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8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96篇
测绘学   45篇
大气科学   87篇
地球物理   38篇
地质学   340篇
海洋学   112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44篇
自然地理   5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1.
5 12 汶川地震的强震作用诱发产生了大量崩塌地质灾害,且多发生于碎裂结构岩体中。崩塌后斜坡后缘岩体及前缘堆积体的稳定性和后缘岩体对前缘堆积体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同样是震后灾害所面临的问题。以干河沟沟口斜坡为例,在分析该斜坡结构特征及崩塌机理的基础上,采用二维离散元软件UDEC模拟了斜坡在天然或强震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和可能失稳过程; 运用极限平衡法对陡壁岩体再次崩塌,产生新物质堆载在现有崩塌堆积体后缘前、后分别建立模型进行了稳定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碎裂岩体崩塌过程可分为应力重分布、潜在崩塌体形成和地震诱发崩塌3个阶段。崩塌堆积体在考虑后缘堆载作用之前,在天然或地震环境下均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考虑堆载作用之后,其可能会在地震条件下失稳。离散元法和极限平衡法的组合使用,对于解决同类斜坡的同类问题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212.
千枚岩岩石微观破裂机理与断裂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石的宏观断裂与其内部微结构和微缺陷紧密相关,建立岩石微观破裂机理和宏观断裂之间更直观的联系是当今断裂力学的难题之一。本文以金沙江上游泥盆系中统中段的绢云母千枚岩与硅质板状千枚岩为研究对象,利用扫描电镜与力学试验等多种测试手段,通过对2种千枚岩岩石断口的微观形貌特征的研究,揭示了千枚岩岩石微观破裂形式、破裂机理与其矿物组成之间的联系。指出绢云母千枚岩岩石以沿晶面擦花的微观破裂形式为主,是典型的微观脆性剪断,而硅质板状千枚岩岩石既有沿晶断裂的拉断破裂,又存在切晶擦花的剪切微破裂形式,是属于拉、剪破裂并存的微观破裂机制。进一步结合岩石断裂的力学特征,分析千枚岩微观破裂与宏观断裂之间的联系。结果显示:千枚岩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的断裂形式与其微观破裂形式是可对应的。这一结论为建立起岩石微观破坏机制和宏观断裂特征的桥梁提供了依据,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13.
通过海洋环境条件下大直径管桩的垂直和水平荷载试验,分析了管桩在垂直和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特点,得到了管桩的垂直极限承载力、侧摩阻力及端承力、轴向反力系数等结果,以及水平荷载作用下桩顶位移和转角关系、弯矩分布、土抗力、水平地基反力系数的比例系数和最大弯矩点等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垂直荷载作用下,极限承载力可达12000kN,在沉桩过程中部分桩有一定程度的闭塞;大直径管桩能够抵抗水平荷载的作用,弹性长桩的受力性质主要受上部土层的影响。根据试验结果计算的水平地基抗力比例系数m值,对本工程及同类地质条件的桩基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14.
南海夏季风爆发与南海热含量异常特征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利用1958—2007年SODA月平均海温资料、1958—2008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1974—2008年NOAA卫星月平均OLR资料,分析了南海季风与南海上层海洋热含量之间的可能关系,发现南海夏季风爆发早晚与前冬南海上层海洋热含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即当冬季南海上层海洋热含量偏高(低)时,次年南海夏季风爆发早(晚)。进一步对南海夏季风爆发异常年前期及前冬南海东部热含量异常年的相关大气环流特征分析后发现,南海夏季风爆发偏早和偏晚年前期的OLR特征、对流层环流特征及位势高度场分别与前冬南海东部热含量异常偏高和偏低年相一致。得出冬季南海东部热含量偏高(低)时,OLR在赤道东印度洋至我国南海及菲律宾以东为负(正)距平,南海地区对流加强(减弱);在纬向方向上,大气环流特征表现为正(负)的Walker距平环流,低纬Walker环流发展(减弱);在经向方向上,南海地区南北向局地Hadley环流加强(减弱);次年初春(3—4月)500hPa位势高度场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区总体为负(正)距平,副热带高压偏弱(强)。因此有(不)利于南海夏季风的早爆发。南海和西太平洋暖池区热含量异常都通过对流作用影响其上空大尺度...  相似文献   
215.
基于杂草植物的石油烃污染土壤生态修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过去的几十年内,人们在致力于采用合适的原位修复技术以加速对现有人为污染的石油烃的降解与净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至今,原位植物修复,即采用高等植物去除、稳定、降解和/或代谢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方法,已经成为对石油烃污染环境治理修复的具有前途的新兴技术。杂草植物由于具有大量的纤维根系和极为强壮的特征,因其有助于穿透污染土壤而建立一个强大的根际圈,进而在植物修复方面一般表现为巨大的潜力。本综述首先对石油烃污染土壤实施植物修复所涉及的一些重要机制,包括植物积累、植物稳定、植物降解、植物挥发和根际降解作用,进行了概述和探讨。近年来,在进一步促进石油烃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效率方面,改进并研制了相当数量的实验方法。此外,来自实验研究结果的成功给予研究人员以极大的鼓励,尤其促使人们在田间尺度上实施石油烃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然而,所有这些工作均存在着诸多局限和困难,有待我们去克服,从而使我们的研究从实验室的尺度发展到田间的应用上。  相似文献   
216.
217.
地质资源包括矿产资源、地质旅游资源、土地资源和地下水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资料的基本源泉,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地质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开发利用地质资源应遵循适宜、适度、综合性开发和保护性开发的原则,否则将会破坏地质环境,甚至形成地质灾害,直接影响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保护地质环境是关系到人类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必须采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予以保证.  相似文献   
218.
斑鳠几种常见天然饵料的营养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饵料营养测试分析入手 ,化学和生物学方法相结合 ,综合评价了斑几种常见天然饵料的营养价值 ,结果表明 :水蚤、水蚯蚓、野杂鱼均是斑优质的饲料蛋白源及良好的能源物质 ;三种饵料的第一限制氨基酸同为蛋氨酸、第二限制氨基酸同为赖氨酸 ;斑苗种培育效果比较 ,水蚤组显著优于水蚯蚓和野杂鱼组 ,而后两组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19.
凝胶过滤(或称分子筛)层析是一种由限制分子通过多孔基质,按分子大小分离混合分子的技术。凝胶过滤方法常用于生物样品脱盐,其操作简便易行,脱盐效果可靠。由于可通过紫外和电导检测器监控整个层析过程、产品的纯度和回收率,又可连续自动进样和收集样品,自动化程度高,容易放大,所以,自上世纪60年代初始,随着层析介质技术的发展,Sephadex G-25系列凝胶过滤介质常用于实验室乃至工业规模的脱盐、小分子物质去除及缓冲液的置换。一般实验室脱盐常用透析方法,但其耗费时间长、缓冲液消耗量大,又易损失宝贵样品。笔者采用凝胶过滤法研究了YML-1(本实验室提取的一种海洋生物活性物质)脱盐的实验条件及效果。  相似文献   
220.
证据权法在区域滑坡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以贵州省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GIS为技术平台,采用证据权法对研究区进行了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分析。综合分析历史滑坡数据及其环境因素和触发因素,数据源主要有地形图、DEM、地质图,选取地层岩性、构造、高程、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道路、水系作为危险性评价因子。首先应用ArcGIS软件对数据源进行处理,提取各个评价因子图层,并对每个图层进行分级、缓冲区分析等处理,建立若干证据层。然后将历史灾害点与评价因子进行空间关联分析,计算每个评价因子等级的权重,最后计算出评价单元的危险性指数,并将危险性分为极高危险区、高危险区、中等危险区、低危险区。采用成功率曲线法对证据权法评价精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本次评价的精度为71%。利用历史滑坡数据对评价结果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说明证据权可以客观定量地评价各影响因子对滑坡的影响程度,该方法应用于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比较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