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4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41篇
海洋学   20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雷达测雨及其在水文中应用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介绍了雷达测雨的基本原理,对雷达测雨误差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探讨了减少测雨误差的可能措施。在介绍了英国、美国、长江中游雷达网业务系统和阜阳数字雷达测雨试验的基础上,讨论了雷达测雨在水文中应用的前景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2.
文章通过分析华南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的成矿母岩、控矿构造、物质来源、古气候和地形地貌等特征,总结了该类型稀土矿床的成矿规律与成矿条件,指出桂东南大容山一带是寻找此类型稀土矿床的有利区段。  相似文献   
103.
近地层能量闭合度对陆面过程模式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量近地层观测试验表明,利用涡动相关法观测的湍流通量小于近地层可利用能量,即近地层能量是不闭合的,这种不闭合度一般为20%甚至更高.而陆面过程模式是基于地气间能量平衡建立,并且模式中的湍流边界层参数化方案通常根据实际观测的湍流通量来确定,因此能量不闭合必将对陆面过程模式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利用2007年春季SACOL站的近地层观测资料,依据能量守恒将能量不闭合中的残余能量通过波文比分配到观测的湍流通量中,即修正涡动相关法观测的湍流通量使得近地层能量达到平衡;之后分别利用观测和修正的湍流通量,建立了能量不闭合和闭合情形下的湍流参数化方案,借助陆面过程模式SHAW,通过数值模拟和对比分析方法考察近地层能量闭合度对陆面过程模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近地层能量闭合对陆面过程模式有显著的影响:在陆面过程数值模拟中,当应用近地层能量不闭合的湍流通量形成的湍流参数化方案时,陆面过程模式会明显高估地表长波辐射及土壤温度;但当应用修正湍流通量使得近地层能量达到闭合形成的湍流参数化方案后,在不改变任何地表土壤物理生化属性的情况下,陆面过程模式能较好地模拟地表长波辐射和土壤温度.  相似文献   
104.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枯季水质生态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一个由水动力、粘性泥沙和水质生态模型搭建的综合模拟系统应用于长江口及邻近海域,采用枯季(11—4月)平均水文气象条件设置并驱动模型。将模拟结果与2003年3月观测资料及其他历史资料进行比对发现,模拟结果总体上很好地再现了研究海区枯季温度、盐度、悬浮泥沙、无机氮、无机磷等生态水质要素的水平和垂直分布趋势,说明模型可反映研究海区的水动力、泥沙和水质生态的关键过程。模拟结果中,DIN的分布趋势呈现出"近岸河口高、外海低"的特点,长江口和钱塘江口附近含量最高;DIP的高浓度区不仅仅在长江口及杭州湾,在浙江近海其它区域的浓度值也较高;浮游植物量最大的区域位于舟山以东海域。另外,3个条件响应数值试验表明,枯季长江口及邻近海区无机氮和无机磷均处于富余状态,尤其是无机氮,即使在陆源输入减半的情况下,仍然富余,没有被浮游植物充分利用;研究区域的高质量浓度悬浮泥沙通过限制光照强度控制着浮游植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5.
我国暴雨的500 hPa高度信号场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黄嘉佑  杨扬  周国良 《大气科学》2002,26(2):221-229
提出用气候信号噪音比的概念来分析500hPa逐日高度场,并建立500hPa高度信号场用来分析我国暴雨发生的气候异常环境.从暴雨发生日当天和前两天的500hPa高度场中提取气候异常信号,发现在中国周围的东亚地区(30~180°E,80~20°N),500 hPa信号场的西部出现显著负信号区,中部为正显著信号区,东北部为显著负信号区,大体自西向东呈经向-+-的分布形势.信号场主要显著信号区大体分布在我国境外的西部和东部,它们的符号相反,是造成我国各大流域地区出现暴雨的主要模态.结果表明,此方法能进行天气意义分析和气候异常现象的统计规律诊断,对我国年度暴雨短期预报分析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以作为传统天气动力诊断的补充工具.  相似文献   
106.
依据1985~2002年锦州农业气象试验站土壤湿度资料及土壤水分特性值,分析了锦州耕地土壤水分的年季变化及垂直(剖面)分布,并结合定性分析结果,得出了土壤水分随时间和深度的变化特征,为农业生产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7.
1985~2002年锦州耕地土壤水分状况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1985~2002年锦州农业气象试验站土壤湿度资料及土壤水分特性值,分析了锦州耕地土壤水分的年季变化及垂直(剖面)分布,并结合定性分析结果,得出了土壤水分随时间和深度的变化特征,为农业生产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8.
为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影响下我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国家地缘经济关系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对双边贸易的影响机理,基于欧氏距离法对地缘经济关系进行测算,并通过扩展引力模型分析地缘经济关系和物流绩效的对外贸易效应。结果表明:西南四省份对东南亚国家的经济依赖程度较高,但地缘经济关系以竞争型为主,且竞争性随时间演化整体上呈逐年减弱的趋势;地缘经济关系对双边贸易具有抑制作用,其阻碍系数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后呈下降的趋势;国际物流绩效因子对双边贸易的影响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前其影响强度较小且不显著,而实施后表现为显著为正。  相似文献   
109.
由水电部水文局和山西省电子工业公司共同主持的“水情,气象信息接收及雨情、气象信息处理系统研成果鉴定会”,于1984年12月8日—9日在北京召开。出席有关单位的代表45人,会上组成鉴定委员会,负责领导此项科研成果的技术鉴定。这个系统是由水电部水文水利调度中心和山西省电子工业科学研究所共同研制的,用于实时水情、气象电报的接收及雨情、气象资料的实时或非实时处理,包括雨情译电、归档、检索、填图、存储、部  相似文献   
110.
为了深入了解玉米干旱的影响机理,采用持续无补水方式进行东北地区春玉米拔节至灌浆期干旱胁迫试验,对主要光合变量(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气孔导度G_s、胞间CO_2浓度C_i)、茎流速率及叶和根水势进行动态观测,研究春玉米关键发育期干旱对各生理参数的响应。结果表明:G_s、P_n和C_i对轻度干旱胁迫响应较慢,3个生理参数在中度干旱胁迫以上随干旱加重均快速减小,T_r对轻度干旱胁迫的响应比其他生理参数更快;随着干旱程度加重光合作用的响应由单纯受气孔因素转为受气孔与非气孔双重因素的影响;复水后,各生理参数均可以恢复正常,G_s、P_n和T_r在短时间内补偿性快速增大,其中T_r对复水后土壤湿度下降的响应不敏感;玉米植株日茎流量不受轻度和中度干旱胁迫的影响,但干旱后复水出现补偿性增大现象;叶水势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比根水势偏慢,复水后叶水势恢复能力比根水势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