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篇 |
免费 | 12篇 |
国内免费 | 66篇 |
专业分类
大气科学 | 84篇 |
地球物理 | 3篇 |
地质学 | 1篇 |
海洋学 | 4篇 |
自然地理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3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CHARACTERISTICS OF FREQUENCY SPECTRUM VARIATION OF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 OF CONVECTION DURING SOUTH CHINA SEA SUMMER MONSOON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 INTRODUCTIONSituated in the region of East Asian Monsoon(EAM), weather and climate in China are deeplyinfluenced by the activities of EAM. Especially inflood seasons, distribution of precipitation, movementof rain-bands and occurrence of droughts and fl… 相似文献
42.
利用1961—2017年共57年中国地面观测站日降水资料,采用滑动平均、百分位和点面相关分析等方法,根据延伸期预报特点以及监测预报和研究需求,着眼于体现强降水过程的区域性、持续性和致灾性,并兼顾区域气候特征和普适性,建立区域持续性强降水过程定义指标。根据该指标查找判断我国东部四个关键区域(华南、长江、黄淮、华北)的历史降水过程,1961—2017年期间共有557次区域持续性强降水过程,平均每年约10次,其中华南、长江、黄淮、华北分别有267、155、78、49次,平均每年各有4.7次、2.7次、1.4次和0.9次,呈由南向北递减的分布。统计评估结果表明,该指标能客观地判断出持续影响同一区域的相对稳定类型的大尺度持续性强降水过程,适用于延伸期业务服务和研究。 相似文献
43.
广州逐日降水振荡及其延伸期预报的简谐波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51—2010年广州逐日降水资料,采用功率谱、小波变换、Lanczos 滤波器和简谐波拟合等方法研究了广州逐日降水的振荡特征及其延伸期预报方法。结果表明,广州逐日降水振荡主要表现为2~4.1 d、8 d、13.3 d、40~60 d和120 d变化等5种时间尺度的准周期振荡,其中准单周变化、11~21 d、21~80 d的季节内振荡具有振幅和周期接近的1~2个振荡周期性循环出现的特征。利用小波变换揭示出近期逐日降水距平5 d滤波序列变化的主要周期,采用简谐波拟合的方法建立了广州逐日降水5 d滤波序列的延伸期预报模型。对1990—2009年近20年的后报结果分析表明,所建立的延伸期预报简谐波模型除第24 d和29 d外,前33 d的预报值与低通滤波值之间的相关达到0.05的显著性水平。对未来34 d降水低频分量极大值的预报与实况低通滤波极大值相差在0~2 d的概率最高,可为中期与延伸期降水过程出现时段的预报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4.
亚洲-西太平洋夏半年ISO传播特征及其与热带天气尺度波动联系的观测事实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1979—2007年夏半年(5—10月)逐日平均向外长波辐射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应用有限区域波数-频率谱和滞后线性回归方法,研究亚洲-西太平洋(AWP)区域夏半年对流季节内振荡(ISO)的传播特征以及热带天气尺度波动与ISO的联系。结果表明:(1)夏半年AWP区域的对流ISO存在东西传播特征,具有区域性和季节性。在整个AWP区域,以沿赤道东传且周期约30~60 d的扰动为主,而在西太平洋地区则以在10~20°N西传且周期约20~40 d的扰动为主;在初夏ISO以沿赤道东传为主,晚夏ISO向西传播加强,主要活动区域也向北转移,西传波在晚夏西北太平洋区域活动最强;(2)ISO强对流伴随低层西风异常和气旋性环流异常首先生成在印度洋区域,之后沿赤道东传到西太平洋日界线附近,当对流传播到西太平洋时具有西北传播的特征;(3)ISO与热带天气尺度波动关系密切。两种不同时间尺度的对流在西北太平洋同时加强,ISO促进了热带气旋(TC)的群发,而TC群发对流也成为ISO对流在西太平洋西北向传播中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5.
46.
广东前汛期降水预报因子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降水成因研究一直是气象工作者的研究课题。广东地处低纬,中低纬各种环流系统都可能对它产生影响,使降水成因更加复杂,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本文从高、中、低纬环流特征入手,分析探讨前汛期降水的前期因子,并尝试作预报。1 资料和方法 本文所用的资料有:1961~1996年副热带高压4个特征指数(包括西脊点、北界位置、强度和面积)、印缅槽指数、亚洲经(纬)向环流指数、欧亚经(纬)向环流指数、太平洋极涡面积指数和亚洲极涡指数11个环流特征量月资料,广东34个测站月降水量。将广东分为西北部、东北部、中部、西… 相似文献
47.
近40年华南汛期旱涝变化及趋势预测 总被引:23,自引:14,他引:23
利用1951-1991年华南(13个测站平均)汛期(4-9月)降水量资料分析了汛期旱涝变化特征,提出了旱涝等级标准,采用模糊均生函数模型,根据序列本身的演变规律进行拟合外推,预测了90年代的旱涝趋势,并利用广州近83年较长降水序列研究了广州汛期降水的长期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48.
华南前汛期的锋面降水和夏季风降水Ⅰ. 划分日期的确定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前汛期暴雨常常引发华南地区的洪涝, 但是前汛期降水的预报能力却相当低.降水的预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降水性质的理解, 而华南前汛期降水通常被认为只是锋面性质的降水.事实上, 南海夏季风在6月(甚至5月)就可以影响到华南地区并产生季风对流降水.因此, 华南前汛期包含了两种不同性质的降水, 即锋面降水和夏季风降水, 如何区分它们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区分它们,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 CMAP资料和中国730站降水资料, 分析气候平均(1971~2000年)状态下锋面降水和季风降水期间大气性质和特征的差异, 得到华南前汛期夏季风降水开始的基本判据: 100 hPa纬向风由西风转为东风并维持5天以上.利用该判据得出气候平均条件下的华南夏季风降水开始于5月24日, 并得到1951~2004年逐年华南前汛期锋面降水和季风降水的划分日期.合成分析的结果表明, 得到的划分日期是基本合理的, 因为它将锋面降水和季风降水期间大气特点的显著差别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49.
利用分辨率较高的SINTEX-F(Scale INTeraction EXperiment-FRCGC) 海气耦合模式, 进行多组长时间积分模拟和理想试验, 分析研究热带印度洋海气耦合对夏季大气环流气候态的影响。主要结果有: (1) 热带印度洋海气相互作用使热带东印度洋产生明显的东风变化, 使热带中西太平洋赤道北部产生气旋性切变变化。 (2) 印度洋海气相互作用对大气环流气候态的影响绝大部分由于大气对海气相互作用的响应存在年际变化正负距平不对称性造成, 这种年际变化不对称性包括正偶极子与负偶极子的不对称、 海盆宽度正异常与海盆宽度负异常的不对称。 (3) 年际和季节内两种时间尺度海气相互作用对印度洋关键区大气环流平均态都有影响, 约各占60%、 40%; 季节内尺度海气相互作用对太平洋近赤道区大气环流平均态有重要影响; 年际尺度海气相互作用对太平洋赤道外地区大气环流平均态有重要影响。热带印度洋年际尺度、 季节内尺度海气相互作用对大气环流气候态的影响, 都存在年际变化以及年际变化正负距平不对称性。这两种尺度海气相互作用主要通过年际变化正负距平不对称性而对大气环流平均态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0.
2008年南海夏季风活动概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由NCEP再分析资料、向外长波辐射(OLR)和GPCP卫星导出(IR)GPI的日降水分析得到:2008年南海夏季风于5月2候在南海爆发,时间较常年(5月4候)偏早,10月第2候结束,时间较常年(9月6候)偏晚。南海夏季风爆发后,由于受强冷空气影响,南海夏季风北推影响到华南地区的时间较常年偏晚。尽管2008年南海夏季风强度较常年偏弱,其仍存在明显的季节内振荡过程,主要周期为30~60天。由于南海地区和我国华南地区的水汽辐合增强以及南海夏季风活动北界在35 °N附近维持时间较长(大约7候),华南、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的夏季降水异常增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