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7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144篇
海洋学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华南广泛发育新元古代岩浆岩,深入了解这些新元古代岩浆岩的成因对研究区域大地构造及其在Rodinia超大陆的聚合一裂解演化中的作用有重要意义.目前学术界对这些岩浆岩的成因及其大地构造意义还存在很大的分歧.我们在系统分析华南新元古代玄武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这些玄武质岩石的原始熔体成分和熔体温度,探讨其地幔源区的组成和热结构,为其形成的构造背景提供新的约束;结合近期发表的各种地质观察资料和玄武质岩石的研究结果,提出了华南晚中元古代.新元古代中期从造山运动到陆内裂谷的地球动力学演化的模型.  相似文献   
142.
粤北白垩纪基性岩脉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   总被引:174,自引:23,他引:174  
对粤北白垩纪基性岩脉进行了系统的年代学、元素和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基性岩脉主要形成于-140Ma、d-105Ma、-90Ma三个阶段,其化学成分以拉斑质玄武岩为主,高的εNd(T)值(+5)表明其母岩来源于一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长期较亏损的地幔源。  相似文献   
143.
南口-古崖居中生代双峰式岩墙群形成机制的地球化学制约   总被引:43,自引:4,他引:43  
京北南口至延庆古崖居出露了一套延伸40km、由钾玄质岩石和花岗石组成的双峰式岩墙群。报道了岩墙群的同位素年龄,其K-Ar年龄为114-120Ma,Rb-Sr年龄为128Ma。对南口双峰式岩墙群的17个代表性样品进行了系统的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酸性岩墙和基岩墙是同时来自两个独立的岩浆房,岩浆来自EMI型富集地幔。在此基础上,用岩浆不混熔的双扩散对流模式解释了两个层状岩浆房的形成,正是它们同时为双峰式岩墙群提供了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144.
主 编:涂光炽 副主编:李献华 彭平安 赵振华 裘愉卓 常务编委:沈承德 夏斌 徐义刚 朱炳泉 肖贤明 杨秋剑(专职) 编 委:傅家谟 高山 耿安松 洪业汤 蒋志 李献华 林杨挺 刘丛强 刘东生 卢焕章 欧阳自远 彭平安 裘愉卓 沈承德 沈其韩 孙敏 孙世华 孙晓明 涂光炽 王京彬 吴福元 夏斌 肖贤明 徐义刚 杨秋剑 曾贻善 赵振华 郑永飞 周新民 朱炳泉  相似文献   
145.
李献华  刘颖 《矿物学报》1996,16(2):169-177
S型花岗岩中含有残留锆石并经历过后期Pb丢失事件是一个较普遍的现象,这使得其锆石U-Pb体系呈现出复杂的多阶段演化特征,虽然离子探针对各种复杂锆石U-Pb体系定年最为有效,但因其昂贵的成本使其应用受到限制,目前较为常用的仍是常规化学-质谱分析方法,在现有实验Pb本底水平上恰当地选择单颗或多颗粒锆石进行分析,是获得高质量U-Pb年龄数据的关键,桂北三防岩体含有残留锆石并经历过期Pb丢失事件,使其锆石  相似文献   
146.
南海珊瑚TIMS U-Th和14C年代学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本实验室建立起来的TIMS U-Th 定年方法,测定南海一些全新世珊瑚的TIMS U-Th年龄,并同时测定其14C年龄,建立这两种年龄结果的校正关系,探讨南海全新世珊瑚高精度年代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7.
南海第四纪海水Sr同位素组成演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分析了南海NS90-103孔沉积物中浮游有孔虫Sr同位素组成,获得南海240ka以来海水 ̄87Sr/ ̄86Sr演化曲线。结果表明,240ka以来南海海水 ̄87Sr/ ̄86Sr比值呈较大幅度的脉动式波动,幅度一般在±0.000070以上;南海的半封闭性,高Sr通量和高 ̄Sr/ ̄86Sr比值的河流输入以及南海较高的沉积速率导致了这种大幅度脉动式海水Sr同位素变化。  相似文献   
148.
本文报道桂东南大容山-十万大山花岗岩带浦北岩体(东北带)、旧州岩体(中部带)和台马岩体(西南带)全岩的主、微量元素、Sr-Nd同位素和锆石的LAM-MC-ICPMS原位Hf同位素分析结果。岩石学及元素地球化学结果显示:上述三个岩体为典型S型花岗岩;高I_(Sr)(>0.721)和低ε_(Nd)(t)(-13.0~-9.9)意味着它们可能来自古老地壳的重熔。岩浆结晶(~230Ma)锆石的ε_(Hf)(t)值主要集中在-11~-9,相应的T_(DM2)模式年龄为1.9~1.8Ga;少数结晶锆石的ε_(Hf)(t)值逐渐升高到-4.5,T_(DM2)降低为~1.5Ga。捕获锆石(1681~384Ma)的的ε_(Hf)(t)值分布在-17.1~ 3.4,T_(DM2)主要集中在2.4Ga、1.9Ga和1.5Ga。大部分岩浆结晶锆石ε_(Hf)(t)值与根据"全岩ε_(Nd)(t)值和‘地壳Hf-Nd相关’预测值"基本一致,表明平均地壳存留年龄为1.9Ga的地壳是最重要的物源区。部分岩浆锆石与捕获锆石具有相同的T_(DM2)~1.5Ga,表明平均地壳存留年龄为1.5Ga的物源区参与了该花岗岩带的形成;由于缺少T_(DM2)>2.0Ga的岩浆锆石,少量平均地壳存留年龄为2.4Ga的再循环地壳物质参与了该花岗岩带的形成。因为缺少显著幔源特征的高ε_(Hf)(t)值锆石,本文认为地幔物质基本没有参与该S型花岗岩带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9.
Many of the Yanshannian intermediate-acid intrusive rocks related to Cu-Au mineralization in the Eastern Yangtze Block are characterized by high Al2O3, Sr contents, while low in Y, Yb contents, thus with high Sr/Y, and La/Yb ratios, and variational isotope signatures in particular, e.g. εNd(t) = -11.92-1.96, (143Nd/144Nd)i = 0.5120-0.5125, TDM = 0.70-1.71 Ga,(87Sr/86Sr)i = 0.7043-0.7076.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rocks suggest that: (1) these rocks are geochemically similar to adakite, which might have been stemmed from the partial melting of thickened basaltic lower crust due to basalt underplating; and (2) the high pressure (1.2-4.0 GPa) and high temperature (850-1150℃) surroundings of the lower crust favor both the fluid and adakite-like magma to generation. Not only can the adakite-like magma carry abundant fluid and Cu-Au ore-froming materials, but also can it bring them to the shallow part with ease and contributes to the Cu-Au mineralization.  相似文献   
150.
SHRIMP锆石U-Pb年龄测定结果表明,赣南全南正长岩的形成年龄为(161±4)Ma。受地壳混染影响程度最低的正长岩样品具高钾(K2O/Na2O≥1)、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轻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Nb/La≈1.4、Nb/Th≈15)、εNd(t)≈+3.4的特征,属板内“裂谷型”钾质碱性岩(和桂东南地区侏罗纪正长岩类似),而明显不同于“岛弧型”钾质碱性岩。上述结果以及区域岩浆岩组合特征表明,华南内陆侏罗纪的构造环境类似于板内裂谷或“盆岭构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