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5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13篇
自然地理   4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31.
世界城市化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起于英国工业革命,伴随工业革命的发展,扩散到欧美大陆。二次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开始城市化进程,而欧美发达国家则步入郊区化发展阶段。随着经济持续增长,城市化水平(这里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不断上升,并成为衡量一国或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积极推进城市化有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由于国情不同,各国的城市化道路以及所面临的问题也不尽相同。本文在阐述世界城市化模式和城市化解决途径的基础上,总结出世界城市化对中国今后城市化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32.
城市居住小区环境归属感评价——以大连市为例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李雪铭  刘巍巍 《地理研究》2006,25(5):785-791
研究居民对居住小区环境归属感,进行定量评价并揭示其规律,可为指导城市小区规划设计提供依据。本文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大连市的居住小区进行调查,充分考虑评价因子的代表性和多层次性的特点,选取5项一级指标和25个单项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与地理信息系统软件Surfer 8.0相结合的方法,对大连市居住小区归属感进行初步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居住小区归属感的主要因子有舒适感、识别感、安全感、交流感、成就感;大连市居住小区归属感的整体评价较好,市内四区存在差异;归属感的高值区域分布在生态环境风景区、商务活动中心、靠近海岸线的地方及交通便利的地方。  相似文献   
33.
李雪铭  李明 《地理科学》2008,28(6):742-747
已有的城市人居环境评价研究大多基于"生存、生活需要"层次,从人的自我实现需要角度研究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未见报道。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信息时代下城市人居环境的人文因素内涵,构建一套体现人自我实现需要的城市人居环境指标体系。在国内首次将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模型应用在城市人居环境聚类分析中,根据聚类结果将中国主要城市人居环境分成四种类型,总结城市人居环境空间分布总体特征,归纳不同类别城市人居环境的特点并分析产生这种空间分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34.
依据城市生态学原理,从生产位、生活位和环境位构建综合衡量城市生态系统适宜度的指标体系和数学方法,以沿海25个城市作为分析样本,运用计量模型与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评价生态适宜度水平。结果表明,中国沿海城市生态适宜度具有较明显差异,城市生态系统适宜度与区域自然生态条件有关,也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及管理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5.
从人居环境系统视角出发,以大连沙河口区199个典型住宅小区为研究对象,实证探索了城市人居环境类型及空间格局。研究结果表明:1影响城市人居环境六大主因子为居住质量、邻里关系、自然环境、生活便利度、轻轨交通、教育医疗;2以六大因子与不同收入群体的人居活动交互作用为依据把大连沙河口区人居环境分为低收入群体——居住质量差型、中等收入——居住系统均衡型、高收入——居住质量高和公共设施良好型、高端人士群体——自然环境优越型,以及非自由选择分配住房的单位制居民——邻里关系密切型;3 5种城市人居环境类型"同质"集聚与"异质"集聚并存,形成以海岸线三圈层结构为主的南高北低态势,辅以中东部商圈高收入居住区,中西部混合异质区的复合圈层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36.
辽南大莲泡是形成于冰后期的一个现已干涸的小型山间湖泊。对大莲泡沉积物粒度作一般分析,并用对应因子分析法作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大莲泡沉积物粒度分布主要受入湖的沟谷泥石流、河流和湖泊沉积作用控制。即下层以泥石流沉积为主;中层以湖泊沉积为主;上层以河流作用为主。据此并结合孢粉分析资料(主要以湿生沼生和旱生、盐生草本孢粉带更替为依据),初步恢复了大莲泡沉积环境的演变过程。全新世高海面在辽南地区是存在的,大莲泡与海相通的特殊位置及地层特征和孢粉特点揭示在全新世气候最适宜期海水在涨潮时曾作过短暂的停留,高海面在渤海沿岸出现位置不超过现代海面之上5m。  相似文献   
37.
本文通过野外调查资料和实例,证明了鸭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类开发活动已经对河口地貌的演变产生了影响;阐述了近期人类活动对资源、环境问题的影响,提出了协调鸭绿江三角洲地区人地关系的几条建议。  相似文献   
38.
辽东半岛南部一滨海黄土剖面的孢粉分析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辽南地区滨海土孢粉分析结果表明,滨海黄土是寒冷、半干旱气候环境条件下的产物,末次冰期低海面时渤海裸露的海底沉积物是本区黄土的一个重要物源。  相似文献   
39.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及其普及,人类生存的地理空间环境也受到了网络化影响,形成一种虚拟空间环境。论文基于问卷调查法,以大连市为例,借助SPSS统计软件对不同调查区虚拟空间环境下的城市人居活动进行比较分析,并研究其空间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虚拟空间环境对城市人居活动的影响日益突出,并与现实地理空间下人居活动存在一定的补充与替代性;在各区层面上,居民的网购频率、网购花费、远程工作和学习频率、以及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和联系等人居活动的空间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40.
从人居环境研究的迫切性和重要性着手 ,论述人居环境与地理学之间的相互关系 ,地理学为人居环境研究服务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