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7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7篇
海洋学   69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提出一种新型导流式消能结构物的观念,在长方形开孔的内侧加装折叶板,并保留下侧泄水孔。借由波浪及水流运动与折叶板开阖的互动关系,于波峰作用时,推开折叶板让水流进入结构物体内,而在波谷作用时,向外排出的水体力与折叶板重量让折叶板闭合,阻止水流由原路径排出,而改道由下方排水。以水工模型反射率实验方式证明此种新型结构物的消波效果:在设定模型缩尺1/36下,造波周期0.8~3.0s间的反射率均在0.6以下,其中1.0~2.8s都在0.4以下,而1.3~2.5s则都在0.2以下。所以本新型结构物有益于削减港内长周期的波动现象。  相似文献   
72.
直播带给我们机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媒体之争越来越激烈的当今,电视原先所独有的视频传播的优势,目前正受到来自于网络的挑战。电视气象人应该充分利用丰富的气象信息资源,并结合先进的电视理念与电视技术,在传播大战中立于不败之地。而电视直播正是我们应该抓住的机遇,也是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73.
随着隧道施工对于不良地质识别精度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 融合多源信息的不良地质智能化识别已成为发展趋势。本文首先阐述了常见的6种隧道不良地质类型及其地质成因, 回顾分析了隧道主要的不良地质识别方法及现状, 详细介绍了笔者在不良地质智能化识别方面的探索性研究: 基于机器学习利用图像识别技术对隧道围岩岩性与裂隙特征进行智能识别; 融合图像和光谱特征进行不良地质识别; 将地化分析融入到传统的超前钻探中, 融合随钻参数和地化信息进行不良地质随钻识别, 既可以发挥超前钻探在感知岩体质量和地层信息变化方面的优势, 又可以发挥地化分析在岩性和不良地质异常识别方面的优势; 基于地质与物探联合反演进行不良地质识别, 旨在实现掌子面前方不良地质体“形”(位置、形态、规模)和“性”(性质和类型)的精确识别。最后, 对隧道不良地质智能化识别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4.
This is a paper dealing mainly with the accumulation and biological cycle of calcium and magnesium elements of the artificial 20-years old Kandelia candel community in the Jiulongjiang River Estuary of Fujian Province, China. The result of measurements is that the quantities of the two elements in the standing crop are (kg·ha-1) 772.91 for Ca and 526.57 for Mg. In the biological cycle of the two elements, the annual uptakes are 174.86 for Ca and 89.30 for Mg (kg·ha-1); the amounts of Ca and Mg returned via litter fall are estimated to be (kg·ha-1·a-1) 103.28 for Ca and 40.42 for Mg; the annual retention are (kg·ha-1·a-1) 71.58 for Ca and 48.88 for Mg, respectively. The turnover periods of Ca and Mg are 8 and 13 years,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75.
林鹏  陈荣华 《海洋学报》1985,7(4):492-502
本文是福建九龙江口红树林生态系统研究的一个部分,主要讨论20年生秋茄群落的钙、镁含量及其生物循环。试验结果表明:在秋茄群落现存量中,含有钙、镁总量分别为772.91和526.57kg/公顷;其中地上部分别为468.18和180.28kg/公顷,地下部分别为304.73和346.29kg/公顷,该群落的钙、镁元素生物循环中,年吸收量分别为174.86和89.30kg/公顷,掉落物中一年归还量分别为103.28和40.42kg/公顷,年存留量分别为71.58和48.88kg/公顷,钙的周转期为8年,而较镁的13年为快;在各组分和总量中镁的含量均高于陆生群落,为其明显的特点,红树林地处水陆交界的海岸带,在物质循环上是一个开放性生态系统,它受海陆两个因子的影响,是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76.
张宜辉  王文卿  林鹏 《海洋科学》2007,31(11):86-90
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红树林生态系统处于海洋、陆地和大气的动态交界面,作为独特的海陆边缘生态系统在维持海湾河口生态系统的稳定中起着特殊的作用。生长在潮间带高盐环境中的红树植物,经长期的自然选择和进化适应,在生理生化及形态方  相似文献   
77.
红树林区硅藻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红树林是热带海洋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红树林植被郁闭 ,生境复杂多样 ,为各种各样的陆生和海生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活环境。作为初级生产者的浮游植物是红树林生态系重要的食物链组成部分 ,而硅藻在红树林区的浮游植物中处于优势地位[2]。由于潮汐和风浪的作用 ,底栖硅藻也经常大量出现在水样中 [2]。了解红树林区硅藻群落的种类组成、多样性、密度、优势度等 ,有助于了解硅藻在红树林区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的作用。1硅藻在红树林区所处的环境因子1.1底质红树林的底质一般为细质的冲积土 ,土壤由粉粒和粘粒组成 ,且含有大量的…  相似文献   
78.
SD法是以动态分维几何学为理论,以最佳结构地质变量为基础的资源/储量估算方法。该次使用北京恩地科技发展责任公司开发的SD矿产资源信息系统储量通V4.0,对阎家疃金矿床(3)-1号矿体进行了资源/储量估算,对矿体的地质可靠程度、工程控制程度及储量的精确程度进行了审定,并在圈定矿体形态及估算结果 2个方面,与传统地质块段法进行了对比,认为SD法具有功能强大、结果稳健的优势。  相似文献   
79.
角果木和白骨壤次生木质部的生态解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鹏  林建辉  林益明 《台湾海峡》1999,18(4):413-417
对红树科Rhizophoraceae的角果木和马鞭草科Verbenaceae的白骨壤次生木质部的组织结构和数量特征进行了研究;并研究了角果木的应拉木与普通木的纤维分子的变化,还探讨了角果木和白骨壤的木材结构与环境关系。红树植物导管数量多,管孔小、机械组织为韧型纤维,薄壁组织次生加厚明显是适应环境的特征。  相似文献   
80.
河口红树林湿地CH_4通量的日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 甲烷(CH4)是大气中除 CO2外最为丰富的含碳组分,其浓度以每年 0. 7%- 1. 1%的速率递增[1,2].尽管大气 CH4含量仅为 CO2的二百分之一,但却对预计的全球变暖约有 20%的贡献率,而CO2的贡献率约为50%[3,4],由这些数据推算得一个分子的CH4比一个分子的CO2(目前最重要的温室气体)的增暖潜值高约80倍. 很多研究者对全球大气CH4的预算结果均表明,湿地是大气 CH4最重要的生物源[5,6],约占全球 CH4源的 40%~50%[7].湿地 CH4通量的日变化研究是正确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