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32篇
测绘学   99篇
大气科学   35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59篇
海洋学   76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生化需氧量溶解氧(BOD5 DO)是反映水体有机污染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而这些指标的浓度变化与水体温度有着密切关系。因此,研究三者之间的耦合数学模型,可以反映水体BOD5 DO迁移分布的规律。文章建立了三者垂向一维耦合数学模型,并给出了稳态情况下精确解的数学表达式且讨论了三者之间的关系,解决了求任意深度在温度影响下BOD5 DO的浓度值,同时还给出了耦合模型非稳态情况下的求解方法。  相似文献   
102.
冀北坳陷位于燕山褶皱带中段,面积约7000km~2,沉积了巨厚的中一上元古界海相碳酸盐岩夹碎屑岩地层,总厚度愈8000m。生油岩层系多,厚度大,有下马岭组、铁岭组和洪水庄组三套好烃源层,高于庄组和雾迷山组两套较好烃源层。有机质类型好,有机质主要为Ⅰ~Ⅱ_1型。有机质丰度高,下马岭组和洪水庄组页岩 TOC 高达2.39%~2.84%,铁岭组和高于庄组碳酸盐岩 TOC 可达0.31%和0.23%。古地温低,有机质热演化程度相对较低,雾迷山组及上覆地层多处于生油阶段。区内已发现油苗点76处,油苗以液态原油为主,均具有原生特点,蓟县系油苗中微量元素同位素年龄测定为1253±220Ma。冀北坳陷内党坝凹陷面积3100km~2,原始有机质丰度高,生烃强度大,已发现三个遭到破坏的古油藏。党坝凹陷有中生界和古生界作盖层,对油气保存十分有利,是寻找中—上元古界原生油气藏的最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03.
李欣  李树文  王树根  任伟中 《测绘科学》2011,36(5):209-210,233
高速公路边坡是高速公路设计和建设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稳定性对道路交通的安全运行及公路沿线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分析目前岩土工程物理模型变形测量方法的基础上,将数字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应用于某高速公路边坡模型的变形测量中,所测位移场规律与试验中出现的现象一致,测量精度能够满足模型变形测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4.
国际合作是NGA完成自身使命任务、组织领导测绘与地理信息产品生产和服务的重要途径之一。阐述了NGA开展国际合作的目的和意义,归纳总结了合作的四种主要形式,简要介绍了NGA对合作项目的管理情况,并对目前最重要的国际合作项目(多国地理空间合作生产项目MGCP)进行了详细介绍。在此基础上,就如何以国际合作推动我国的测绘与地理信息产品生产,提出了几点启示建议。  相似文献   
105.
随着高速公路运营时间的延续,受当时的经济、技术水平限制,未采取有效防治措施的众多高边坡,变形逐渐显现,严重威胁高速公路的行车安全。采取应急加固措施、查清边坡岩土工程条件和病害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高边坡病害治理方案并加以实施,是确保山区高速公路边坡稳定和高速公路运营安全的需要。正是如此,某高速公路高边坡病害经鼓胀、破损坡面喷射混凝土和边坡平台裂缝灌浆封闭应急处置和"坡体局部加固+坡体排水"治理,边坡病害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06.
浙江长兴“金钉子”灰岩Re Os富集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浙江长兴煤山D剖面二叠—三叠"金钉子"灰岩样品Re-Os同位素、主微量元素和有机碳测定,对不同层位灰岩的沉积环境进行了判别。通过分析灰岩主微量元素、有机碳与Re、Os含量的相关性,探索性地研究了灰岩中Re、Os富集机制。研究发现,灰岩中Re、Os的富集主要受氧化还原作用影响,Re只有在还原环境下,才会被灰岩中的有机物富集,此时灰岩中Re含量较高,适用于Re-Os同位素定年,而Re在氧化环境下很难被灰岩中有机质富集。Os在还原环境下同样被有机质富集,但氧化环境下,部分Os也可以被灰岩地层中含铁、铜等自生矿物吸附富集,含铁、铜等自生矿物Os同位素比值可以代表沉积时海水Os同位素特征。Re、Os在灰岩中的富集机制研究对于将Re-Os同位素应用于灰岩地层精确定年及古环境示踪具有重要意义。Re、Os在不同氧化还原条件下的富集差异导致了还原环境沉积的灰岩中187 Re/188 Os要大于氧化环境灰岩中187 Re/188 Os,灰岩中187 Re/188 Os变化对研究古海洋沉积氧化还原环境可能具有一定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7.
pg-ng级Os同位素热表面电离质谱高精度分析测试技术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随着Os同位素在地质学领域定年与示踪的广泛应用,对分析测试精度和检出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利用热表面电离质谱负离子模式(NTIMS)对Os O-3进行测定,通过试剂纯化、器皿清洗等前处理步骤的优化保证了超低的化学流程空白和获得灵敏而稳定的仪器测量信号,建立了高精度pg-ng级Os同位素分析测试方法。采用逐级剥谱法扣除氧同位素干扰,采用内标迭代法按照指数规律对仪器的质量歧视效应进行校正,全流程Os空白为0.41 pg,1 pg的190Os计数约85000 cps,质量分馏系数在0.1%以内。pg级Os采用离子计数器动态跳峰扫描模式进行测量,187Os/188Os值测量精度小于在0.2%以内;ng级Os采用法拉第杯静态接收模式采集信号,187Os/188Os值测量精度在0.005%以内。经国际上Os同位素标准溶液N2、JMC以及国家一级Re-Os同位素标准物质JCBY的验证,分析精度达到了国际同类实验室先进水平。本方法具有低空白、高灵敏度、高精度的特点,可为地质学研究提供高精度Os同位素数据。  相似文献   
108.
俞嘉臻  张显涛  李欣 《海洋工程》2022,40(5):98-110
由于沿海区域的限制以及愈加严重的环境污染,渔业养殖正从近海走向深远海。深远海海域的海况更加恶劣,给养殖装备的设计与性能评估带来新的挑战。为解决该问题,对极端波浪与养殖装备网衣结构的相互作用开展研究。基于waves2Foam建立数值波浪水池,极端波浪模拟采用基于NewWave理论的聚焦波模型,网衣结构模拟采用多孔介质模型,并通过与Morison模型计算的网衣受力等效分析,获得多孔介质模拟网衣结构阻力系数的直接估计方法。然后将多孔介质模型嵌入waves2Foam中,开展聚焦波与网衣结构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同时开展水槽试验,验证数值模拟的准确性。基于数值模拟结果,系统地分析了不同网衣密实度及不同波浪参数下网衣结构的升阻力特性以及网衣结构对波浪场的扰动规律。研究表明:聚焦波波峰幅值和网衣密实度对网衣结构的升阻力影响较大,且升力峰值出现在阻力为0的时刻;网衣结构对聚焦波的时空演化特性有影响,改变了聚焦波波形。  相似文献   
109.
校园是师生活动的主要场所,为研究不同下垫面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在广东海洋大学湖光校区选取三种不同性质的下垫面,开展夏季小气候观测与数值模拟。利用 Origin、SPSS 和 ENVI met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研究结果表明:(1)在校园现有的绿化和建筑布局下,风对小气候的影响较大;夏季无降水时,通风条件差的少遮荫草地温度高、湿度低,舒适感较差。(2)合理密植高大的绿化林,可以有效降低夏季地面温度。(3)ENVI met 模型在热带稳定变化的天气条件下模拟效果较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校园内区域小气候特征,其模拟结果可为校园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化和师生出行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0.
李欣 《地理学报》2022,77(6):1475-1489
识别和分析城市多中心结构的空间形态,对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对引力模型的多中心综合实力参数和距离参数测定方法进行优化,首先将能够反映居民对空间结构感知体验的空间句法可达性,与人口经济和社会活动空间分布结合构建评价体系,定量计算多中心综合实力;然后将能够表达居民出行轨迹空间特征和偏好规律的词向量相关性,作为距离参数引入引力模型;最后计算引力强度并划分势力范围,对多中心发展目标的现实演化状态进行分析和评价。通过对比实验发现:优化引力模型与传统引力模型分析的势力范围存在一定差异,经空间统计和实地调查验证,优化模型对多源数据的运用更充分,考虑的因素更全面,其空间形态分析结果较为准确;从识别与规划多中心势力范围差异看,二者在郑州市核心城区的势力范围较为相似,均为早期规划或自然演化形成的已建成多中心,而部分外围多中心的识别与规划位置不同,空间形态差异明显,为未建成多中心,还远未形成其应有的分散疏解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