样点处于轻度—中度富集水平,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整体处于轻度生态风险。重金属按照来源大致分为3类:①第1类为Cu、Zn和Pb,主要来自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和城市交通(贡献率占44.60%);②第2类为Cr和Ni,主要来自城市制造业(贡献率占34.50%);③第3类为As,主要来源农业污染和养殖(贡献率占20.90%)。  相似文献   
524.
南秦岭大型钡成矿带中硫钒铜矿的特征及成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南秦岭下寒武统硅岩建造中的毒重石-重晶石矿床中,产出大量硫钒铜矿.硫钒铜矿呈正方形,长方形及不规则状,粒度大小变化较大,一般为0.01 mm~1 mm,最大可达7 mm.反光显微镜下为淡柠檬黄色,显微硬度134.5 kg/mm2~139.8 kg/mm2,相当于摩氏硬度3.46~3.50.主要化学成分为:Cu 47.18~52.02(平均50.44),V 6.50~14.32(平均11.95),Sn 0.00~12.85(平均2.15),S 31.77~34.34(平均33.29),As 0.00~5.12(平均0.86).Fe 0.00~3.27(平均0.77),部分样品含有极少量的Fe,Ni,Co,Sb,Se,Te,In.相应的平均化学分子式为Cu3.04(V0.90,Sn0.07,Fe0.05,As0.04,Sb0.01)1.07(S3.98,Se0.02)4.00,简化式为:Cu3(V,Sn,As,Fe)S4.矿物为等轴晶系.晶胞参数值a=0.539 2nm.成矿带中硫钒铜矿的形成与钒的富集,与有机质演化受热和生物降解作用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525.

东天山地区的二叠纪玄武岩沿着区域的北东东向断裂呈脉状分布,吐哈盆地玄武岩的40Ar-39Ar坪年龄为298.2±3.8Ma,为早二叠世,与前人的玄武岩年龄结果在误差范围内一致。可能与东天山地区二叠纪岩浆铜镍矿床镁铁-超镁铁岩有密切的成因联系。吐哈玄武岩的主微量成分显示其为岛弧拉斑、大陆弧玄武岩,轻稀土富集和Nb、Ta负异常,指示源区可能经历过俯冲作用的改造。吐哈盆地二叠纪玄武岩含有新鲜的橄榄石和长石斑晶,橄榄石斑晶中熔融包裹体较发育。熔融包裹体为玻璃质、气相和玻璃质、气相、固相两种类型。包裹体中不透明矿物主要为磁铁矿,说明捕获包裹体时岩浆的氧逸度和Fe含量较高。熔融包裹体分为高MgO和低MgO含量两种。高MgO含量的包体同时具有低SiO2、低微量和稀土元素含量的特征,可能为地幔高部分熔融的产物,且经历过深部演化程度较弱。该高MgO熔体的微量元素显示Nb、Ta亏损的特征,具有N-MORB特征的微量和稀土元素分配模式,预示该熔体为受到俯冲交代的地幔熔融形成。熔融包裹体相对玄武岩具有低的Th和Ta含量、相对弱的Nb和Ta的负异常的特征,指示熔融包裹体的成分经受改造程度低于玄武岩,暗示可能为经历过较少后期作用改造的相对原始的熔体。熔体中Cu含量(12.4×10-6~299×10-6)在正常玄武质岩浆含量范围内,而Ni含量(236×10-6~697×10-6)高于高镁溢流科马提岩和洋中脊玄武岩。该Cu、Ni含量略显解耦的熔体可能代表了经历过深部少量的硫化物熔离,带走小部分Cu和Ni等成矿元素之后所捕获的岩浆。如果将该熔体视为东天山地区二叠纪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的母岩浆,该母岩浆中Ni含量相对较高可能是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中矿石的Ni/Cu比值大多大于1.0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26.
实景三维是对人类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进行真实、立体、时序化反映和表达的数字虚拟空间。我国的地质灾害点多面广,“点面双控”是今后防灾减灾的重要举措。如何有效获取广域尺度的地质体的动态变化信息以及重大地质灾害点的精细化地质信息,是实现“点面双控”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地质灾害隐患识别“三查”体系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构建天-空-地-内滑坡协同观测体系,实现对地上+地下、水上+水下、室内+室外、致灾体+承灾体的全空间、全要素的动态观测和精细感知,以进一步提升我国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和水平。除构建天-空-地-内滑坡协同观测体系外,本文重点介绍了高分辨率贴近摄影测量技术、基于多波束测深的水下地形快速测绘技术、基于SLAM的建构筑物和洞穴等封闭空间形态快速精细化测绘技术。  相似文献   
527.
卓冠晨  戴可人  周福军  沈月  陈晨  许强 《地球科学》2022,47(6):2031-2047
为了探明川藏交通廊道典型工点高陡岸坡的稳定性,以及明确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几何畸变对InSAR(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形变结果的影响,利用时序InSAR技术开展川藏交通廊道典型工点高陡岸坡形变监测,并提出了一种可识别所有几何畸变类型的SAR几何畸变精细判识方法.成功识别出9处不稳定的高陡岸坡,获取了各轨道SAR几何畸变精细识别结果.在精细划分几何畸变的前提下,通过进一步地将几何畸变与形变结果联合分析,首次揭示了各类几何畸变(包括透视收缩、主被动叠掩、主被动阴影)对InSAR形变结果的影响效果.研究明确了InSAR技术在川藏交通廊道高陡山区的应用能力、适用范围以及几何畸变区结果可靠性的判识,可为后续高陡岸坡形变监测、精确解译等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28.
刘家军    毛光剑    吴胜华    刘光智  廖延福  郑卫军  华曙光  岳连雄 《地质通报》2010,29(01):115-123
位于西秦岭礼(县)- 岷(县)成矿带西段的寨上金矿床是近年发现的一个大型微细浸染型金矿。在研究甘肃寨上金矿床物质组分的过程中,采用显微镜观察、电子探针扫描、化学分析等综合分析技术发现了显微自然金颗粒。矿石中的自然金颗粒形态多样,粒度变化较大(5~150μm)。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自然金中Au=88.23%~92.73%,Ag=7.41%~9.08%,为含银自然金,成色905~926。金的载体矿物有砷黄铁矿、方铅矿、碲汞矿、铁白云石等。金的嵌布类型有粒间金、裂隙金和连生金3种。赋矿围岩中含Fe碳酸盐矿物溶解释放出Fe和溶解Fe的大量硫化物化,可能是寨上金矿床中存在显微可见自然金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29.
通过对2009年7月在高原主体上利用ASD公司的野外光谱仪FieldSpec3采集到的不同地表光谱曲线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下垫面具有非常典型的地物反射光谱曲线,沙化地的反射曲线相对平滑,在350~1800nm区间除去在700nm和1400nm有两个吸收谷以外,其他地方都呈反射状态,沙化地根据地表状况不同表现出不同幅值的反射率;油菜地的反射特征为从350nm开始吸收,在550nm出现一个反射峰后开始反射,到700nm附近出现一个吸收谷,反射率开始急剧上升,到740nm上升到最大,反射率维持在一个高位值上变化,一直到930nm附近出现一个反射谷,在1130nm附近,反射率开始呈下降的趋势;草地的反射曲线兼具绿色植物和沙化地的特征。  相似文献   
530.
本文采用ICP—MS测定了焦家、马塘、东季、红布等焦家式金矿床中黄铁矿、石英及其包裹体的稀土元素组成。结果表明:采用ICP—MS直接测定黄铁矿包裹体的稀土元素是可行的;包裹体爆裂丰度虽然对稀土总量有影响,但矿源稀土元素背景值的差异也是流体中稀土总量差别的主要原因之一。∑REE、δEu、δCe及LREE/HREE、(La/Yb)N、(Ce/Yb)N、(La/Lu)N都是有意义的稀土元素特征参数;焦家式金矿同一成矿阶段黄铁矿、石英及其包裹体的稀土元素特征相似,显示了它们的同源特征;不同成矿阶段黄铁矿、石英及其包裹体的稀土元素特征有差异,反映了其成矿流体特征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