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6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25篇
海洋学   119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山东半岛沿岸砂中常富含锆英石(Zircon--Zrsio4),某些地方甚至富集成有工业.价值的矿床。但国内有关锆英石的文献甚少,本文即拟在这方面提供一些资料。  相似文献   
82.
黄河口泥沙异重流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已被广泛应用的一维泥沙异重流控制方程推广到平面二维情形 ,构成一组四方程模型 ,并对方程中重要参数的取值作了讨论。而后针对黄河口泥沙异重流的发生和演变受潮相控制的特殊性对其进行数值模拟。在泥沙异重流的基本控制方程中加入了潮汐影响项 ,采用 ADI法对黄河口的潮流控制方程与有潮汐影响的泥沙异重流控制方程进行半耦合求解。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83.
长江、黄河河口沉积物中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该文对长江口、黄河口以及废黄河口现代沉积物中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长江与黄河沉积物中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有较大的差别 ,长江沉积物中具明显奇偶优势的高碳数正构烷烃以及 C2 9甾烷的相对含量较高 ,Pr/Ph值较大 ,受陆生高等植物的影响明显 ;黄河低碳数正构烷烃和 C2 7甾烷的相对含量较高 ,Pr/Ph值较小 ,受陆生高等植物的影响较弱。甾烷、萜烷的成熟度指数显示长江高于黄河、现代黄河高于废黄河。这些差异主要受流域环境背景和流域内人文过程两大不同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4.
黄河口水下底坡不稳定的水动力机制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河口水下底坡不稳定性是指可导致海上工程设施环境灾变乃至重大灾害发生于河口海区底坡上的地质现象.近年来,我们在黄河口海区的多次调查1-8)表明,该海区水下底坡上存在着大量的不稳定现象,具体表现为沉积物的塌陷、滑塌、滑坡和冲沟等,如图1所示,其影响深度达几米,水平尺度则可达几百米至几公里.这些水下底坡上的不稳定现象严重地威胁着该海区的工程设施的安全,曾多次使该海区的石油平台的作业造成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85.
海洋环境中重晶石的形成和保存是元素Ba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在反演海洋古生产力领域具有重要价值。但是多年来该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深海海域,而对河口及近海海域很少涉及。本研究使用SEM和EDX等方法对长江口及邻近海域5个断面36个站位的悬浮体中的重晶石矿物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对重晶石颗粒类型、空间分布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重晶石颗粒包含自形晶体、长条状晶体、不规则形态晶体和集合体等4种类型,含少量Sr元素,大部分重晶石颗粒表面出现溶蚀现象;重晶石颗粒粒径主要分布在0.5~3 μm。通过研究发现,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悬浮体中重晶石的形成主要受到微环境中生物作用的控制,该区初级生产力的发育状态和重晶石颗粒的沉降差异造成重晶石空间分布具有表层含量较多、由岸向外增加的现象。  相似文献   
86.
长江口泥质区的季节性沉积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IntroductionThe continental shelf of the East China Sea (ECS) is one of the widest shelves in the world. There are several mud areas distributing like patches on a background of widespread coarser ambient sediments of silt and sand on the continental shelf of the ECS. The coastal mud area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parts, namely, the Changjiang Estuary mud area (CEMA) in the north and Zhejiang coastal mud area in the south. Between these two parts there is a silt area (Figure 1). The CE…  相似文献   
87.
Two OBS arrays were deployed in the southern Okinawa Trough.Some of the OBS records revealedmany earthquakes with intensive T waves but ambiguous body waves.A new method using T waves for epicenter locating was developed that was found to be as precise as the body wave method for locatingepicenters when T waves are clearly recorded.  相似文献   
88.
大洋钻探25年(二)杨作升,郭志刚,郭玉贵,崔青编译(青岛海洋大学河口海岸带研究所,青岛,266003)(地矿部海洋地质研究所,青岛,266071)微观揭示差异(NicShackleton和SimonCrowhurst)研究海洋象研究天文一样,在工作...  相似文献   
89.
对位于东海陆架济州岛西南泥质区的B2孔进行了沉积物粒度分析, 从中提取出了对沉积环境变化敏感的粒度组分. 研究表明该敏感组分的粒级含量和平均粒径变化主要受东亚冬季风的强弱变化制约. 根据以上粒度指标与AMS14C测年相结合建立了近2300 a东亚冬季风高分辨率的时间变化序列. 结果表明近2300 a东亚冬季风变化和中国东部气候变化序列有较好的一致性, 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1900 aBP (50 AD)以前和1450 ~ 780 aBP (500 ~ 1170 AD)这两个阶段东亚冬季风相对较弱, 与气候变化的暖期相对应; 1900 ~ 1450 aBP (50 ~ 500 AD)和 780 ~ 219 aBP (1170 ~ 1731 AD)两个阶段为东亚冬季风强盛期, 与气候变化的冷期对应, 后者为近2300 a以来最寒冷的气候阶段, 对应于小冰期. 其中各阶段内部东亚冬季风有明显的次级波动. 在1900 aBP (50 AD)和780 aBP (1130 AD)前后有两次明显的阶段性的气候由暖转冷突变事件, 后者可能与全球尺度大气环流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90.
长江、黄河悬移载荷粒度组成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沉积物粒度参数对入海泥沙通量、物源和沉积动力模型研究的重要性,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对2000~2001年期间长江、黄河下游不同季节悬移载荷的粒度组成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长江下游悬移载荷的粒度组成以粉砂、粘土为主,几乎不含砂,分选较差,泥沙来源比较复杂。黄河下游悬移载荷的粒度组成以粉砂为主,粘土次之,并含少量砂,分选较差,泥沙绝大部分来自黄土高原。长江下游不同季节悬移载荷粒度组成差别较小,而黄河下游悬移载荷组成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黄河与长江悬浮沉积物的粒度组成有显著的差异.沉积物物源、河道形态和纵比降以及水量变化可能是造成这一区别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