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地球物理   160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29篇
  2022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设计用随机地震动的模型及其参数确定   总被引:51,自引:21,他引:51  
本文假定基岩地震动为“马尔柯夫”有色谱,通过地表覆盖土层的滤波,修正了金井清的随机地震动模型。文中从工程抗震设计的应用角度出发,利用随机极值理论和强震记录统计分析的结果,确定了随机地震动模型的参数(平稳持时、谱强度因子和非平稳强度函数)与地震烈度和场地类别的定量关系以及直接与震级、震中距和场地类别的定量关系。本文提出的随机地震动修正模型和确定的模型参数直接为工程结构的随机地震反应分析和动力可靠性设计提供了初步可用的随机地震动荷载设计标准。  相似文献   
102.
压电-T型变摩擦阻尼器及其性能试验与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结合压电驱动器和T型摩擦阻尼器的特点,提出了压电-T型变摩擦阻尼器,并建立了阻尼器输入电压主动调节或按位移和速度相关调节的阻尼力模型。其次,设计制作了最大阻尼力450N、阻尼力可调倍数2.5~3倍的小比例模型压电-T型变摩擦阻尼器,进行了可调阻尼力性能试验,得到了输入电压主动调节和分别按位移和速度相关调节的阻尼力滞回曲线,试验结果与阻尼力模型分析结果吻合较好。此外,探讨了压电-T型变摩擦阻尼器的规格化设计,分别设计了最大阻尼力20kN和200kN、阻尼力可调倍数2的压电-T型变摩擦阻尼器参数。压电-T型变摩擦阻尼器构造简单、阻尼力调节方便、响应迅速,是一种性能优燎能阻尼器.  相似文献   
103.
城镇埋地管网震害特征与破坏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地震过程中埋地管网的破坏特征出发,在分析埋地管网震害与地震动特性、土质条件、地理环境、地质环境和管道自身特征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基础上,探讨了城镇埋地管网震害特征与相应的破坏机理,探讨了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建立城镇埋地管网的监测系统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4.
X形和三角形SMA板式阻尼器的阻尼力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利用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简称SMA)分段线性化本构关系,推导了X形和三角形SMA板式阻尼器的阻尼力滞回模型。首先,给出了SMA分段线性化本构关系。然后,根据经典力学理论推导建立了SMA板式阻尼器的阻尼力模型。最后,通过一个算例给出了SMA板式阻尼器的阻尼力滞回曲线,结果表明,其滞回曲线在T>Af时为“小旗帜”形状;而且,在弹性加载、马氏体相变阶段和卸载至逆相变开始前的规律与钢板阻尼器的线性强化模型相同;逆相变开始后,横截面上应力分布发生间断,阻尼力曲线接近直线。  相似文献   
105.
智能控制算法及其在结构振动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首先概述了智能控制理论的形成、发展及主要内容,其中着重介绍了智能控制领域中的三个研究热点:模糊逻辑、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其次,详细地介绍了近年来智能控制算法在结构控制上的进展和应用,指出智能控制算法的研究是土木工程结构振动智能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其研究和应用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6.
利用软钢的Ramberg-Osgood本构关系(R-O模型),依据经典力学原理推导建立了X形和三角形钢板阻尼器的阻尼力滞回模型。首先,给出了循环加载下软钢材料的应力-应变R-O本构关系;其次,推导建立了基于R-O本构关系的钢板阻尼器的阻尼力模型;最后,将该阻尼力模型及其参数与试验结果和双线性强化模型进行了比较,验证了R-O理论模型的有效性,并分析了误差存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7.
组合钢板耗能器—一种新型耗能减震装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在吸收普通钢板耗能器和Pall摩擦耗能器优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组合钢板耗能器,建立了相应的力学分析和计算模型;通过地震反应分析检验了其减振效果,并与普通钢板耗能器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组合钢板耗能器是一种构造简单,耐久性好,减效果和经济效果俱佳的抗震效果,具有广阔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8.
摩擦型与软钢屈服型耗能器的性能与减振效果的试验比较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20  
本文通过两类四种百余个耗能器(其中摩擦类型的两种,普遍摩擦型和Pall摩擦型;软钢屈服类型的两种:X钢板和三角钢板屈服型)的静力反复加载和低周疲劳试验,进一步了解这些耗能器的滞回特性和疲劳性能。其次,通过分别安装上述四种耗能器的单层剪切型钢框架模型在输入地震动分别为EICentro、Taft和天津记录等五十余种工况下的振动台试验,较全面地揭示了这些耗能器的减振效果。最后,在试验的基础上较好地建立了  相似文献   
109.
设置TMD,TLD控制系统的高层建筑风振分析与设计方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结合我国现行风荷载规范,研究设置TMD、TLD控制系统的高层建筑风振分析与抗风设计的实用方法。首先,TMD、TLD系统的风振控制效果归并到了受控结构的内荷载折减上;其次,导出了满足舒适度标准的结构动侧移界限的相应的计算公式;第三,比较了TMD、TLD系统的控制效果以及分别对高层钢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控制效果;最后,通过大量的计算和分析,分别确定了TMD、TLD系统参数的最佳取值区间以及参数之间的  相似文献   
110.
基于模糊破坏准则的抗震结构动力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构的动力可靠性分析常常归结为结构控制截面的随机反应在规定的时段〔0.T〕内不超过某个界限的概率。由于在地震作用下结构震害的等级分类具有强烈的模糊性,本文建议采用模糊破坏界限作为超越界限,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极值理论和点过程法导出了结构反应不超过模糊界限的概率。这就为更合理地估价抗震结构的安全度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用本文的方法可容易地求出结构“小震不坏”、“大震不倒”这样的模糊准则的动力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