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5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49篇
海洋学   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81.
丹东地区沿海和山区降雪气候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丹东地区4个观测站1955—2010年逐年10月至翌年4月逐日降水量、天气现象、雪深等资料,对丹东地区南部沿海和北部山区降雪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丹东地区沿海和山区降雪初日、终日及初终日间隔日数、年降雪日数、年降雪量、降水相态、日最大降雪量、日最大积雪深度等平均特征不同。与山区相比,沿海降雪初期较晚,终期较早,初、终日间日数较短,年降雪日数和年降雪量相对较少。在丹东地区1955—2010年降雪时段平均气温升高趋势显著背景下,丹东地区降雪初期推迟、终期提前、初终日间隔日数缩短;降雪日数减少,其中雨夹雪日数所占百分比显著增多;降雪量减少,其中主要是纯雪量减少;日最大降雪量和积雪深度呈减小趋势;沿海和山区变化幅度不同。  相似文献   
82.
鲜水河断裂是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一条NW向的大型左旋走滑断裂.炉霍段断裂在不到160年的时间发生了1816年7级和1973年7.6级两次大地震,强震复发行为表现出丛集特征,其断层现今活动特征值得关注.本研究利用虾拉沱跨断层形变观测资料,从断层运动方式和平均速率两个方面分析了虾拉沱断层现今活动特征,结...  相似文献   
83.
基于新疆莎车县范围内53组地下水水质化验成果,采用数理统计、相关性计算、Surfer空间分析、Piper三线图、Gibbs图和氯碱指数分析等方法分析研究莎车县地下水中离子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来源、影响并控制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关键性因素。结果表明:主导莎车县地下水的阳离子为Na+、K+和Ca2+,阴离子为SO42-、Cl-,主要以高硬度、微咸水、中性水为主。蒸发-浓缩作用是控制地下水水化学组分的主要因素,岩石风化作用和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对地下水水化学组分的影响较弱。地下水化学类型按舒卡列夫分类法,主要为SO4·Cl-Na·Mg型、HCO3·SO4-Ca·Mg型、HCO3·SO4-Mg和Cl·SO4-Na·Mg型,水化学类型和矿化度在空间分布上均具有明显的分带规律,由南向北,由近河到远河,地下水化学类型由HCO3-...  相似文献   
84.
针对中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中的火星车定位问题,进行了相关方法的研究和精度分析。根据现有测控条件,考虑到火星车无地面测距数据,提出了利用轨道器和火星车的同波束甚长基线干涉测量(same-beam 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y,SBI)数据对火星车进行定位的方法。由于利用SBI联合轨道器测距数据无法在定轨定位的同时解算差分相时延模糊度,分析了在固定轨道器的轨道情况下,仅利用SBI数据进行火星车定位。结果表明,火星车定位误差随着轨道器的轨道精度提高而减小,如果轨道器的轨道精度从1 km提升到100 m或10 m,6 h SBI数据可以将火星车定位精度提高到数百米,同时,增加数据弧段可进一步提高定位精度,当对着陆器高程方向进行约束时,定位精度会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5.
近30年中国东北地区玉米种植体系的时空动态分析(英文)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Understanding crop patterns and their changes on regional scale is a critical requirement for projecting agro-ecosystem dynamics. However, tools and methods for mapping the distribution of crop area and yield are still lacking. Based on the cross-entropy theory, a spatial production allocation model(SPAM) has been developed for presenting spatio-temporal dynamics of maize cropping system in Northeast China during 1980–2010. The simulated results indicated that(1) maize sown area expanded northwards to 48°N before 2000, after that the increased sown area mainly occurred in the central and southern parts of Northeast China. Meanwhile, maize also expanded eastwards to 127°E and lower elevation(less than 100 m) as well as higher elevation(mainly distributed between 200 m and 350 m);(2) maize yield has been greatly promoted for most planted area of Northeast China, especially in the planted zone between 42°N and 48°N, while the yield increase was relatively homogeneous without obvious longitudinal variations for whole region;(3) maize planting density increased gradually to a moderately high level over the investigated period, which reflected the trend of aggregation of maize cultivation driven by market demand.  相似文献   
86.
文章论述了小河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分析了控矿因素及其成因类型,认为金矿床严格受构造和中泥盆统杨岭沟组中上部及大枫沟组泥质、粉砂质千枚岩和微—薄层泥晶灰岩的控制,同时还受浅水陆棚相沉积环境及热液活动的控制,属于沉积—改造层控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87.
鄂尔多斯盆地渭北隆起奥陶系构造-热演化史恢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鄂尔多斯盆地渭北隆起区构造位置独特,演化历史复杂.该区下古生界奥陶系碳酸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是寻找天然气的有利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由于缺乏有效的古温标,热演化程度的确定及热演化历史的恢复一直是研究的难题.本文利用渭北隆起奥陶系碳酸盐岩大量的沥青反射率测试资料,结合上覆晚古生代、中生代地层的镜质组反射率资料及磷灰石和锆石裂变径迹等古温标,恢复了渭北隆起的构造热-演化史.研究结果表明古生界奥陶系热演化程度具有北高南低的特点.奥陶系等效镜质组反射率普遍大于2.00%,处于过成熟干气阶段.磷灰石裂变径迹资料表明渭北隆起抬升冷却具有南早北晚的特点.南部奥陶系-下二叠统抬升早,约为102~107 Ma,北部自65 Ma以来抬升,主要抬升时期为40 Ma以来.渭北隆起自早白垩世晚期(102~107 Ma)以来开始隆升,40 Ma以来具有整体快速隆升的特点.热演化史研究表明奥陶系经历的最大古地温是在早白垩世达到的,早白垩世发生过一期构造热事件,古地温梯度可达4.60℃/100 m,早白垩世是奥陶系烃源岩的主要生气期,生气期主要受构造热事件控制.奥陶系热演化程度及热演化史的研究对渭北隆起奥陶系天然气成藏条件研究及天然气勘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8.
为了将人类活动引起的有效光点与非人类活动引起的噪声点区分开来、提高特征目标提取和分析中的提取精度,该文提出了一种混合卡方分布算法对LJ1-01夜光数据进行去噪。由于LJ1-01数据符合卡方分布,但单卡方拟合精度较低,因此使用多个卡方的叠加来表示LJ1-01数据和噪声子集,并基于最小二乘原理,结合有效统计灯光值构造间接平差方程,求解各叠加态的比例;然后,基于比例构建具有高拟合精度的连续概率密度曲线;最后,构建了丰度函数,并以原始图像中不同噪声子集的权重中心的偏移量去除噪声。为了验证算法的通用性和稳定性,选择不同的噪声子集并与正态分布算法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文算法对噪声去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9.
国外基于GIS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一项基本工作和重要内容。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及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研究探讨土地适宜性是处理好人口与资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重要课题。通过对大量文献的检索,较为系统地总结了国外学者有关基于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的观点,按照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的发展历程,将其分为三个方面:计算机辅助叠加制图、基于GIS多指标决策方法和人工智能建模。对于目前常用的基于GIS多指标决策和人工智能建模两种方法进行了评析;并提出评价方法正向精确化、综合化和动态化的方向发展,建议注重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的空间尺度转换,力争在未来实现网络化、可视化。  相似文献   
90.
介绍了根据VSP资料逐层递推反演地层速度的一种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将直达波射线的传播路径分为直线传播和折线传播,利用VSP资料从上到下反演出各个地层的层速度。通过matlab程序设计五层水平介质模型,然后运用射线追踪法分别对三种井源距(300、1500、3 000 m)合成VSP记录。将两种方法的反演结果与模型数据比较,发现直线法适用于小井源距,折线法适用于小、中、大各种井源距;同时折线法的运行时间相比直线法长,但折线法受初至拾取误差影响较小,抗干扰能力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