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7篇 |
免费 | 29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篇 |
地球物理 | 63篇 |
地质学 | 14篇 |
海洋学 | 4篇 |
综合类 | 9篇 |
自然地理 | 4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2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2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1篇 |
2011年 | 2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9篇 |
1999年 | 1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52.
通过在青藏高原东北缘设计专门的三维地震观测系统而获得的莫霍界面反射波,利用三维反演方法反演重建了该区莫霍(M)界面的构造形态,得到了研究区M界面的三维构造图像和地壳深断裂的展布,研究区M界面总体上由东北向西南方向呈逐渐下倾趋势,而在不同的块体内部又具有不同的倾斜态势,反映了不同块体之间的差异和复杂程度的不同.鄂尔多斯块体M界面变化平缓,内部结构完整且坚硬;弧形构造区M界面的倾斜趋势发生了逆转,此现象可视为该区域在挤压、变形构造作用下M界面发生了明显的扭曲变形;秦祁块体M界面呈现出较陡的倾斜趋势,在本块东南端与弧形区结合部,M界面所显示出的局部隆起可视为地壳发生了强烈扭曲变形的迹象.综合二维、三维结果认为,特殊而复杂的构造变形环境,为海原8.6级大地震的孕育和发生提供了地质条件和深部背景. 相似文献
53.
文章的作者出席了国际地震学和地球内部物理学联合会可控源地震学委员会于1983年8月在瑞士举行的第四次工作会议,他们根据会议的情况,概述了世界各国人工地震测深工作的现状。作者还介绍了我国的地壳——上地幔深部探测工作的两个特点,并为了推进此项工作而提出了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54.
划分大陆活动地块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它们在地壳结构间的差异。大陆不同地块具有不同的地壳结构特征。这些结构和构造上的不同反映了它们在地壳内部的变形特征和动力过程的差异。文中利用深地震宽角反射 /折射剖面的结果 ,讨论了青藏高原东北缘东昆仑巴颜喀拉地块、鄂尔多斯地块和华北地块唐山震区地壳结构的差异。它们分别是变形强烈的活动地块、内部变形小相对稳定的地块和现代发生过强震的活动地块。在地壳结构上它们之间的差别是明显的。这些差异表现在地壳的分层性质、上地壳和下地壳的结构、地壳结构的不均匀尺度、壳 /幔分界的性质、壳内低速层的分布、地壳界面、特别是莫霍面的构造形态等方面 相似文献
55.
用速度和界面联合反演方法对海原深地震反射资料进行了重新处理. 通过迴折波以及断层面反射波的走时反演, 确定了深度为10 km以内海原断裂几何形态及断层内和围岩的速度结构. 观测资料表明, 桩号从37~39 km这两千米的范围内, 观测地震图的振幅大大衰减,表明断层在地下有相当的宽度. 结果表明,在海原断裂以北, 基底面由西南向东北隆起, 形成一个平缓的大单斜, 在西安州附近中生代褶皱基底深约3km, 向东北方向逐渐变浅. 在海原断裂以南, 在西华山和南华山之间的盆地内, 褶皱基底深约2 km, 向西南方向逐渐变浅. 断层在深度为3 km以内的倾角约70;在深度为3~10 km范围内的倾角约60. 从本文结果及其它多方面的引证, 我们认为海原断裂从地表到地壳10 km深处均处于陡立状态. 相似文献
56.
57.
58.
59.
60.
李松林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1,13(Z1):37-40
云南省元江县1983年被批准为全国一百个农村初级电气化试点县之后,翻开了元江水电建设历史的崭新一页.滑石板电站、依萨河电站等10多座水电站雨后春笋般在元江境内蓬勃发展,为元江经济的发展、促进山区精神文明的建设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做出了积极贡献.而境内河流源头少数民族聚居,农业生产落后,环保意识淡薄,水源林破坏严重.通过农村用电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的研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为元江绿色农业的发展提出指导思想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