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1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45篇
海洋学   25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71.
爆炸应力波作用下分支裂纹动态力学特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清  张茜  李晟源  谢建文  孟宁宁 《岩土力学》2011,32(10):3026-3032
应用爆炸加载的透射式动焦散线测试系统,分析了平板中预制贯通裂纹在爆炸应力波作用下端部衍生分支裂纹及爆炸主裂纹的扩展规律。预制贯通裂纹面在压缩应力波及反射拉伸波作用下表现出明显的张开和闭合交替变化,预制贯通裂纹减弱了爆炸主裂纹的动态扩展行为,爆炸主裂纹难以穿过预制贯通裂纹继续扩展。分支裂纹是爆炸应力波在预制贯通裂纹端部衍射效应形成应力集中而衍生、起裂、扩展,其开裂角与预制贯通裂纹、爆炸应力波入射角密切相关,分支裂纹尖端沿着最大能量释放率方向起裂,逐渐平行于最大主应力的方向稳定扩展,中后期扩展多表现为复合型断裂。爆炸分支裂纹的动态应力强度因子、扩展速度低于爆炸主裂纹,获得了分支裂纹起裂韧度为0.50~0.65 MN/m3/2、止裂韧度为0.25~0.35 MN/m3/2。  相似文献   
72.
岩溶碳汇的主控因子——水循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精确地计算岩溶碳汇量,有助于全球碳循环模型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因而在实际工作中,排泄量和HCO-3质量浓度是岩溶碳汇监测评价的主要指标。选取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板寨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自动化在线监测技术,获取了该域排泄量及水化学指标的实时监测数据。对比分析暴雨期、无或弱降水期以及枯水期等不同降水条件下HCO-3质量浓度、流域排泄量及岩溶碳汇量的动态过程曲线,发现流域排泄量与岩溶碳汇量呈良好的正相关关系,而与HCO-3质量浓度则呈负相关。这说明相比地下水中HCO-3浓度,流域排泄量才是影响岩溶碳汇的主控因素,同时也说明水循环方式是影响岩溶碳汇的主控因子,即流域排泄量愈大,流域内岩溶作用对大气CO2形成的“汇”值愈大。  相似文献   
73.
武汉月湖沉积物不同形态氦含量与转换途径的垂直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描述了2005年6月月溯4个采样点沉积物不同形态氮含量、净硝化速率、净氮矿化速率与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垂直分布.亚表层(5·10cm)交换态No3-N含量最高,而有效态氮与交换态NH4 .N含量最低,故具临界意义.有效态氮多以交换态NH4 -N的形式贮存于表层(O-5com)与底层(>10cm),且底层含量较高,这种分布与缺氧状态有关.表层沉积物总氮和有机态氮含量、净硝化速率、净氮矿化速率与硝酸还原酶活性均高,间隙水中NH4 -N浓度亦取峰值,而溶解态NO3-N浓度最低,据此提出氮循环的基本过程:有机态氮经矿化与硝化产生NH4 -N与N3--N,同时导致有利于NH4 -N生成的缺氧状态,并促使部分No3--N异化还原为NH4 -N,二者共同构成表层间隙水中丰富的NH4 -N源.总之,富营养化湖泊表层沉积物富含有机态氨.故为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最为活跃的层面,而NH4 -N则为最具有效性且含量最高的形态.  相似文献   
74.
重庆地区石笋沉积速率与古气候意义初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选取了重庆南川市梁天湾洞、丰都县水鸣洞相对沉积较快的两根石笋,通过TIM S- U测年数据进行平均生长速率计算,再结合其氧、碳稳定同位素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重庆地区末次冰期晚期以来石笋沉积速率与沉积特征、稳定同位素存在一定联系: 氧同位素偏轻,降水较多,石笋沉积颜色较浅,沉积速率较快;反之亦反。但石笋生长速率最快的时期并非总是氧同位素最偏轻、气候最为湿润的时期,可能因为除了温度、降水、植被的影响外,还受到其它因素的干扰,如洞穴岩层滴水管道条件的变化等。因此,石笋生长速率与稳定同位素的关系极为复杂,不能简单地一一对应,且以石笋生长速率作为古气候研究的替代指标还需谨慎。   相似文献   
75.
硬玉岩是一种较为少见的高压低温变质岩,不仅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也是一种名贵的玉石材料。本文对产于哈萨克斯坦卡拉干达州伊特穆伦矿区的硬玉岩进行了岩相学观察和矿物化学成分分析,并与缅甸、俄罗斯和危地马拉的硬玉岩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哈萨克斯坦硬玉岩主要组成矿物为硬玉、绿辉石以及少量方沸石和钠沸石,具有粒柱状变晶结构,硬玉矿物的平均化学成分为w(SiO2)=58.38%,w(Al2O3)=21.88%,w(Na2O)=12.69%,w(CaO)=3.40%,w(MgO)=2.58%,w(FeO)=0.29%。不同产地样品中绿辉石和硬玉的SiO2含量相差不大。哈萨克斯坦样品中绿辉石Na2O和FeO的含量略低于缅甸、俄罗斯和危地马拉,MgO和CaO稍高于其它3个产地,硬玉MgO和CaO略高于其它3个产地。  相似文献   
76.
转rhG-CSF基因鱼腥藻的重组基因及蛋白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取质粒进行PCR和酶切鉴定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基因成功转入鱼腥藻7120中,并用酶联免疫方法测得转基因鱼腥藻7120-G-CSF中G-CSF蛋白在第21d表达量达到最大。对转基因蓝藻的生长曲线、叶绿素a含量测定结果表明,rhG-CSF基因转化蓝藻后,对蓝藻前中期的生长影响不大,但21d后生长速度下降,同时外源蛋白表达也达到最大值,这有利于转基因藻的大规模培养。  相似文献   
77.
78.
呼伦贝尔半干旱草原区化探方法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内蒙呼伦贝尔半干旱草原区的区域化探方法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排除风成沙干扰的取样层位和粒级,开展水化学测量也取得了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79.
高沉积速率、构造活动发育和高热流值3个重要地质条件促使了冲绳海槽广泛发育泥火山、气烟囱等烃类流体渗漏构造,前人对该类泥火山及气烟囱的地球物理特征做过较多的研究,但是鲜有研究从地球化学角度揭示渗漏流体来源及形成机制。本研究通过对东海冲绳海槽中部泥火山发育区2个泥火山站位开展海底钻探取样,获取浅表层60 m沉积物并开展孔隙水烃类浓度、甲烷稳定碳、氢同位素研究。通过分析发现,18-01孔孔隙水顶空烃类比值C_1/C_2为960.53~1 120.75,甲烷稳定碳同位素(δ~(13)C_(C H4))为-36.07‰~-56.60‰V-PDB,甲烷稳定氢同位素(δD_(CH4))为-163.94‰~-237.81‰V-SMOW;在18-05孔,孔隙水顶空烃类比值C1/C2为1 064.66~1 546.74,δ13CC H4为-36.10‰~-62.92‰V-PDB,δD_(CH4)为-122.86‰~-282.09‰V-SMOW。系统分析2个站位甲烷气源均为热解成因或以热解成因为主的混合成因。综合分析2个站位泥火山及气烟囱发育的地质背景以及高通量甲烷渗漏的特征认为,深部地层中有机热解成因甲烷流体是通过断层、气烟囱等运移通道,在流体超压的驱动下渗漏、扩散至浅表层地层中,并在海底形成了泥火山以及羽状流等构造。  相似文献   
80.
深海环境泥火山活动为甲烷从深部向浅部迁移提供了搬运介质和通道,泥火山附近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具有独特的形成过程和富集规律。泥火山型水合物资源潜力和环境影响的理论假设已被提出,而在工程实施阶段的论述相对较少。本次研究通过调研世界范围内典型海域泥火山-天然气水合物系统研究进展和赋存规律,结合我国海域泥火山的调查成果,归纳出泥火山型天然气水合物赋存地质模型。之后分析该模型组成要素的地质记录,获得识别泥火山型天然气水合物的3G异常标志,总结出该类型水合物实用的勘探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