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99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23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334篇
海洋学   1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3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本文从水资源系统结构与用户需求分析入手,研究了地表水和地下水模型的耦合方法,构建了水资源目标规划模型,对独山子地区水资源进行了优化配置。研究表明:独山子地区水资源可以满足独山子区与灌区的现状需水要求。独山子区近期、中期、远期全部启动四个水源地供水仍不能满足需水要求,还需要外调水源补充解决,远期外调水已接近可调水资源量;为保证水源地有适量的河水入渗补给,限定了河道引水量,枯水年不能满足灌区的灌溉需水,平水年基本可以满足,丰水年完全能够满足。即使调水后,仍然要节水,提高灌溉效率。  相似文献   
182.
相对于盾构隧道施工的大量需求与快速发展的状况,国内在盾构工法特别是大型深埋盾构隧道施工技术和理论研究方面还存在不足,特别是水压条件下深埋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问题。基于极限分析上限法和水土压力统一参数,对考虑水压影响的均质土深埋隧道开挖面稳定性计算方法进行研究,建立了考虑水压影响的深埋盾构隧道开挖面三维对数螺旋破坏模式模型,并推导了其极限支护压力计算公式。然后利用土层厚度加权平均法,可将上述方法应用于多层土深埋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性的评价中。最后,以上海长江盾构隧道实际工程为例,采用本文推导的极限分析上限三维对数螺旋破坏模式方法计算并分析其极限支护压力,并将计算结果与前人研究和规范方法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该研究可改进与完善水压条件下深埋盾构隧道极限支护压力确定方法,从而为考虑水压条件下盾构隧道施工支护压力的合理确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3.
东山湾钨钼多金属矿床为大兴安岭南段新发现的一斑岩型矿床,产于燕山晚期花岗斑岩体与二叠系的接触带附近。该矿床主要发育细脉、微细脉浸染型矿化,其钨钼银多金属热液成矿作用划分为黑钨矿-锡石-毒砂-石英阶段(Ⅰ)、毒砂-辉钼矿-石英阶段(Ⅱ)、银多金属硫化物-石英阶段(Ⅲ) 3个阶段。为了系统研究该矿床不同成矿阶段成矿流体的来源、性质及其演化特点,对不同成矿阶段样品进行了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学及碳、氢、氧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Ⅰ、Ⅱ阶段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分别为232.7~321.7 ℃和201.2~352.7 ℃,盐度(w(NaCl))分别为3.4%~9.8%和4.1%~10.4%,成矿流体属中温、中等盐度不均匀的NaCl-H2O体系型热液;Ⅲ阶段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变化范围为198.6~273.5 ℃,盐度为5.0%~8.4%,成矿流体属中低温、中低盐度均匀的NaCl-H2O体系型热液;Ⅱ阶段石英样品的δ18O值为7.5‰~9.0‰,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δDH2O-SMOW值与δ13CPDB值分别为-175.6‰~-160.3‰与-23.5‰~-20.1‰。成矿流体具有岩浆分异热液的特点,并伴随大气降水的大量加入,流体运移过程中地层有机质的加入导致了成矿流体具有较低的δDH2O-SMOW值、δ13CPDB值;成矿流体的不混容作用、大气降水的加入是导致区内钨钼沉淀、成矿的主要机制,而银多金属矿化则可能由成矿流体的降温冷却所引起。  相似文献   
184.
北京平原地下水可持续开采方案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下水过量开采已经引起北京平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降落漏斗逐年扩大以及一系列环境问题。控制地下水开采,增加地下水补给以达到地下水可持续开采应当成为北京市水资源管理的重要任务。本文根据北京市中长期供水规划、水资源特点和地下水开采现状设计了4种地下水开发利用开采方案:即维持现状开采、增加补给量、减少开采量以及联合方案。运用已建北京平原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对4个方案进行了模拟,分析了地下水系统水均衡量变化,地下水流场变化以及地下水动态变化,以此确定可能的可持续开发方案。结果表明,维持现状开采必将使含水层地下水疏干;增补和减开单独实施虽能改善现状,但难以实现。只有应用增补和减开的联合方案,才有可能实现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其为北京平原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5.
深埋圆形隧洞围岩的应力应变状态是深地下工程设计的重要参考依据。针对岩体内部的缺陷引起的应力集中和松弛,建立了局部附加应力与缺陷尺度和卸载时间之间的联系,得到圆形隧洞在卸载时围岩破坏前遵循的一系列方程,进而推导出围岩变形的解析积分表达式。将围岩应力应变的时间效应分为卸载阶段和应力松弛阶段,通过逐步逼近法分别求解了围岩的应力和变形的近似解析表达式。该近似解析式考虑了岩体内部缺陷处应力集中的影响和卸载的时间效应,可用来考察不同半径处缺陷应力集中和卸载快慢对应力变形状态的影响。计算表明,围岩内部在卸载过程中和卸载完成后均存在局部附加拉应力集中,围岩变形在卸载完成后仍会进一步增加。  相似文献   
186.
2月2日,安丘市召开经济工作会议后,安丘市国土资源局按照会议要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一三三六”工作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主动服务扩大内需,更加严格国土资源管理,进一步提高资源保护和服务保障能力,促进安丘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187.
东准噶尔蛇绿混杂岩带填图等级体制划分意见讨论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当洋盆闭合洋壳残片构造侵位于陆壳之上时 ,共同组成蛇绿混杂岩带。由于构造破坏 ,蛇绿岩及伴生的深海沉积物 (放射虫硅质岩、粘土等 )往往呈构造包体形式赋存在古大陆边缘沉积的陆源碎屑物基质中 ,基质是混杂岩带的主体。它们属构造无序岩层 ,不服从层序律。在造山带 1∶ 2 5万区域填图中 ,首先考虑蛇绿混杂岩的产出特点 ,划分出构造包体和基质两大类 ,分别建立“岩群”;其次根据填图精度的要求 ,按照它们各自组成的地质单元分别建立“岩组”、“岩段”,对于基质中不同时代的地层单元能够恢复原始层序的可以建立“组”、“段”。为达到蛇绿混杂岩带的研究目的 ,测制大比例尺地质图作为补充图件  相似文献   
188.
新疆造山带大地构造相研究与分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复杂的大陆造山带并非是杂乱无章、毫无规律可循的 ,它可依照“生物结构”,解析为按一定基本构造样式或构件组合而成的四维蓝图。通过对各构造相单元 (基本构件 )的研究可清楚地再造造山演化过程。依据比较解剖学的原理 ,按古沉积盆地的地壳结构类型与产出的大地构造背景为基础 ,将新疆境内大地构造相分为离散背景、汇聚背景、碰撞背景及走滑背景下形成 2 9种构造相  相似文献   
189.
东准噶尔原塔黑尔巴斯套组下部中基性火山岩建造归属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巴里坤煤矿北原划下泥盆统塔黑尔巴斯套组下部 ,发现一套中基性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建造。其岩石组合为 :下部中基性火山岩 ,向上是火山碎屑岩夹中基性熔岩 ,再向上碎屑岩增多 ,仅见海百合茎生物化石。它被中志留世色克森巴依超单元侵入 ,上部被上志留—下泥盆统含化石的红柳沟组不整合覆盖。根据东准噶尔构造演化历史 ,在奥陶纪末全面隆升 ,缺失下志留统。该火山岩建造应是奥陶纪的产物。东邻区哈密头道沟 ,周济元等在相当于火山岩建造的上部层位的火山碎屑岩夹中基性火山岩中发现早奥陶世腕足化石 :Orthambonites sp.,O.rotundiformis,Pragonambonites sp.,新建了恰干布拉克组。经研究对比 ,东准所发现的这套中基性火山岩建造与新建的恰干布拉克组为同时、同一岛弧拉斑玄武岩构造环境的产物。依据岩石地层单位命名优先原则 ,研究区采用“恰干布拉克组”这一组名 ,时代定为早奥陶世  相似文献   
190.
西双版纳橄榄坝泥炭剖面的放射性碳测年和孢粉分析研究表明,该沼泽泥炭堆积始于约7250aB.P.,当时橄榄坝盆地的植被是以千果榄仁和龙脑香科为代表的热带雨林植被,约5690aB.P.在气候变凉干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热带雨林逐渐从盆地内消失,并再也未能恢复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