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39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76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108篇
海洋学   16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7 毫秒
201.
针对降雨输入不确定性对实时洪水预报影响的问题,本文采用不考虑未来预报降雨、考虑未来预报降雨、考虑预报降雨的降雨量误差和降雨时间误差4种方法,以陕西省两个半湿润流域(陈河流域和大河坝流域)为研究区域,分析不同预见期和不同降雨输入情况下洪水预报的精度.研究表明:相对于不考虑未来降雨情况,考虑未来降雨后在预报预见期较长时对预报结果精度提升较大,在预见期较短时对预报结果精度提升不显著;暴雨中心位置不同对预报精度影响也不同,当暴雨中心位于流域下游时降雨量误差对流量预报误差影响更大;降雨量误差主要影响洪量相对误差和洪峰相对误差,且这种影响是线性的,对确定性系数的影响是非线性的二次函数,降雨时间误差主要影响峰现时间误差.  相似文献   
202.
为了深入了解天山山区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的触发和变化,对发生在新疆伊犁河谷一次中亚低涡背景下的短时强降水过程MCS成因进行了分析。通过利用自动站小时降水数据分析得出此次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并基于FY-2G卫星TBB产品、多普勒天气雷达数据对MCS的云图和雷达特征进行分析,得出该地区中-β尺度MCS(MβCS)具有明显的夜发性和后向传播特征,且分别在山区、平原上空发展和增强并长时间维持,雷达图上强回波带、逆风区和超低空急流的持续出现说明局地对流增强。此外,选取代表站雨强与对应TBB、雷达回波进行分析,发现强降水时段雨强的空间分布与TBB梯度大小成正比,时间分布与回波顶高和垂直液态含水量成正比。利用探空、地面风场以及ERA Interim再分析资料对MCS形成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和中尺度特征进行分析,得出深厚中亚低涡前部局地对流活动的加强触发MCS的生成,中低层多通道水汽输送和局地长时间水汽辐合、大气不稳定层结、中低层的风场辐合和垂直切变、高低层θse梯度增大以及低层暖平流增强为MCS的发展和维持提供了动热力和水汽条件。  相似文献   
203.
利用2014—2018年内蒙古及邻省数字地震台网108个宽频带固定地震台站的事件波形数据,分别采用快速测定速报震级方法和常规速报震级测定方法对85例有效速报地震进行分析,测定两种方法的震级偏差,给出震级校正值,并对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①快速测定法的结果与常规速报震级方法测定结果相比整体偏小,震级差绝对值介于0~0....  相似文献   
204.
利用跑道自动观测、激光测风雷达等资料,对2023年4月7日夜间乌鲁木齐机场一次东南大风天气下近地面风场的细微结构进行分析,探究大风时段13架航班在低空复飞的气象原因,结果表明:此次东南大风为较典型的锋前减压型,其持续期间在机场范围低空风速具有“西强东弱”特征及显著的不均匀性,在进港高峰期的R07跑道五边下滑道上出现强侧风、中度及以上的风切变,使得飞机在着陆过程中操纵困难而导致多架飞机复飞。激光雷达侧风及水平风的垂直分布,能细致反映跑道上低空侧风、风切变随高度和时间的变化特点,而其前30 min风切变告警累积频次迅速增多、维持和峰值时段,与此次航班复飞时段有较好的对应,多次提前告警可为机场发布此类风切变警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5.
TCFM技术的卫星导风数据在台风模拟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傅里叶相位分析方法与最大相关法结合的云导风技术TCFM(Technique based on combination of Fourier phase analysis and maximum correlation), 对2005-08-05的强热带风暴“麦莎”天气过程中静止气象卫星得到的30min间隔云图时间序列进行导风计算, 并将导风结果应用于中尺度数值模式ARPS(The Advanced Regional Prediction System), 结合其资料分析系统ADAS(ARPS Data Analysis System), 对台风“麦莎”登陆前的过程进行模拟。尽管洋面上常规资料稀缺, 但卫星导风数据的同化使用结果表明, TCFM技术得到的导风资料能够显著改善台风眼壁东部区域的垂直气流活动, 使台风螺旋雨带更加明显, 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206.
城市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及其在城市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满足城市基础地理空间信息服务的需要,许多城市已经或正在建立城市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简称CORS),本文针对该系统的作业范围、工作方式、数据通讯、用户权限、数据格式及技术特点等方面的情况做了详细介绍,并以城市市政工程测量应用为实例,详细探讨了CORS的技术应用,精度分析成果,以及改进布设模型,并提出了改进意见,为以后城市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的大规模应用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7.
新时期我国中心城市人口城镇化特征及其空间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一轮城镇化进程中,以人力资本为核心的创新经济逐步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引擎,省域中心城市作为人口聚集地的功能日益凸显。人口流动倾向影响着不同规模和行政等级城市之间的城镇体系重构,选取各个省域典型城市作为重点分析对象,通过我国城市人口最新数据统计测算,揭示出近期全国城镇化发展态势与大都市区域格局变化特征。结果发现,我国人口城镇化发展态势逐渐趋于平稳,不同地区、不同规模城市对人口的吸纳能力仍存在显著差异,各类直辖市、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在人口集聚方面表现突出,传统港口城市、工业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的人口吸引力逐步趋弱。其中,一级城市人口吸纳能力超强,二级城市成为人口重要集聚地,三级城市人口增速趋缓,四级城市人口吸引力平稳;可将之划分为“高/低规模”“高/低增长”四种不同组合类型。同时,城市人口的增长变化和人力资本竞争,显著影响了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省域中心城市实力日益增强,人口增长强劲,进而改变了传统东中西区域经济显著分异的格局,省会城市首位度表现出“高/低位序”“高/低集中”四种不同组合分布特征,且集中于“高位序、高集中”和“低位序、低集中”两种类型,分化格局相对明显。伴随着中国大都市的不断发育成熟,其逐步成为新时代创新经济和人口集聚的引领者。  相似文献   
208.
随着全球变暖加剧,复合湿热天气在世界各地呈现显著加剧趋势,中国东部也是极端湿热事件的高发区。为更好了解中国复合湿热事件的变化特征,基于1961—2020年中国日最高湿球温度观测数据,利用趋势分析、小波功率谱分析和广义极值分布分析等方法,对中国日最高湿球温度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1961—2020年中国日最高湿球温度平均值和最大值主要呈“南高北低”的分布特点,最大值高值区集中在中国南部和四川盆地。全国日最高湿球温度平均值呈增强趋势,最大值无明显的变化趋势。全国平均值有2~6 a尺度的周期震荡,全国最大值在多个时间段和时间尺度有短周期。2)全国极端湿热阈值分布与日最高湿球温度最大值比较类似,极端湿热强度呈现增强趋势,全国极端湿热频次也以0.098 d/a的速率增多。西北东部地区极端湿热强度增强幅度最大,但南方地区呈减弱趋势;西北东部、南方和东北地区极端湿热频次持续增多。3)多年一遇事件的阈值分布同样与最大值分布类似,多年一遇事件频次呈现显著的区域特征,多年一遇事件主要发生在四川盆地,其中西北东部地区显著增多,南方地区有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209.
2007年7月新疆三次暴雨过程的水汽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莲梅  张云惠  汤浩 《高原气象》2012,31(4):963-973
利用新疆99个气象站日降水量资料和NECP/NCAR一天4次1°×1°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07年7月8-11日、15-17日和27-29日新疆3次暴雨过程的水汽输送和收支特征。雨型I(8-11日)的雨带位于天山山区及其北麓,雨型II(15-17日)的雨带位于新疆东部地区,雨型III(27-29日)的雨带位于天山以北的北疆地区。结果表明,这3种典型雨型的水汽输送路径有明显的差异,雨型I存在西风气流、河西走廊至新疆的低空偏东急流和青藏高原向北气流3支水汽输送路径,西方路径水汽输送量最大,这3支水汽输送气流在天山山区及其北麓强辐合并引发暴雨。这是由700hPa贝加尔湖脊发展、对流层中亚低涡强烈发展、快速东移和500hPa新疆脊逐渐东移所造成的。雨型II的水汽输送为西方、东方、南方和北方路径,4支水汽在东—西向和南—北向强辐合并引发暴雨。这种异常的水汽输送是由700hPa柴达木低压发展、500hPa乌拉尔脊东北向发展、中亚低涡东南移动和新疆脊配置所致。雨型III主要为西风气流和贝加尔湖至新疆低空偏东急流输送水汽,东、西方水汽在天山以北区域发生强辐合并造成暴雨,偏东水汽输送来自于贝加尔湖、孟加拉湾、南海和热带西太平洋,其水汽输送量大于西方路径。这种异常水汽输送是由中亚低涡东移、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伸与贝加尔湖脊叠加且贝加尔湖脊西伸配置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210.
为了实现对树木高精度无损的测量,掌握每棵树的树高、树冠等因子,以便实现对林木生长趋势的更好研究,来预测树木生物量,反映林地生产力,本文以超站仪在北京市二类调查项目的应用为例,介绍了超站仪在林木测量中原理的运用,结合项目本身,讨论其实施方法、注意事项,对测量精度和测量的特殊环境进行了分析,提出3维树木体积测量的新方法,并且精度达到90.14%。实践证明,超站仪在树木测量较常规仪器具有很大的优势,为当代精准测量提供了数据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