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49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54篇
海洋学   32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气候变化影响下水利工程的可靠设计和安全运行是广大决策者、研究者和公众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以清江流域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模糊集合分析法对不同温室气体排放情景(A2、A1B和B1)下的逐日降水资料进行汛期分期,再通过广义极值分布(GEV)函数对各分期的极值降水序列进行频率分析。结果表明,降水季节性迁移直接影响汛期分期;3种排放情景下未来各时段(2011—2030年、2046—2065年和2080—2099年)的主汛期较基准期均推迟且有缩短趋势。对于极值降水量级,未来情景下明显小于基准期,且这种差距随着重现期的增大而增大;主汛期明显大于前汛期和后汛期,且在时段之间的差异明显大于排放情景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2.
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的辽东半岛记录了大量的晚中生代的伸展构造,其中包括:(1)具有氧化条件下沉积的陆相碎屑岩和溢流喷出的火山岩作为充填物质的半地堑盆地;(2)低角度拆离断层;(3)同构造花岗岩;(4)变质核杂岩.上述伸展构造在区域尺度上均具有NW-SE向的伸展方向.拆离断层具有NW-SE向的矿物拉伸线理和上部指向NW的剪切变形;同构造花岗岩的矿物拉伸线理也为NW-SE向,但表现为上部指向NW或SE的剪切变形.同位素年代学的测量结果指示了变形的时间在130~120Ma.这些伸展活动导致了同构造花岗岩和核部杂岩的快速隆升和折返.根据岩浆岩发育特征和辽东半岛伸展构造、岩浆作用的时空关系判断,华北克拉通破坏可分为侏罗纪地壳弱伸展和白垩纪强地壳伸展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123.
越南东北部早中生代构造事件的年代学约束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越南东北部-海南岛-粤西南构造带整体上呈NW-SE走向展布于华南板块的南缘,是理解华南构造演化的关键地区.作为印支运动代表性地区的越南东北部地区Song Chay构造带上,下古生界浅变质沉积岩、上古生界至早-中三叠世未变质的沉积盖层中都发育向北东逆冲推覆,韧性变形域表现为NE-SW向的矿物拉伸线理和上部指NE的剪切变形,而脆性变形域则记录了大量NE极性的褶皱和冲断构造.两广交界的云开地体和海南岛地区存在着相同样式的构造变形.关于这期变形的时间,本文通过对野外地层以及所出露不同时期岩体变形特征的综合研究,并结合高质量的锆石U-Pb年代学数据,在越南的东北部厘定为237 ~ 228Ma.这期广泛分布于华南板块南缘构造事件的动力学机制同Day Nui Con Voi(大象山)微陆块与华南板块在早中生代的构造拼合事件相关.本文认为华南板块在早三叠世开始沿着越南东北部的Song Chay缝合带俯冲拼合于Day Nui Con Voi微陆块之下,因此在早-中三叠世时期,在作为俯冲盘的华南板块南缘发育一系列的褶皱和逆冲推覆构造,晚三叠世印支造山作用结束.因此,华南板块南缘的越南东北部-海南岛-粤西南构造带被一同卷入早-中三叠世同印支板块的碰撞造山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124.
林伟  王军  刘飞  冀文斌  王清晨 《岩石学报》2013,29(5):1791-1810
欧亚大陆东部晚中生代伸展构造十分显著,表现为大量发育的变质核杂岩、同构造岩浆岩、韧性拆离断层带等伸展成因的穹隆和地堑-半地堑盆地.通过对这些伸展构造进行系统分析、归纳和总结,将欧亚大陆东部晚中生代伸展构造发育区划分为:泛贝加尔-鄂霍次克带、华北西部带、华北东部带、华北南缘及秦岭-大别带和华南内陆带.这些伸展构造记录了大区域上的NW-SE方向伸展,构成了全球最大的陆壳伸展地区.这些伸展构造使地壳深部的岩石沿拆离断层折返至地表,从而使中下地壳结构发生了强烈的改造.除华北东部带给出了一个较为宽泛的伸展时段外,各个研究区所涉及的伸展穹隆及其相关的拆离断层所表现的伸展峰期时间均十分相近:位于130 ~ 126Ma之间.岩石圈根部的拆沉可能是这个巨型伸展构造带形成的动力学机制.这个模型为探讨华北克拉通破坏和减薄的时限、机制、模式及深部动力学背景提供直接的构造证据.  相似文献   
125.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陆续发现一批高产井,显示了上古生界煤层气资源勘探开发的潜力。然而,受煤储层非均质性影响,同一区块相邻井组甚至同一井组不同单井的产气效果表现出较大差异,因此深化对煤储层非均质性的认识是实现高效勘探开发的客观途径。该文从岩石学、物性、吸附性、含气性等特征方面对煤储层非均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区内3号、5号、11号煤层分布稳定,厚度较大,是煤层气勘探与开发的主要目的层;煤层以半亮煤和半暗煤为主,镜质组含量较高,具有较好的可压裂性;以低灰-中灰的瘦煤、贫煤为主,部分地段发育少量无烟煤,煤级较高;煤岩孔隙度和渗透率均较低,吸附性强,吸附时间较短且解吸率较高,有利于煤层气的产出,但需要加强煤储层改造措施研究;含气量平均在11 m~3/t以上,最高可达19.73 m~3/t,含气饱和度平均在61%以上,表明资源密度较大且具有较高的地层能量,有利于煤层气解吸产出。  相似文献   
126.
库车坳陷克拉苏-依奇克里克构造带的构造演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野外露头上的小尺度构造记录着整个褶皱逆冲带运动学演化进程。通过对库车褶皱逆冲带坎亚肯褶皱发育的小尺度构造的特征和相互叠加、切割关系的分析,认为克拉苏-依奇克里克构造带在新生代的构造挤压变形中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平行层面的挤压缩短作用阶段、弯滑与弯流褶皱作用阶段和逆冲断层改造作用阶段。同时,对不同阶段出现的断层滑动数据进行反演和古应力恢复的结果表明,整个变形过程,最大主应力方向σ1(即构造缩短方向)集中分布在NNW—SSE,没有发生大的变化,说明三个阶段的构造变形是在同一稳定应力场下发生的,从而进一步证明所有的变形是同一次构造挤压下的渐进式序列变形,而不是多期构造挤压变形的结果。此次构造挤压变形主要发生在康村沉积期(12~5Ma),对于克依构造带的构造圈闭最终定型起着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7.
地震速报中的心理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叶繁英  林伟  康英 《华南地震》2003,23(4):95-101
地震速报工作因责任重,时间紧,值班人员易产生紧张心理,影响速报质量。根据广东数字地震台网中心(下面简称“广东台网”)四年来的工作实践,探讨速报工作人员的心理状况,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8.
文章分析了2002年7月16日浙江省北部地区的一次飑线天气过程。分析表明:高空前倾槽是这次飑线发生的大尺度环流背景,飑线发生在副热带高压边缘的不稳定区域。浙江省北部地区低层暖湿平流和地面的持续强烈升温,一方面为其积蓄了大量不稳定能量;另一方面高空冷平流形成并大大促进了这一地区的不稳定层结,这一不稳定层结主要是通过高空、地面的温度差动平流来实现的。水汽分析表明:低层850hPa的水汽输送是通过暖湿西南气流来实现的,强对流发生的浙江省北部地区正好处于低层850hPa干湿区交界中的露点锋区,而高层700hPa和500hPa的水汽输送却主要是通过西北气流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9.
云开地块位于华南板块南缘,经历了麻粒岩-高角闪岩相的高级变质作用,是华南地区为数不多的高级变质地体.研究表明,云开地块在古生代到中生代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分别记录了早古生代末期、早中生代、晚中生代早期和晚中生代晚期的构造影响.这些构造事件在多系统年代学图上具有很好的表现,系统地揭示了云开地块的地质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130.
库车坳陷第三纪断层滑动分析与古构造应力恢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构造应力场的时空变化对于认识和理解褶皱冲断带的构造变形过程和油气构造圈闭的最终定型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库车坳陷内第三系和同时卷入变形的白垩系中发育断层的野外观测,采用断层滑动数据反演方法,对库车坳陷的第三纪构造古应力进行恢复.结果表明:库车坳陷第三纪的构造应力方向在空间位置上变化不大,在时间上经历了从NNW-SSE向到NWW-SEE的转变,构造挤压变形经历了两个阶段:即NNW-SSE向逆冲挤压变形和相对较晚的NWW-SEE向逆冲挤压变形.结合库车坳陷油气成藏期,第二阶段的构造挤压变形发生在库车组沉积期间,为坳陷内油气的聚集提供了良好的圈闭条件.文中还探讨了造成库车坳陷内挤压应力场的两种可能动力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