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62篇
大气科学   99篇
地球物理   12篇
海洋学   14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本文利用1948-2010年Global Land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GLDAS)NOAH陆面模式资料、GPCC月平均降水资料和NCAR/NCEP全球月平均再分析资料,采用滤波、距平合成和线性相关等方法,分析了El Niño成熟位相冬季欧亚大陆积雪异常的分布特征,研究了关键区积雪融化对后期春、夏季土壤湿度、土壤温度以及大气环流与降水的影响,揭示了El Niño事件通过关键区积雪储存其强迫信号并影响东亚夏季气候异常的机制和过程.主要结论如下:El Niño成熟阶段冬季伊朗高原、巴尔喀什湖东北部和青藏高原南麓区域是雪深异常的三个关键区,这些区域的雪深、雪融和土壤湿度有明显的正相关;这三个关键区雪深异常通过春季融雪将冬季El Niño信号传递给春、夏季局地土壤湿度,通过减少感热通量和增加潜热通量对大气环流产生影响;春末夏初伊朗高原土壤湿度异常对东亚夏季气候异常的影响最大,其引起的降水异常与El Niño次年夏季降水异常分布基本一致,春夏季青藏高原南麓和巴尔喀什湖附近土壤湿度也都明显增加,均会对中国华北降水增加有显著正贡献.总之,在利用El Niño事件研究和预测东亚夏季气候异常时,还应考虑关键区雪深异常对El Niño信号的存储和调制作用.  相似文献   
32.
首先利用CFSR再分析数据,分析了东亚夏季平均环流结构及瞬变涡旋活动特征,再通过WRF模式设计控制性试验和敏感性试验分别模拟受到/不受到来自北边界中纬度瞬变涡旋活动影响的东亚夏季环流和降水,通过两组试验对比揭示了瞬变涡旋活动对东亚夏季平均环流和降水的贡献.结果 表明,中纬度瞬变涡旋活动可以通过系统性的输送动量、热量、水...  相似文献   
33.
文彩虹  杨修群 《气象科学》2003,23(4):379-391
利用ECMWF PROVOST项目产生的在给定海表温度强迫下的150(1979~1993)季节集合预报数据集,分析揭示了季节平均气候异常潜在可预报性的全球分布。首先,利用可再现的强迫模态重建集合资料场,在Kolmogorov-Smirnov(K-S)检验的基础上定义潜在可预报性指数PU^k,然后,将重建场的PU^k与重建场贡献于集合平均的方差比结合,提出了定量估计局地潜在可预报性的指数PI。以全球850hPa温度季节平均异常场为例,对PI进行定量计算表明:不仅大部分热带地区,而且热带外一些地区的季节平均气候异常具有潜在可预报性,主要分布在北美、南非和亚洲部分季风区;全球大部分潜在可预报地区主要受ENSO型强迫控制,而部分温带地区如中国华北、中亚、北美南部主要受非ENSO型强迫控制;局地潜在可预报性具有季节性,夏季可预报性较强,冬季较弱。通过与其他几种估计季节潜在可预报性的方法进行比较表明,本文提出的PI方法能更好地把热带外地区受外强迫控制的可预报信号提取出来。  相似文献   
34.
南极地区冰雪消失对全球大气环流和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修群  谢倩 《地理学报》1993,48(5):394-402
本文利用全球大气环流模式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北半球夏季南极地区冰雪覆盖的消失对大气环流和全球气候影响的过程。结果表明南极冰雪消失不仅影响南半球大气环流异常,而且通过引起热带环流异常如增强东亚季风环流和减弱Walker环流等引起北半球大气环流和我国夏季气候的异常。南极冰雪覆盖的消失将给全球气候带来严重后果。文中也对南极冰雪气候效应的动力学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5.
北半球夏季遥相关型的水平结构和能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观测资料研究了北半球夏季500hPa位势高度场四种主要遥相关型即亚州/北美型、太平洋/北美型、欧亚型和北美/西欧型的水平结构、能量特征及其和时间平均流的依赖关系。结果指出:太平洋/北美型、欧亚型和北美/西欧型由“Seesaw”和波列结构组成,而亚洲/北美型主要呈波列结构,其中“Seesaw”结构及其与西风急流的配置关系、扰动在急流出口区通过正压能量转换从基本气流中获取能量等特征对于夏季北半球遥相关的形成和维持起重要作用。因此,本文认为夏季遥相关是外强迫和与基本气流有密切关系的大气内部动力学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6.
近年来,利用数值模式对大气环流或短期气候动力学过程进行模拟研究已经取得不少进展。无论是简单的理论模式还是复杂的GCM甚至是海气耦合模式均被广泛地应用于气候模拟、预报以及各类敏感性数值试验研究之中。目前的大气数值模式尤其是象GCM这类模式具有很强的模拟能力,一方面,它不仅能成功地模拟气候平均状态,而且能成功地用于天气预报,即准确地描述个别天气系统的逐日演变以及新扰动的发展;而另一方面,也是特别重要的,还能模拟大气低频变化特性,如年际变化特性、季节内尺度振荡、遥相关以及持续性异常等等。气候动力学尤其低频大气动力学过程是近年来热门的也是人们集中力量加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37.
利用NCEP/NCAR全球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东半球冬、夏两季越赤道气流的年际变化特征,以及与中国160个站点同期气温、降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越赤道气流的年际变化夏季强于冬季,索马里急流并不显著影响到总量的变化,而冬季最强通道与总量变化关系密切.夏季越赤道气流总量在1950年代后期和1970年代中期有两次剧增,并与冬季一样都在1994~1995年有一次剧减.东半球夏季越赤道气流与中国同期降水的相关性很小,但在1970年代突变前后的相关性明显不同,原因与东亚夏季风的关系密切.冬季越赤道气流与中国同期南北的气温的相关随着越赤道气流与不同地区海平面气压的相关性的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38.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频数和强度变化趋势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51—2006年西北太平洋 (含南海) 热带气旋资料, 研究了不同强度热带气旋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超强台风 (近中心最大风速≥58m/s, 简称超强台风Ⅱ) 频数、强度和初、终旋日期的变化特征都不同于其他级别热带气旋;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总频数有长期减少趋势, 主要由热带低压和超强台风Ⅱ的长期减少趋势引起; 随着热带气旋强度增强, 出现月最大频数的月份逐渐推迟; 超强台风月频数最大值发生在秋季; 超强台风Ⅱ频数的年变化与除了超强台风Ⅰ(近中心最大风速为51~58m/s) 外的其他级别热带气旋反相关; 受超强台风Ⅱ减少影响, 热带气旋年平均最大风速有减小的长期趋势; 热带气旋的初、终旋日期没有显著的长期变化趋势, 但超强台风Ⅱ的初旋日期有推迟趋势, 终旋日期有提前趋势, 发生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39.
1988~1998年北半球积雪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杨修群  张琳娜 《大气科学》2001,25(6):757-766
利用NOAA提供的北半球近10年(1988~1998)逐周雪盖观测资料,通过引入年或季节累积雪盖周数作为对雪量累积情况的定量衡量,对北半球雪盖变化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10年来,北半球积雪年际变化的关键区位于青藏高原、蒙古高原、欧洲阿尔卑斯山脉及北美中西部,其中青藏高原是北半球积雪异常变化最强烈的区域。青藏高原和欧亚大陆其他地区积雪变化的关联表现为两种不同的时空变化型,第一种型表现为青藏高原地区和其他地区(如欧洲、俄罗斯远东地区)积雪的同位相趋势性增多;第二种型表现为青藏高原地区和中亚地区积雪变化同位相,而和蒙古高原-我国东北地区积雪变化反位相的年际振荡。  相似文献   
40.
距平滤波模式(AFM)是具有独特优点的长期天气预报模式,本文推广进而设计了一类全球大气多层原始方程距平谱模式,并利用该模式对热带海温距平产生的大气响应进行了试验性模拟,结果表明多层原始方程距平模式不同于AFM,更有别于GCM,在短期气候异常的动力学过程研究或预报方面显示出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