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54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62篇
海洋学   81篇
综合类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对冲绳海槽北部80个表层沉积样品中放射虫进行的定量研究表明,其丰度和分异度西北部低,东南部高,由西北向东南递增;从西北陆架到东南海槽放射虫分布可分为陆架低值区,海槽边缘中值区和中央高值区,放射虫的组成以泡沫虫目占绝对优势,总体面貌为热带大洋暖水动物群,沉积物中放射虫的分布与现代表层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和变化趋势一致,但与营养盐和实级生产力的分布呈负相关关系;同时,放射虫的分布又与研究区的海流和水团有密切关系,其中黑潮对其有控制性影响,沉积物类型极大地影响着放射虫的分布,放射虫的丰度和分异度明显地随粒度的增大和陆源物质含量的增加而减小,此外,放射虫的分岂有此理也显示了与沉积物中火山物质含量的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2.
利用AMS^14 C年代测试、氧同位素分析和浮游有孔虫分析重建了冲绳海槽北部陆坡DOC-42孔约44cal.kaBP以来的古海洋环境演化记录。DOC-42孔沉积速率整体较低,呈明显的阶段性变化:在氧同位素3期和LGM期间沉积速率相对较大,分别为7.3和14cm/ka;末次冰消期以来的沉积速率则显著降低,与冲绳海槽冰后期沉积速率高于末次冰期明显不同;自约6.4cal.kaBP以来,沉积物堆积作用基本可以忽略,表明了受黑潮入侵引起的中国东部陆架环流体系的改变,岩心所在区域的沉积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浮游有孔虫氧碳同位素、转换函数古温度和低温、低盐特征种Globigerina quinqueloba等一致反映了冲绳海槽北部在氧同位素3期早期约37.5~44cal.kaBP期间存在明显的低温、低盐阶段,表明该期间冲绳海槽北部的沿岸冲淡水影响明显加强,而在氧同位素3期晚期该区可能受到了黑潮暖流的影响。此外,浮游有孔虫Pulleniatina obliquiloculata与氧同位素记录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表明它是冲绳海槽末次冰期以来的一个可靠的海洋环境指标。  相似文献   
163.
A 700-year record (1.0–1.5 a resolution) of the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 (EAWM), based on grain-size analysis and AMS14C dating of Core EC2005 from the inner-shelf mud wedge of the East China Sea (ECS), was compared with the Dongge stalagmite δ18O record during the mid-Holocene. The upper muddy section of Core EC2005 has been formed mainly by suspended sediments derived from the Changjiang (Yangtze) River mouth since 7.3 ka BP. High precipitation and a strengthened EAWM might have played key roles in the high sedimentation rate (1 324–1 986 cm/ka) between 5.9–5.2 ka BP. The EAWM strengthened when the Asian summer monsoon weakened, especially around 5 500 a BP, which corresponded to a worldwide cold event. The EAWM during the mid-Holocene show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solar periodicities at 62 and 11 a. The 5 500 a BP cold event might be resulted from orbital forcing and changes in solar activity.  相似文献   
164.
海洋沉积物中浮游有孔虫壳体重量同时受到上层海洋钙化过程和深海碳酸钙溶解作用的影响,是一种潜在的古海洋代用指标。基于全球大洋表层沉积物的指标现代过程校准,发现当深海碳酸根离子饱和度<20μmol·kg-1,溶解作用开始显著影响浮游有孔虫壳体重量。易溶种的壳体重量对碳酸根离子饱和度的响应更加敏感,可以作为可靠的深海碳酸根离子饱和度代用指标。当深海碳酸根离子饱和度>20μmol·kg-1,浮游有孔虫壳体重量可反映其钙化程度。基于该指标的古海洋学研究揭示了冰期旋回中浮游有孔虫钙化过程主要响应海水碳酸盐系统和温度变化;上新世以来太平洋深海碳酸根离子饱和度演化主要受控于海平面、南大洋冰盖/海冰和全球温盐环流变化。浮游有孔虫壳体重量指标为探索海洋碳循环演化提供了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