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223篇
大气科学   259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12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01.
大气环流的年代际变化I.观测资料的分析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利用多种资料分析研究了大气环流(包括几个主要大气涛动、一些主要大气环流系统)的时间变化特征.结果清楚地表明大气环流,无论是热带大气还是中高纬度的大气环流,存在着显著的年代际变化特征,主要为10~20年准周期振荡和30多年准周期振荡.北大西洋涛动(NAO)和北太平洋涛动(NPO)的10~20年准周期振荡有近乎同位相特征,而它们的30多年准周期振荡却有近乎反位相变化.西太平洋副高强度与北美大槽强度的变化在10~20年时间尺度既有同位相情况也有反位相情况;但在30多年时间尺度却是基本同位相的.西太平洋副高强度与东亚大槽强度变化在30多年时间尺度也是基本同位相的,且副高变化超前约5~7年.  相似文献   
202.
In this part, the temporal evolution and interaction across the equator of 30-50 day oscillation in the atmosphere are investigated further. The annual variation of 30-50 day oscillation is quite obvious in the mid-high latitudes. In the tropical atmosphere, the obvious interannual variation is an important property for temporal evolution of 30-50 day oscillation. The low-frequency wavetrain across the equator over the central Pacific and central Atlantic area, the movement of the long-lived low-frequency system across the equator and the meridional wind component across the equator will obviously show the interaction of 30-50 day oscillation in the atmosphere across the equator.  相似文献   
203.
印度洋地区异常海温的偶极振荡与中国降水及温度的关系   总被引:42,自引:15,他引:42  
利用1951-1997年近47年的印度洋海温距平场资料以及相应中国160站降水资料,通过相关普查得出,印度洋地区东西海温的偶极振荡与中国6-8月汛期的降水有较好的相关关系,特别是前期3-5月份的印度洋地区东西海温的偶极指数与中国6-8月降水的相关较好。分析1958-1995年NCEP 500hPa北半球高度场资料发现,印度洋偶极指数与欧亚中高纬度地区的高度场异常有密切的联系,其中印度洋偶极指数IODI负位相年有明显的PJ波列存在,印度洋偶极海湿异常很可能是通过PJ波列来影响中国的降水。同时,对印度洋地区海温偶极指数和中国地区温度的相关分析表明,印度洋地区海温偶极指数与冬季中国南部地区的温度也有较好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4.
MJO对我国东部春季降水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澳大利亚气象局的MJO(Madden-Julian Oscillation)指数,通过位相合成及对比分析研究了MJO对我国东部春季降水的影响.研究表明,当MJO传播至中东印度洋时,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春季降水为正异常,当其进一步东传至中南半岛-印尼群岛一带时,我国华南地区的春季降水为正异常,而在其他活动阶段不利于我国东部的春季降水.对比分析表明,MJO的活动主要通过引起大尺度环流异常、对流层中低层涡度及水汽输送的异常,进而对我国东部春季降水产生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5.
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激发El Nino的机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资料分析了表明,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同El Nino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在El Nino事件发生之前,热带大气(尤其是赤道西太平洋地区)季节内振荡异常加强;伴随着El Nino的发生,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动能明显增加。简单海-气耦合模式的分析表明,只有在年陵时间尺度大气外强迫作用下,海-气系统才可以产生类似ENSO模的耦合波。资料和理论模式分析和结果相结合,说明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激发El Nino的机制  相似文献   
206.
SVD相空间分析方法及其在海气耦合关系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李跃清  李崇银  黄荣 《高原气象》2003,22(Z1):17-23
利用非线性动力学中的相空间概念和场诊断分析中的SVD技术,提出了一种SVD相空间分析方法.应用该方法研究了热带太平洋E1 Nino区SST与东亚500 hPa环流场的关系.结果表明这种SVD相空间分析,优于EOF相空间分析,它不仅能在两个场耦合联系的基础上分析两场自身的变化过程和状态特征,而且能够揭示两场之间的内在相互联系;前期冬半年东亚冬季风异常偏强(弱)时,将导致未来El Nino(La Nina)事件的发生;前期El Nino(La Nina)事件,将导致未来冬半年东亚冬季风异常弱(强);由此建立了东亚冬季风与El Nino(La Nina)事件相互作用的概念模型,指出了东亚冬季风异常变化与El Nino(La Nina)事件互为双方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07.
青藏高原东侧地区夏季气温变化及其可能成因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李跃清  李崇银 《高原气象》2003,22(Z1):24-31
应用奇异值分解(SVD)和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青藏高原东侧川渝地区气温变化及其原因.结果表明夏季川渝地区气温与云量之间主要呈反位相关系,其第一模态代表了它们最主要的耦合特征;热带西太平洋海温偏暖(冷),引起副热带高压系统位置偏北(南),使川渝地区总云量偏少(多),造成川渝地区气温偏高(低).最后建立了川渝地区夏季气温变化的概念模型,指出热带西太平洋海温异常变化,也是造成青藏高原东侧川渝地区气温变冷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8.
异常东亚冬季风对赤道西太平洋纬向风异常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ENSO由于经常带来大范围的气候异常而倍受关注,赤道西太平洋的纬向风异常对ENSO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首先对赤道西太平洋纬向风异常的发生进行研究,其结果清楚地表明它同东亚冬季风的异常有密切关系.异常强(弱)的东亚冬季风不仅能激发产生赤道西太平洋的西(东)风异常,而且还将在菲律宾以东的西太平洋上导致一个气旋性(反气旋性)环流的形成.研究还表明,上述异常流型产生的物理过程是异常东亚冬季风所造成的气压形势的动力影响,因为在强(弱)东亚冬季风影响下,赤道西太平洋地区会形成向西(东)的气压梯度,即( )p/( )x<0(( )p/( )x>0)的异常气压形势.通过赤道太平洋的海-气相互作用,赤道西太平洋的持续西(东)风异常则将进一步导致El Nino(La Ni(n)a)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9.
Seasonal variations of the tropical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 (ISO) and relationship to seasonal variation of the climate background are studied by using NCEP/NCAR reanalysis data and output of SAMIL-R42L9. Analysis of NCEP data shows that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tropical ISO has obvious seasonal variations, which are well consistent with the seasonal variation of climate background. The activity of the tropical ISO is, to a great extent, dependent on warm SST, strong convection, zonal western wind, strong precipitation and low-level moisture convergenc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asonal variations of the tropical ISO are captured by SAMIL-R42L9. Simulations of seasonal variation of climate background vary greatly with different variables. Results of SAMIL-R42L9 indicate that the seasonal variations of the tropical ISO in dynamical fields are more dependent on climate background than in heating fields and SAMIL-R42L9 cannot represent well the strong dependence of the ISO on the climate background present in NCEP/NCAR reanalysis data. It also suggests that seasonal variations of the ISO do not completely depend on that of climate background.  相似文献   
210.
南海夏季风槽的年际变化和影响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李崇银  潘静 《大气科学》2007,31(6):1049-1058
南海夏季风槽是南海夏季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活动不仅对大气环流和气候有明显影响,其本身也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首先定义了一个描写南海夏季风槽强度的指数,然后分别对强、弱南海夏季风槽年的例子进行了合成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对应强、弱不同的南海夏季风槽年份,在大气环流背景、对流活动以及海温背景场方面都有很明显的区别,说明南海夏季风槽的异常不是偶然的,有其十分明显的大背景。合成分析的结果还表明,南海夏季风槽的强弱异常不仅对中国夏季降水有重要影响,还会通过遥相关过程影响北半球的其他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