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2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56篇
海洋学   1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本文在收集和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西昆仑麻扎地区中-下侏罗统叶尔羌群碎屑组分和砂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讨论了叶尔羌群沉积源区大地构造背景.在莎里塔什组沉积时期,物源区的构造背景主要为大陆岛弧、大洋岛弧的性质;杨叶组沉积时期,源区的大地构造背景为大陆岛弧,兼有活动大陆边缘性质;塔尔尕组沉积时期,源区构造背景复杂:既显示活动大陆边缘和岛弧(大洋岛弧、大陆岛弧)的性质,同时还显示出被动陆缘环境,其可能与晚三叠世造山开始时克拉通地块边缘的卷入有关.  相似文献   
122.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梅山组一段层序内发育大量丘状反射体,目前共有油气钻井6口,二维地震测线约12 000km,测网密度大多为6km×8km。三维地震区两块面积共约1 700km~2。以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及区域地质资料为基础,立足研究区钻井资料、二维地震与三维地震剖面资料,通过地震测线剖面追踪,刻画丘状反射体地震反射特征和几何形态,进而开展波阻抗反演、类比与对比分析,结合成礁古构造背景研究等,分类对丘状反射体给出合理地质解释。研究结果表明: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梅山组一段发育4类丘状反射体,地质解释为生物礁、等深积岩丘和底辟构造3类地质体。生物礁为斑礁群和台地边缘礁,发育在古地貌高地的清水环境,跟周围地层相比具有同期地层厚度增大特点。斑礁群为中强震中频丘状地震相,分布在南部斜坡缓坡单斜型台地的高部位;台地边缘礁为强震中频扁平丘状地震相,主要发育在南部隆起碳酸岩台地边缘。单个生物礁外形呈丘状、凸透镜状,具有礁脊和礁沟,内部可见前积,翼间双向上超,顶、底强反射,轮廓清晰。垂直于古水深方向礁前比礁后陡,呈微不对称,平行于古水深方向礁体呈对称—微不对称。波阻抗反演显示礁顶底统一连续,斑礁群波阻抗值达到7kg/m3*m/s左右,台地边缘礁波阻抗值达到7.5kg/m3*m/s左右。等深积岩丘为中强震中连低频丘状地震相,分布在南部斜坡带单斜型台地台缘斜坡。等深积岩断面上呈丘状,丘与丘之间界线模糊不清,在平面上呈长条状,波阻抗值为5.8kg/m3*m/s左右,与生物礁显著区别。岩浆底辟显著特点是具有"根"。  相似文献   
123.
在东昆仑山脉西段祁漫塔格山中东部的尕林格南地区发育一套火山岩,调查显示火山活动爆发相→溢流相相间的韵律周期较明显,见由玄武质含火山角砾凝灰岩→玄武岩、玄武质凝灰岩→安山岩、安山质角砾凝灰岩→安山岩,以及安山质含火山角砾凝灰岩和安山岩质凝灰岩→玄武岩组成的4个韵律。根据研究区安山质火山角砾凝灰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222.2±2.1Ma,将该火山岩地层由前人划分的顶志留统—下泥盆统契盖苏组火山岩段重新厘定为上三叠统鄂拉山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该套火山岩属于亚碱性钙碱性系列岩石,具有富钾、同源岩浆演化的特点,并具弧火山岩和碰撞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为陆内造山作用下的产物,较好地记录了东昆仑祁漫塔格造山带在晚三叠世岩浆演化的地质信息。  相似文献   
124.
辽宁大隆矿区矿井巷道空气温度的数值模拟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深部开采带来的巷道内温度过高而没有对热量加以利用的问题,采用传热学、计算流体力学理论,对巷道围岩—空气换热系统进行了三维数值计算,研究了在渗流和无渗流条件下巷道内部温度场随巷道空气入口雷诺数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在巷道长度方向0~50m范围内温升不明显,超过50m后温度增加明显,并且随着长度增加温度相应增加;渗流情况下,巷道空气出口平均温度高于无渗流情况下巷道空气出口平均温度;渗流情况下,雷诺数在1.3×105~3.5×105、11.33×105~3.5×105间平均总传热系数大于无渗流情况下平均总传热系数。控制巷道空气入口雷诺数是解决巷道内温度过高和对热量加以利用的关键。以上结论为矿井热害的综合治理、基于巷道风热量利用的空气源热泵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5.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矽卡岩交代柱特征与深部找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国东部重要的铁、铜多金属成矿带,主要有矽卡岩型、层控矽卡岩型、斑岩型、矿浆型、玢岩型的铁、铜多金属矿床。在绝大多数金属矿床中广泛分布有钙质矽卡岩,根据矽卡岩交代柱特征可以把矽卡岩交代柱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岩浆期-矽卡岩阶段,主要由钙铁石榴子石、辉石等矿物组成,其中含有熔融包裹体,均一法平均温度950~1 300℃。因为在熔融包裹体中见有石榴子石、辉石、方解石、硅灰石、石英、钙长石及玻璃和碳酸盐熔体等残留物,成分复杂多变,而且熔融包裹体中辉石和玻璃的化学成分,与邻区的火山岩中的辉石及玻璃相比MgO、CaO高得多,而K2O、Na2O少,两者明显不同,故仍应属于矽卡岩的矿物。该阶段常伴有磁铁矿化及富铁矿浆,形成矿浆型铁矿床。其次为早期碱性交代-矽卡岩阶段和酸性淋滤-矽卡岩阶段,主要为液相包裹体,亦含流-熔融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50~580℃之间,根据液相包裹体分析成矿流体为H2O-NaCl-CO2型,成矿作用与沸腾关系密切,此阶段为本区铜、金多金属矿物沉淀期。总体分析,本区金属矿床应属透岩浆流体成矿体系。冬瓜山矽卡岩-斑岩型铜矿床和安庆铜矿床的成矿深度分别已达1 km以上和2.7 km(估算)。现今应重视矽卡岩和碱质蚀变(钾化和钠化)的广度和强度,可作为重要的深部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