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7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1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篇 |
大气科学 | 9篇 |
地球物理 | 23篇 |
地质学 | 10篇 |
海洋学 | 33篇 |
综合类 | 1篇 |
出版年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2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1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2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1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1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本文是在对中国东部地电台站受干扰情况进行调查统计的基础上,运用均匀半空间电场分布的基本原理,推导出了符合目前台站精度要求的各种工业游散电流干扰源避开距离的计公式;避开距离是干扰源漏电等效电流强度的线性函数,并与所要求的信噪比,供电极距的长度成正比,与工作电流 I_0成反比。文章讨论了公式中各个因子的含义及取值方法,最后结合实际情况,举例说明了应用该公式的方法。 相似文献
42.
43.
44.
塔里木盆地桑塔木油气田低阻油气层形成机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综合研究了低阻油气层的测井、地质、测试、化验分析等资料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低阻油气层的形成条件,认为岩性、矿化度、孔隙结构、束缚水含量、导电矿物、填(胶)结物、泥岩夹层和泥浆性能等是直接影响形成低阻油气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5.
46.
47.
长江河口及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铁溶解和磷释放活性的动力学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溶解动力学实验及活性连续体模型表征了长江河口至东海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铁(Fe)和磷(P)的活性。通过动力学数据拟合得到了活性组分的理论含量m0和表观速率常数k。结果表明,Fe(Ⅱ)普遍存在于表层沉积物中,这应是高活性有机络合态Fe(Ⅲ)絮凝/沉淀到沉积物中后快速还原的结果。沉积物中黏土及总有机碳(TOC)含量对Fe(Ⅱ)的m0及其k值起重要控制作用。从长江河口至邻近海域沉积物中Fe(Ⅱ)均以FeCO3形态为主,FeCO3的溶解及与之相结合磷(主要为交换态P和自生P)的释放导致Fe(Ⅱ)和P具有相似的溶解动力学特征。与吸附于Fe(Ⅱ)矿物相的P相比,与Fe(Ⅱ)矿物相共沉淀的P的m0较高,但k较低。与TOC含量较低的粗粒沉积物中的Fe(Ⅲ)相比,TOC含量较高的细粒沉积物中Fe(Ⅲ)的m0值较小,但k值较大。以上特征是Fe不同的氧化还原过程导致的。Fe(Ⅲ)氧化物的含量(m0)和活性(k)总体上控制着与之相结合P的含量(m0)及溶解活性(k)。虽然传统活性Fe形态分析未能揭示出长江河口沉积物中活性Fe的富集作用,但溶解动力学表征结果表明,Fe的絮凝/沉淀导致河口沉积物中活性Fe的明显富集,且该过程主要发生在盐度明显增加的低盐度河口区。 相似文献
48.
49.
50.
吉林中部漂河川镁铁-超镁铁质杂岩带的特征:对华北东北缘构造带性质和演化的约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漂河川镍矿的辉长岩锆石SHRIMPU-Pb定年给出了222Ma±8Ma的年龄,表明其形成于晚三叠世。研究结果表明,该岩体不属于蛇绿岩的成员,而是热侵位的镁铁—超镁铁质岩,侵位时代在区域性的变质变形事件之前。结合地球化学资料、相邻地区的大地构造相及热年代学的研究结果,认为区域上的造山作用主幕很可能发生在中生代,而不是原来认为的二叠纪末。漂河川和相关地区的镁铁—超镁铁质岩应该形成于碰撞造山之前,很可能属于大陆边缘裂谷性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