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65篇 |
免费 | 80篇 |
国内免费 | 13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3篇 |
大气科学 | 81篇 |
地球物理 | 82篇 |
地质学 | 277篇 |
海洋学 | 103篇 |
天文学 | 7篇 |
综合类 | 20篇 |
自然地理 | 8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9篇 |
2022年 | 21篇 |
2021年 | 22篇 |
2020年 | 19篇 |
2019年 | 22篇 |
2018年 | 21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18篇 |
2015年 | 18篇 |
2014年 | 25篇 |
2013年 | 30篇 |
2012年 | 42篇 |
2011年 | 27篇 |
2010年 | 31篇 |
2009年 | 24篇 |
2008年 | 31篇 |
2007年 | 28篇 |
2006年 | 27篇 |
2005年 | 15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21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17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1年 | 4篇 |
1979年 | 5篇 |
1964年 | 2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2篇 |
1956年 | 2篇 |
1947年 | 2篇 |
194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沥青包裹体的拉曼光谱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石油中的沥青质组分进行了拉曼光谱分析,发现有两种不同的拉曼光谱特征的沥青质:一是具碳质拉曼特征峰的沥青质,二是无碳质拉曼特征峰的沥青质,将前者称为碳质沥青质.对储集砂岩中的深色沥青质包裹体拉曼分析并据其拉曼光谱图特征将这类包裹体分为三种类型:含碳质沥青包裹体、碳质沥青包裹体和沥青包裹体.如果烃包裹体形成后经历了地质构造应力而破裂和地热作用而发生轻组分移出,就形成了沥青包裹体;若再经地质高温变质作用而发生了碳化,就形成碳质沥青包裹体;若只经历地质高温变质作用而发生碳化,组分热解但未移出,可能会形成含碳质沥青包裹体. 相似文献
103.
4 种重金属离子对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稚鳖的急性致毒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日龄中华鳖稚鳖为实验动物,采用静水停食实验法,在水温(27.4±1.3)℃条件下,开展了Hg2+、Cr6+、Cu2+、Zn2+对中华鳖稚鳖的急性毒性和加和等毒性强度联合毒性试验。结果表明,4种重金属离子对中华鳖稚鳖均呈现以蓄积为主导的急性毒发效应,Cr6+、Zn2+对中华鳖稚鳖的急性致毒高峰期明显滞后于Hg2+、Cu2+;4种重金属离子毒性大小依次为Hg2+、Cu2+、Cr6+、Zn2+,其对中华鳖稚鳖96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5.98、16.42、28.90和91.88mg/L;所构建的中华鳖稚鳖累积死亡概率与重金属质量浓度和实验时间之间的数学模型,以及半致死时间-质量浓度回归方程,可作为侦查和分析重金属离子排放时间和致中华鳖稚鳖大量死亡时间的重要计算工具;Hg2+、Cr6+、Cu2+、Zn2+离子两两组合在加和等毒性强度下对中华鳖稚鳖96h联合急性毒性所呈现的致毒特征与离子种类及其毒性强度匹配情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4.
在进行暖水幅1:5万区调时发现江西暖水地区赣东北断裂带中存在外富家坞-枫坡岭、昭林、牛角垄-下石坞三条平行韧性剪切带,为进一步研究暖水地区韧性剪切带岩石、构造形变机制、形成时代特征及与赣东北断裂带的关系,通过地质、岩石矿物、测试分析等综合研究表明,韧性剪切带主要由千糜岩带、糜棱岩带、初糜棱岩带、糜棱岩化带、强片理化带及碎裂岩带组成,其形成经历了早期深层次韧性变形到晚期浅层次脆性变形两个阶段,形成深度10-20km,是赣东北断裂带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变形时代为中晚元古代,与这一时期的华夏板块和扬子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5.
106.
107.
108.
兖滕两淮地区采煤塌陷地的动态演变规律与综合整治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兖滕两淮地区作为全国19个近期国土综合开发重点地区之一,是华东地区最大的能源基地,煤炭长期超强度开采对缓解华东地区能源供应紧张局面做出一不可磨灭的贡献,但由此引起的土地塌陷衍生出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及深层次经济社会矛盾,解决这些矛盾与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依据开采沉陷理论和流体力学理论,在探讨采煤塌陷地动态演变规律基础上,实施限制性煤炭开战略和多元化协调开采方式,推行政府,企业 相似文献
109.
湖南省风化残积红土按其原岩性质可分为花岗岩红土、喀斯特红土、碎屑岩红土、元古界红土和岩浆热液红土等5个类型。其中岩浆热液红土含金性最好,富集系数最大,元古界红土最差。湖南的地质构造格局产生了有利于风化作用的地形条件,多期强烈构造运动产生的多方向多序次的断裂带和频繁的岩浆活动造成的围岩蚀变,为红土型金矿的形成造就了良好的矿源体条件。湖南红土型金矿有着良好的找矿远景,岩浆热液型红土则是主要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10.
Using the composite field observational data collected in the area south of the Nanling Mts. and numerical modeling, the seasonal features of dense fog and visibility, fog drop spectrum and physical concept of fog forming have been analyzed. The occurring frequency of low visibility(≤200 m) is very high with a mean of 24.7%, a maximum of 41.8% from the end of autumn to winter and next spring. The fog processes that occur in the area south of the Nanling Mts. in spring and winter result from the interactions of complicated micro-physical processes, the local terrain, water vapor transportation and the influencing weather system. The fog processes are arisen from advection or windward slope, which is much different from the radiation fog. Cooling condensation due to the air lifted by the local mountai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fog formation. Windward slope of the mountain is favorable to the fog formation. Dense fog can occur at lower altitudes in the windward slope of mountain, resulting in the lower visibility. The fog is mainly of small-drop spectrum with smaller number-density than that of urban fog, and its drop spectrum has descending trend in the section of smaller diameter. The invers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g water content and visibility is the best among several relationships of micro-variables. In addition to micro-physical processes of fog body itself, the motion of irregular climbing and crossing over hillside while the fog body is being transported by the wind are also important reasons for the fluctuation of micro-physical parameters such as fog water content.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