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4篇
地球物理   58篇
地质学   14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速度分布和界面位置的联合反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松林  吴宁远 《地震学报》1997,19(4):383-392
提出了横向非均匀介质中由地震波走时资料同时反演介质速度分布和界面位置的方法.计算中,由于变步长技术和线性内插技术(包括理论走时和偏导矩阵的线性内插)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运算速度.与国内目前流行的同类程序相比,运算速度快5倍以上.而且,在界面位置的反演中,除反射波外,还考虑了透射波走时对于界面位置的偏导数,从而充分利用了各类透射波资料中所含界面位置的信息,加快了收敛速度.数字模拟实验和实测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了该方法和程序的有效性及实用性.   相似文献   
62.
同态反褶积技术可把时间域中褶积组合的信号转换成倒频(quefrency)域中的求和信号,因而在信号分离方面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笔者利用该方法消除地震记录中的浅层效应。文中对该方法经常遇到的三个问题,即相位模糊问题,信号的有限带宽问题及混合相位问题进行了讨论。这些问题可分别通过“自适应数值积分法”,频率变换及信号指数加权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63.
压力平衡钻进引用到金矿钻探中来,这是首次,山东所的同志作了一些测试探索,值得在金刚石绳索取心钻探复杂岩层中引用。  相似文献   
64.
长应力波对于深部隧道衬砌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力波与隧道衬砌的相互作用问题为岩石力学的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得到圆满的解决。对于考虑介质与结构弹塑性性质的课题,解析解更难以求得。研究表明长波与深地下硐室的作用问题可以用拟静法解答。本文用拟静法研究了考虑岩体塑性性质时长纵波与地下硐室的相互作用问题。并获得了确定长应力波对于隧道支护作用的解析解。  相似文献   
65.
用速度和界面联合反演方法对海原深地震反射资料进行了重新处理. 通过迴折波以及断层面反射波的走时反演, 确定了深度为10 km以内海原断裂几何形态及断层内和围岩的速度结构. 观测资料表明, 桩号从37~39 km这两千米的范围内, 观测地震图的振幅大大衰减,表明断层在地下有相当的宽度. 结果表明,在海原断裂以北, 基底面由西南向东北隆起, 形成一个平缓的大单斜, 在西安州附近中生代褶皱基底深约3km, 向东北方向逐渐变浅. 在海原断裂以南, 在西华山和南华山之间的盆地内, 褶皱基底深约2 km, 向西南方向逐渐变浅. 断层在深度为3 km以内的倾角约70;在深度为3~10 km范围内的倾角约60. 从本文结果及其它多方面的引证, 我们认为海原断裂从地表到地壳10 km深处均处于陡立状态.   相似文献   
66.
三峡库区蓄水后,大量库岸滑坡发生复活变形,为研究滑坡随库水位升降的变形特征和机制,以库区典型直线形滑面形态滑坡为地质原型,概化设计了大尺度离心模型试验,通过模拟两个水位升降过程,布设高速相机和传感器,获取了滑坡变形演化全过程高清影像、孔压和土压?时间变化曲线,可得以下研究结果:在水位首次下降时,孔压和土压逐渐减小,当下降15 min后滑坡发生整体蠕滑变形,首先是前部产生横向张拉裂缝,中后部则是以竖直位移为主的蠕滑压密变形过程,水位停止下降2 min后变形停止,表明变形对库水位变化具有一定滞后性;当水位再次下降时,前部沿原破裂面再次下滑并失稳,中后部则无变形,变形演化具有典型牵引式特征。在库水首次入渗滑坡时,坡体孔隙水压力对库水位升降具有明显的滞后性,而在下一次水位升降过程中,这种滞后性明显减弱。该类滑坡受水位下降的动水压力效应影响较大,在滑坡变形过程中,中后部滑体变形在竖直方向的蠕滑压密行为使得中后部稳定性有所提高,因此,在后期蓄水过程中不再发生变形,试验现象与实际库岸滑坡吻合。试验揭示了三峡库区该类滑坡在水位升降条件下的变形破坏模式及长期演化趋势,为库区地灾防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7.
虽然华北地区属于克拉通类型的地质单元,然而在其地壳内部,尤其是东部地区的地壳内,低速层相当发育。这些低速层多位于上地壳底部15~25 km的深度范围内。同活动造山带内的低速层相比,华北地区的壳内低速层表现出明显不同的特点。壳内低速层水平延伸尺度不大,互相之间不太连接。同时,低速层内外速度差较小,大都小于5%。考虑到华北盆地岩石圈底部的热侵蚀作用和地壳的热状态,认为部分熔融是产生壳内低速层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8.
昆仑山口断裂的通道波观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藏高原位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碰撞的结合部位,地震活动十分强烈,近年来多次发生大地震。2001年11月14日青藏高原内部的昆仑山口断裂带西端发生8.1级强烈地震,这是我国大陆近50年来最强烈的一次地震。该地震造成的地表破裂长达300余千米,最大水平错距达5~6m,因此,昆仑山口断裂是观测断层通道波的极好场所。为了进行地震断裂通道波的观测及研究昆仑山口断裂带的几何参数和力学性质,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于2002年3月下旬~4月中旬在震区布设了一条地震测线,记录到余震800多次。通过昆仑山口断裂带的断层通道波的观测获得了断层通道波的清晰震相,并掌握了断层通道波的运动学特征、频率特征,为城市盲断层的探测提供了可靠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69.
在经典力学中,刚体运动需要用3个平移分量和3个旋转分量来描述。而传统地震学只观测平移运动,缺少对3个旋转分量的测量。旋转地震学是全面研究由地震、爆破和环境振动引起的地面旋转运动的一个新兴学科。  相似文献   
70.
本文分析了台阵数据中心使用的SEED格式,对比了台阵数据中心使用的SEED与JOPENS使用的SEED格式之间的不同之处,提出两者之间的转化方法,并编写了相应的代码,实现了它们之间的相互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