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32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Using a 3D lightning radiation source locating system (LLS), three pairs of associated lightning discharges (two or more adjacent lightning discharges following an arbitrary rule that their space-gap was less than 10 km and their time-gap was less than 800 ms) were observed,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associated lightning discharges was analyzed. All these three pairs of associated lightning discharges were found to involve three or more charge regions (the ground was considered as a special charge region). Moreover, at least one charge region involved two lightning discharges per pair of associated lightning discharges. Identified from electric field changes, the subsequent lightning discharges were suppressed by the prior lightning discharges. However, it is possible that the prior lightning discharge provided a remaining discharge channel to facilitate the subsequent lightning discharge. The third case provided evidence of this possibility. Together,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if the charges in the main negative charge region can be consumed using artificial lightning above the main negative charge regions, lightning accidents on the ground could be greatly reduced, on the condition that the height of the main negative charge region and the charge intensity of the lower positive charge region are suitable.  相似文献   
42.
武斌 《地图》2012,(5):26-37
从丝绸到瓷器,从造纸到造都城从东亚到西方,汉唐文化所到之处掀起了一股"慕华之风"。"汉唐盛世"是中华文明辉煌的象征,也正是在这个英姿勃发的时代,中华文化与外部世界展开了多方位、多层次的广泛交流。通过直接和间接的途径  相似文献   
43.
武斌 《气象》1991,17(3):2-2
1990年第1期《气象》刊登了《关于雾伴有雾凇时危险报中ww的编报》一文。其中有些提法是不妥的,违背了有关电码规定,试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44.
阿拉善地区找矿新进展——珠斯楞海尔罕铜多金属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20万区域化探扫面发现的AS26号综合异常,经1∶5万水系加密测量和三级查证,找到了异常源,发现了珠斯楞海尔罕Cu、Au矿。综合物化探普查,在此矿带内圈出2km2高视极化率、低视电阻率激电异常和低缓磁异常。已施工的槽、井工程和ZK9801孔均见矿。沿走向,激电异常和磁异常在东、西两端均未封闭,有大幅度向外延伸趋势,可能是深部硫化物矿层向外延伸的反映。  相似文献   
45.
复兴屯银铅锌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南段中生代宝石火山沉积盆地内,是内蒙古近年来地质找矿的一大突破。文章通过分析复兴屯区域地质背景及矿床地质特征,详细介绍了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在该矿床找矿过程中的应用,最后总结了矿床的找矿标志。复兴屯银铅锌矿体产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陆相火山碎屑岩内,其形态、规模、产状受火山机构-网格状断裂构造体系控制,呈“拱形”产出。矿床以独立银矿体、银铅锌共生矿体为主,其次为锌矿体、铅矿体、锌铅矿体,均为隐伏矿体。矿体形态为似层状、透镜状,主要矿化蚀变有叶腊石化、绿泥石化、高岭土化、碳酸盐化、菱锰矿化、闪锌矿化、方铅矿、黄铁矿化,局部见黄铜矿化。该矿床推断Ag金属资源量5258 t,平均品位198.21 g/t;Zn金属推断资源量17.6万t,平均品位1.61%;Pb金属推断资源量3.3万t,平均品位1.36%,达超大型规模。文章初步总结出复兴屯矿床找矿标志: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陆相火山碎屑岩、网格状断裂构造体系、破火山口和火山盆地、矿化蚀变(铁锰碳酸盐化、硅化、叶腊石化、黄铁矿化、铅锌矿化)、平面及垂向Ag-Pb-Zn-CuAu元素异常组合、环状平稳负磁异常和低阻高极化激电异...  相似文献   
46.
广州高建筑物雷电观测站光电同步观测系统于2017年6月16日记录到一次峰值电流达+141 kA的单回击正地闪触发两个并发上行闪电过程。利用高速摄像、普通摄像和电场变化数据分析了触发型上行闪电的始发特征和机理。结果表明:正地闪回击后约0.8 ms内,在距正地闪接地点约3.9 km的广州塔(高600 m)和4.1 km的东塔(高530 m)分别有上行闪电始发。正地闪回击过程中和大量正电荷以及之后可能有云内负先导朝高塔方向快速伸展造成塔顶局部区域的电场发生突变是两个上行闪电激发的原因。两个上行闪电在353 ms内发生7次回击,其中6次在广州塔上,仅1次在东塔上,且广州塔回击峰值电流平均值(-21.4 kA)约为东塔回击峰值电流(-7.3 kA)的3倍,表明广州塔上行闪电通道可能比东塔上行闪电通道伸展至分布范围更广、电荷量(或电荷密度)更大的负电荷区。两个上行闪电先导的二维速率变化范围为9.4×104~1.8×106 m·s-1,平均值为6.9×105 m·s-1。  相似文献   
47.
48.
菜园铅矿属低温热液浅成矿床,矿石类型属含铅重晶石脉型,其规模、形态严格受张扭性断裂构造控制,矿源层为靠近矿脉的莱阳群地层,成矿介质来自大气降水。该文通过对其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矿床成因的分析研究,同时通过搜集和研究区域内相类似矿床的信息资料,初步建立了其成矿模式,在分析找矿标志的基础上,提出了该区下一步的找矿方向,加大矿区外围的找矿力度,以期发现新的矿体。  相似文献   
49.
川西南地区某露天水泥用石灰岩矿场,地处典型的西南裸露型岩溶发育区,矿体赋存于地表出露的二叠系茅口组(P2m)中。矿山的开采活动使在岩土体中产生破裂位移、压密下沉、振动液化、塑流变形等破坏效应,加上西南地区温暖湿润、多雨的气候使地下水循环交替强烈,极大地促进了地表和地下软弱地质体(岩溶)的发育,影响到矿山的正常生产。采用微动勘探对灰岩矿山种软弱地质体进行调查,资料解释依据平稳随机过程理论,采用空间自相关(SPAC)法从微动信号中提取瑞雷面波频散曲线,通过对频散曲线的反演,获得地下介质的横波速度结构。利用面波在破碎带、岩溶塌陷区等软弱地质体和致密原生岩体之间的波速差异,来推测矿区的破碎带、岩溶的等软弱地质体的发育情况,为矿山安全生产,采空区的预研判和综合治理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50.
湘江中下游农田土壤和蔬菜的重金属污染   总被引:70,自引:3,他引:67  
从湖南省湘江中下游衡阳-长沙段沿岸采集219 个农田土壤样品和48 个蔬菜样品, 测 试其中As、Cd、Cr、Cu、Ni、Pb、Zn 等7 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 并结合GIS 作图与数据统 计, 对农田土壤中重金属空间分布、土壤和蔬菜中重金属富集特征以及其潜在风险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农田土壤中As、Cd、Cu、Ni、Pb 和Zn 含量均大于湖南省相应土壤重金属含量背 景值, Cd (2.44 mg kg-1)、Pb (65.00 mg kg-1)、Zn (144.13 mg kg-1) 含量分别超标7.97、3.69 和 1.63 倍。与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中II 级标准(pH 6.5~7.5) 比较, 土壤 As、Cd、Cu、Ni、Pb 和Zn 含量的超标率分别为13.2%、68.5%、2.7%、2.7%、8.7%和 15.1%, 表现为以Cd 为主的多种重金属混合污染。菜地土壤中As、Cd、Cu、Pb 和Zn 的含 量( 几何均值) 分别高于水稻土As、Cd、Cu、Pb 和Zn 含量。与《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2762-2005) 等标准比较, 蔬菜As、Cd、Ni、Pb 含量的样本超标率分别为95.8%、68.8%、 10.4%和95.8%; 蔬菜Cd、Pb、Zn 含量与相应土壤的Cd、Pb、Zn 含量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 (P < 0.01)。湘江中下游的农田土壤和蔬菜中重金属污染的潜在风险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