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27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84篇
海洋学   36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本文对2010年11月沙尘天气少发季节出现在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地区但漏报的一次沙尘天气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从实际预报的角度出发,利用实际预报工作中可以用到的高空、地面、数值预报产品等相关资料,从产生沙尘天气的有利条件、大尺度环流形势演变及可能造成的其他灾害性天气、沙尘气候概率等角度较全面剖析了此次沙尘天气过程的漏报。分析得出:(1)沙尘天气不是单一出现的,都会伴随大风天气,但沙尘和大风的落区不尽相同,往往先出现大风再有沙尘天气出现,强沙尘暴区都伴有大风天气;(2)沙尘天气出现前会出现明显升温,无有效降水,沙尘过后有时伴有寒潮、雨雪天气;(3)大气的强斜压不稳定是产生沙尘大风的主要因素;(4)锋前上升运动较强,可达对流层中上层(400 hPa以上);(5)沙尘出现时段整层对应正涡度区;(6)在沙尘暴过程中,午后产生深厚混合层的区域容易产生高空动量下传并形成地面大风。通过对漏报原因的分析提醒广大预报员在今后的预报工作中要增强多种灾害天气同时出现的预报敏感性,一定要在关注重点灾害的同时,避免对沙尘天气少发期沙尘天气漏报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2.
格日乐  斯琴  刘俊宇 《中国沙漠》2013,33(5):1333-1339
为了揭示植物地上部分枝条防风抗蚀生物力学响应机制、筛选合适的防风树种,以内蒙古准格尔露天煤矿排土场6种常见植物枝条为对象,进行室内瞬时极限拉伸试验,研究枝条极限抗拉强度以及不同加载速度、枝径和枝条水分变化对极限抗拉强度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测试植物枝径0~3 mm范围枝条平均极限抗拉强度随加载速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直径增加呈降低趋势,极限抗拉强度大小顺序为柠条(50.13 MPa)>沙棘(37.27 MPa)>紫花苜蓿(30.25 MPa)>沙打旺(22.74 MPa)>草木樨(22.22 MPa);枝条水分变化对其极限抗拉强度的影响表现为枝条越细,对水分变化的敏感程度也越高,继而对极限抗拉强度的影响越大,即直径相同情况下水分损失率越大则平均极限抗拉强度越大。几种植物枝条在不同加载速度、不同直径、不同枝条水分变化影响下的抗拉生物力学特性既存在相同规律,又有差别,其内在原因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3.
北部湾盆地乌石凹陷东区流沙港组三段岩性相对复杂,沉积差异大,横向变化快,连通性差,深入研究流沙港组三段沉积物源和沉积特征对油气勘探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系统的岩心观察与精细描述基础上,结合测井、地震和分析化验资料,针对研究区流沙港组三段沉积物源、沉积相类型及展布特征展开研究。综合分析认为,流沙港组三段物源来自于北部高地势地区,发育相对近物源的水进型扇三角洲沉积,砂体厚度较大,相带窄,相变快,其中三角洲前缘可进一步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分流间湾等4种沉积微相;在物源分析、井震约束的基础上,依据井震结合含砂率等值线,同时结合测井平面相、地震反射结构、地震构型信息等,综合绘制研究区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图,确定了研究区流沙港组三段"大前缘小平原"的沉积特征,并最终建立了该区扇三角洲沉积模式,为乌石凹陷东区流沙港组三段油气勘探开发和储量计算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64.
北部湾盆地乌石凹陷东区古近系流沙港组二段构造复杂,沉积差异大,横向变化快,对物源和沉积相的认识存在争议。为了查明研究区沉积相分布与演化规律,文中以岩心、测井、地震和分析化验资料为基础,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对研究区流沙港组二段沉积物源、沉积相特征及演化规律展开研究。分析认为,流沙港组二段物源来自于北部高地势地区,发育三角洲前缘—深水湖泊沉积序列,主要发育相对远物源的正常三角洲前缘沉积,砂体单层厚度小、多层交互式分布。井震结合由下到上将流沙港组二段划分为4个四级层序,其中MSC2和MSC3层序为短期快速水退到较长期水进过程,物源供给较为充足,砂体发育程度高,是主力砂体展布层段;流沙港组二段储集层物性主要受埋深及沉积相带约束,B油田物性好于A油田,三角洲前缘近源端发育的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为有利储集层分布区。  相似文献   
165.
天津团泊洼水库水体生物生产力与渔业开发利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天津市团泊洼水库属华北平原滨海盐碱性水库。1989年多学科综合调查的结果表明:该水体中营养盐类含量氮高磷低,挺水植物藨草、芦苇为主要初级生产者,浮游生物种类贫乏,现存量不高,周丛生物丰富。结果还表明,该水体仍有较大渔产潜力。应从调整鱼类种群结构着手,充分而合理地利用水体中的可更新资源,使渔业、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6.
利用芦苇湿地去除农业污水中的氮是博斯腾湖流域控制富营养化的重要手段.但是,污水中的盐分往往会抑制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湿地的除氮效果.为了探索不同盐度对芦苇湿地脱氮效果的影响和机制,研究4个不同的盐度梯度(淡水、2‰、5‰和10‰)对芦苇表流湿地中氮去除的影响,测定不同盐度下湿地表层(0~10.0 cm)和下层土壤(10.0~20.0 cm)中硝化、反硝化作用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盐度上升显著降低了湿地氮的去除率,但是不同离子形态的氮变化趋势并不一致.5‰和10‰盐度下的芦苇湿地中总氮、铵态氮去除率分别下降了9.03%、31.80%和23.10%、39.20%,亚硝态氮累积率分别上升了190%、690%,而硝态氮并未发生明显变化.相对于参与反硝化作用的菌群,盐度对参与硝化作用菌群的抑制作用更强是产生此现象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盐度升高导致植物根系泌氧减少也是土壤中的硝化作用强度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7.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MICAPS提供的相关资料,对2008年2月29日至3月1日在我区阿拉善盟、巴彦淖尔市西部、鄂尔多斯市西部发生的区域性沙尘暴天气的环流形势及物理量进行分析。分析表明:(1)本次沙尘暴过程基本属于蒙古气旋和干冷锋混合型,有利的气候背景是本次沙尘暴的基础。(2)影响这次沙尘暴天气的高空急流主要是250hPa附近的西风急流,较强西风急流通过动量下传引起地面大风,造成地面减压,促进了蒙古气旋的发展,从而促进了沙尘暴的发展。(3)在40~45°N,95~109°E整层强烈辐合、上升造成很强的抽吸作用可导致强烈辐合,在近地面形成大风和沙尘的扬起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8.
虾壳常规预处理方法是用盐酸进行脱钙,其中丰富的钙质和优质蛋白质却被随意丢弃,既污染环境又浪费资源。本研究以反应液钙含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柠檬酸苹果酸比例、酸浓度、投料量、温度、反应时间对虾壳脱钙效率的影响。进一步采用拟水平均匀设计U_(10)~*(5~4)进行试验,数据经Design Expert 7.0软件分析,依据回归方程,预测最优反应条件,即投料量12.00%,30℃,酸浓度0.50 mol·L~(-1),2.5 h,经试验确证,在此条件下提取液中钙含量达到了0.822±0.002 mol·L~(-1),显著提高了虾壳脱钙效率。  相似文献   
169.
为了分析有效不透水下垫面在城市雨洪模拟中的水文响应机理,以常州市双桥浜径流小区为研究区域,构建考虑有效不透水下垫面的城市雨洪模型。利用实测资料先确定屋顶中有效不透水面积的比例,再率定模型其余参数。采用不同的方法表征不透水性,设置不同的模拟方案,分析有效不透水面积及总不透水面积的水文响应。结果表明:与正确使用有效不透水面积的模拟结果相比,用总不透水面积表征模型不透水性且直接移用有效不透水面积模型参数,会高估洪峰流量及洪量;使用总不透水面积表征不透水性,进而率定模型,低重现期时洪峰流量偏大,高重现期时洪峰流量偏低,并且会低估洪量。  相似文献   
170.
本文从内部会计控制的理论入手,通过对沧州中铁装备制造材料有限公司的实地分析调查,结合企业的特殊时期——筹建期间,不仅对筹建期企业内部控制的成功方面进行了说明,而且,也将这一时期企业内部控制的失败方面进行了评价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通过分析我们得知: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首先应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制度,同时还应考虑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以及内部控制制度之间的协调性、连续性和一致性。遵循成本效益原则,针对企业的薄弱环节,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作为控制企业某些环节的关键点;选择适当的实施方法,以达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增加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