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探究引起大黄鱼幼鱼同生群内不同增重性能子群间脏器生理差异的主因, 揭示造成各子群间生存适应对策和增重机制分化的内在逻辑, 对于精选大黄鱼幼鱼优质增殖放流群体和指导大黄鱼科学高效养殖具重要现实意义。随机捞取宁波市象山西沪港海域内经板式网箱养殖3个月的3 000尾大黄鱼同生群幼鱼, 停食2d后按体质量由大到小依次分为A [体质量(3.45±0.43) g, 出现率5%]、B [体质量(2.60±0.18) g, 出现率20%]、C [体质量(2.00±0.21) g, 出现率50%]、D [体质量(1.22±0.23) g, 出现率20%]、E [体质量(0.74±0.04) g, 出现率5%]等5个子群。在测量并统计脏器比例性状(鳃系数、内脏系数、内脏净重比、鳃净重比和鳃脏比)的基础上, 较系统开展了不同增重性能子群间耗氧率、窒息点、内脏和鳃组织相关功能酶活力的差异。结果表明: (1) 鳃系数、内脏系数和日均耗氧率的显著高企(P<0.05)均可导致大黄鱼幼鱼增重性能的明显下降; (2) 耗氧昼夜节律的分化是引起大黄鱼幼鱼增重性能发生明显改变的主因, 具体表现为A、B子群的昼均耗氧率显著大于夜均耗氧率(P<0.05),以及E子群的日均耗氧率与昼均和夜均耗氧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 (3) 耗氧率性状聚类和脏器比例性状聚类分别对甄别C、E子群具良好的辨识效果; (4) 随着窒息点水中含氧量的趋势性提高, 大黄鱼幼鱼的增重性能将表露出极明显的减弱效应, 其中与E子群窒息点水中含氧量具显著差异(P<0.05)的仅为A、B子群, 呈E>A≈B; (5) 内脏消化酶和磷酸酶中, 酶活力与大黄鱼幼鱼增重性能排序吻合度最高的分别为淀粉酶和AKP,前者随增重性能增强呈趋势性增加,后者则呈A<B<C<D<E (P<0.05); ATP酶中, Ca2+/Mg2+-ATPase酶活力无组间差异(P>0.05), Na+/K+-ATPase酶活力除A显著大于D、E子群(P<0.05)外, 其余子群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 (6) 鳃SOD、CAT和POD中, 酶活力与大黄鱼幼鱼增重性能排序吻合度最高的为SOD, 呈A>B>C≈D≈E, Na+/K+-ATPase和Ca2+/Mg2+-ATPase酶活力均呈A>B≈C>D≈E。上述研究可为大黄鱼生长性能评价体系构建和指导速生品种(品系)选择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论SNS边坡柔性防护工程实践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SNS边坡柔性防护新技术在坡面地质灾害防护特别是崩塌落石防护领域的推广及成功应用,与其自身特点相对应的一些疑问在SNS的设计及施工中被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提出.文章试图对业内人士普遍关心的几个问题作一简要论述.望能为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在SNS边坡柔性防护技术的实践中提供理论帮助并消除相关疑问.  相似文献   
13.
探究引起大黄鱼幼鱼同生群内不同增重性能子群间形质差异的内在逻辑,揭示造成各子群间生存适应对策分化的主因,对于精选大黄鱼优质增殖群体和指导大黄鱼幼鱼阶段的科学高效养殖具重要现实意义。随机捕捞宁波市象山西沪港海域内经板式网箱养殖3个月的3 000 ind.大黄鱼同生群幼鱼,按体质量由大到小依次分为A [体质量(3.446±0.428) g,出现率5%]、B [体质量(1.966±0.507) g,出现率90%]、C [体质量(0.738±0.036) g,出现率5%]三个增重性能子群。于每一子群内各随机选取30ind.作为生物学指标测定对象,在测量体质量、鳃质量、内脏质量、净体质量、体长、体宽、体高、肛长、头长、头宽、头高、眼后头长、眼径、鳃盖高、背鳍部体高、腹鳍间距、侧线长、尾柄长、尾柄高的基础上,依次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方法,较系统开展了三个梯度增重性能子群间形质差异的研究。结果表明:(1)在所测19项生物学测定性状中,除尾柄高呈A>B≈C外,其余性状均呈A>B>C (P<0.05);(2)在所涉24项形质评价指标中, A-B、A-C、B-C子群间...  相似文献   
14.
洞庭湖湿地柳属木本植物变化趋势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属(Salix)植物是洞庭湖湿地唯一的原生木本植物,对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维护具有重要意义,而以往研究大多关注草本植物,缺乏对木本植物的认识。本研究通过2008年5月和2013年11月的洞庭湖湿地大面积调查,揭示洞庭湖湿地柳属木本植物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洞庭湖湿地柳属木本植物主要分布于东洞庭湖,其次是南洞庭湖,分布形式为小面积点状分布和大面积带状分布。2008年5月,洞庭湖湿地柳属木本植物分布区的面积为993.7 hm2,2013年11月减少至192.9 hm2。2008年5月,洞庭湖湿地柳属木本植物以原生型植物为主,2013年11月,其以种植型植物为主。在2008~2013年间,柳属木本植物呈现分布面积急剧减少、原生型植物减少、种植型植物增加的变化趋势,业已成为本地区的濒危物种。2013年11月,各柳属木本植物分布点的乔木层特征差异明显,树高为4.37~15.2 m,胸径为3.63~68.71 cm,原生型植物树高和胸径明显大于种植型植物。在原生型植物区,林下优势植物主要为短尖薹草(Carex brevicuspis);在种植型植物区,林下优势植物主要为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荻(Miscanthus sacchariflorus)和短尖薹草。水位降低、淹水时间缩短、水质下降与大面积种植杨树等是导致洞庭湖湿地柳属木本植物退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