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0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17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81.
藏北高山嵩草草甸植被和多样性在沙漠化过程中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确定沙漠化对高山嵩草草甸植被组成、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了解高寒区草甸沙漠化的原因,选择西藏那曲安多县南部沙漠化严重区域为调查区,按照沙漠化的不同程度设置样地,系统调查了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沙化草甸的植被变化,结果表明:中度、重度和极重度沙化区的植被与轻度沙化草甸有显著的差异;在中度和重度沙化区,高寒草甸的建群种高山嵩草已被家畜不喜食或更具抗性的植物种所取代,而在极重度沙化的流动沙丘上无植被生长;从过牧的退化草甸到半流动、流动沙丘,植物种多样性呈显著的降低趋势。轻度沙化草甸物种数、个体密度和丰富度指数最多;中度沙化草甸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最大,而优势度指数最小;在沙化过程中,高寒草甸的植被盖度显著下降,地上生物量也在下降,虽然轻度、中度和重度沙化草地的地上生物量显著高于极重度沙化区,但前者之间却无显著差异。地下根系生物量也呈显著下降的趋势。过牧是造成高山嵩草草甸沙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2.
黄建松  郑杰  宋翔  刘磊  易刚  杨萍 《古地理学报》1999,22(4):680-696
北岔沟砂岩为华北地台二叠系山西组与太原组划分对比的主要标志层,在鄂尔多斯盆地呈大面积连片分布,是上古生界重要的天然气储集层。依据地面露头调查结果与勘探资料,结合前人有关古构造和岩相古地理研究成果,笔者对鄂尔多斯盆地北岔沟砂岩的沉积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受益于物源区大量高石英含量的粗碎屑物质在短时间内的集中供应,北岔沟砂岩在地层中位置稳定,以含砾粗粒石英砂岩为主,石英含量高达90%左右,砂体叠置紧密,单砂体之间很少见泥岩隔夹层。这些砂体分别隶属于冲积扇、砾质辫状河和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在鄂尔多斯盆地北部高、南部次高、中南部低的古地理背景控制下,由盆地南、北边缘向中部依次推进,沉积中心区以北发育4个规模宏大的三角洲沉积主砂带,以南发育6个规模较小的主砂带。受各主砂带砂体规模、矿物组分含量及其成岩作用差异影响,各砂带的储集物性具有较大变化,其中砂体规模最大、石英含量最高、长石等易溶矿物在酸性地层水作用下溶蚀彻底的杭锦旗—榆林—子洲—清涧—永和—吉县主砂带,储集能力最好,最有利于天然气的大规模聚集成藏,是鄂尔多斯盆地北岔沟砂岩天然气进一步勘探开发的有利场所。  相似文献   
83.
以龙羊峡库区为试验区,实现遥感与GIS一体化,建立了龙羊峡库区地理信息系统,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高寒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土地沙漠化动态监测有关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自1987 ̄1996年库区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十年来严重沙漠化土地扩大了189km^2,以每年21km^2的速度扩展,土地沙漠化正过程处于强烈发展态势,库区土地沙漠化普遍发生。  相似文献   
84.
空间点过程理论在极端气候事件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定义了12种极端温度事件和6种极端降水事件,将基于空间点过程理论的k阶最近邻距离丛集点提取算法应用于极端温度和极端降水事件的研究,给出了极端温度和极端降水事件区域群发性站点的检测流程;采用多年平均的疏密差异比R和有效率η两个指标,对所定义的各种极端气候事件的区域群发性进行了有效性检验,结果表明:k阶最近邻距离丛集点提取算法适用于极端气候事件的区域群发性研究,并进一步阐明了极端气候事件区域群发性的物理含义。  相似文献   
85.
北京地区精细化的降水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应用2007~2010年北京地区123个数据质量较好的自动气象站逐时降水数据,分析了该地区夏季不同级别降水的空间特征和4~10月降水的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北京地区2007~2010年自动站年平均夏季降水量分布与1978~2010年常规站多年平均夏季降水量分布较一致,夏季总降水小时数明显高值中心在北部山区和城区以西山区,小时雨强以东北部、城区为高值中心,自东向西趋势递减,7月城区小时雨强最强。  相似文献   
86.
北京气温日变化特征的城郊差异及其季节变化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杨萍  肖子牛  刘伟东 《大气科学》2013,37(1):101-112
本文利用北京地区近4年67个自动气象站的逐小时气温观测资料,基于北京地区气温的日变化特征,通过分析日最高、最低气温出现时间的概率分布,研究了城区、郊区气温的日变化差异及季节特征.此外,进一步分析研究了不同单位时间间隔变温的日变化特征,及最大变温出现时间的概率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平均而言,城区最高温度出现的时间偏晚,而最低温度出现的时间城区偏早于郊区,与郊区相比,北京城区站点温度的日变化特征更为一致,最高(低)温度出现的时间更加集中;温度日变化的特征随季节有明显的变化,最高温度出现时间在秋、冬两季最为集中,在春季和夏季较为分散;而最低温度出现时间在春、夏两季最为集中,在秋季和冬季最为分散.一天中正、负变温过程具有非对称特征,正变温是比较急剧的过程,负变温相对比较缓慢,北京城区站点的变温幅度小于郊区,春、秋和冬季变温幅度较大,夏季变温幅度最小.不同单位时间内变温速率的分析表明,最强的变温过程一般在3小时以内;最大变温出现时间的概率分布分析表明,最大正变温出现时间在冬季最为集中,夏季最为分散;而最大负变温在秋季最为集中,在春季最为分散.最高(低)温度、变温的城、郊特征差异主要是由于城市热容量比郊区大,且具有更多变化的复杂性而形成的.温度日变化的特征和其区域、季节差异性的揭示,不仅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区域气候特征和城市化对气温的影响,也可以为做好精细化的天气预报提供气候背景参考.  相似文献   
87.
信息化基础设施战略规划是美国长期生态学研究网络(LTER)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下,来自多个领域的专家在系统分析美国长期生态学研究网络信息化基础设施的现状及面临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为支持LTER在未来(几)十年的核心科学计划——社会与环境综合科学计划,在站点、网络办公室、网络层次需要开展的一系列信息化基础设施活动及产出,为未来开展LTER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指导。同时也可为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及世界其他长期生态学研究网络的规划与发展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88.
青鳞鱼蛋白复合酶控制水解物功能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青鳞鱼蛋白复合酶控制水解产物的功能特性。结果表明,复合酶控制水解能够显著地改善水解物的溶解性、乳化活力及起泡性能。水解物在pH 2.0~10.0范围内其NSI为89.3%~98.5%,且在酸性范围NSI高于碱性范围;在酸性pH内水解物的乳化活力都高于112 m2/g,随着DH的增加,最大乳化活力出现的pH范围更宽广,但水解却降低了乳化稳定性。蛋白质质量分数为1%~5%时,FP随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泡沫形成后,未水解的蛋白质具有最高的稳定性,DH为8.4%的水解物具有最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9.
对青鳞鱼肌肉蛋白质风味酶的水解条件及产物进行了详细研究.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在2 h内,风味酶对肌肉蛋白质的最适宜条件为酶浓度180×103IU/g、45 ℃、pH7.0 及底物浓度3.3%;产物分析提示风味酶对胱氨酸、缬氨酸、蛋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及酪氨酸结合的肽键具有最高的特异性,它还具有形成新的肽键的能力;在10~180 min内任一时刻的水解产物经过离心,0.45 μm-和0.22 μm过滤而得到的水解物的分子大小没有明显的差异,同时10~180 min内任一时刻的离心水解产物间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也没有明显差异.研究结果为青鳞鱼的综合利用提供了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0.
杨萍  张萌  许小峰 《气象》2016,42(10):1271-1277
拉尔夫·艾伯克龙比(Ralph Abercromby,1842—1897)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气象学家,他首次利用天气图的原理进行天气预报,开辟了用天气图预报未来天气的先河。文章在简要介绍艾伯克龙比的生平基础上,重点介绍了他的专著《用天气图制作预报的原理》,在概述该著作的框架和基本观点后,围绕着等压线形势的七大类型、对天气类型的分类和如何开展天气预报这三个方面阐述了艾伯克龙比对气象学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梳理和总结了艾伯克龙比对气象学的贡献及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