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40篇
地质学   11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细沟形成对坡面产流产沙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明细沟形成条件下不同土壤坡面水沙变化特性,利用室内模拟降雨试验,分析了塿土和黄绵土在细沟发育及已有细沟条件下的水沙过程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塿土产流快,易形成细沟,细沟发育有明显的规律性,在坡面上呈平行状分布,细沟密度与坡度密切相关,细沟存在会延长产流时间;黄绵土产流慢,较难形成细沟,细沟发育随机性大。细沟发育对产流过程没有明显影响,土壤入渗快慢是两种土壤产流过程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细沟发育程度加剧,会使塿土含沙量的增加速度加快,达到稳定含沙量的时间提前,坡面已有细沟只对稳定含沙量有明显影响,细沟密度增加会使稳定含沙量提高;黄绵土含沙量的变化主要取决于细沟发育过程中的随机性,当细沟侵蚀以崩塌作用为主时,含沙量会出现急剧增加,即使雨强较小,也会产生严重的土壤侵蚀。  相似文献   
32.
白垩系是西昆仑山前地区最重要的储层,受区域构造演化控制,其岩性与分布在纵、横向上均发生变化。下白垩统为冲积扇辫状河相沉积的红色砾岩、砂岩夹泥岩;上白垩统英吉沙群在研究区西部为一套海相碳酸盐岩地层。白垩系在喀什凹陷最厚,往西、往东、往北均逐渐变薄,并发生相变与尖灭,控制储层发育。本文在研究区域首次通过地震相研究,根据白垩系反射特征精细追踪对比其层位,确定尖灭位置,进而确定白垩系分布范围。研究认为,地震相能在区域上宏观地反映白垩系的沉积特征与分布范围,进而指导油气勘探,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3.
川中地区大安寨段地层为典型的碳酸盐岩,主要储层为大-亚段。模型正演结果表明地层厚度与地震振幅强度存在一定关系。当地震波经过油气层时,其高频成分能量衰减较不合油气层时严重;谱分解技术利用最大熵谱方法,将地震数据变换到频率域,其地震振幅强度表征了油气分布情况。振幅属性在J区块大安寨段的应用效果明显,既可以定性预测大-亚段厚度,也能预测油气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34.
基于WebGIS技术的吉林省国土资源信息系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WebGIS支持下,通过系统设计、系统分析和系统实现,构建吉林省国土资源网络信息系统。系统设计采用流行的三层结构模型,客户端与服务器的通讯和联接使用TCP/IP和HTTP通过Internet/Intranet实现。服务器端应用程序与后台数据库的通讯通过JDBC技术实现。系统主要由8个子系统构成,即数字矿产、数字旅游、数字气象、数字生态、数字国土、数字水资源、数字植被和地壳稳定性子系统。系统的建立实现了吉林省国土资源信息共享、科学管理、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35.
36.
针对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提出一种特征分量构建与面向对象结合的阴影提取方法。分析遥感阴影光谱特性,构建彩色不变特征C3、亮度特征I、主成分第一特征量PC1以及蓝色波段和近红外波段归一化比率特征RATIOb_nir,增强阴影信息。采用线性变换将几个特征分量Digital Number(DN)值归一化到相同范围,对这几个分量进行综合分析。以I和PC1分量为输入对影像进行多尺度分割,建立包括波段均值、标准差、最大差异等特征的规则集,实现面向对象的阴影信息提取。选取20幅QuickBird影像为例进行阴影提取实验,平均总体精度为97%,平均用户精度为96%,平均Kappa系数为0.94。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传统基于像素信息提取方法,本文方法提取阴影斑块完整,无破碎图斑;相对基于原始光谱的面向对象方法,本文方法提取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37.
对机载LIDAR扫描数据对DEM规模化生产的方法展开了阐述,详细地介绍了机载LIDAR扫描数据制作精细DEM的生产流程,为生产单位DEM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38.
随着北京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快速增长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于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而教育的公平性和均衡发展也受到了人民群众和政府越来越多的关注。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更多的需要依靠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支持,而政策的制定又需要根据教育均衡发展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那么首先就要对首都基础教育的均衡情况进行分析。本文基于GIS技术和统计学方法,采用差异系数法,选取相关指标,建立首都基础教育均衡性评价模型,利用ArcEngine组件和.Net技术集成开发并实现模型,对首都基础教育均衡性、资源配置均衡性、教育质量均衡性做出评价,为教育决策部门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39.
自平衡检测法在桩基检测中有效解决了传统静载法面临的许多问题,已得到广泛地推广和运用,其中自平衡法承载力计算中转换系数γ的取值是关键性问题之一。针对我国桥梁工程地基土质普遍存在黏性土的情况,依托台州湾项目工程,对黏性土中自平衡承载力测试法中的转换系数的取值进行了原位试验研究。选取3根钻孔灌注桩,桩径为1.5 m、桩长83.5 m,在原桩上先后进行自平衡法和堆载法试验,在桩身土层交界处布设钢筋计得到相应的桩侧摩阻力,将每根桩的上段桩在同一土层处自平衡法测的极限侧摩阻力值与堆载法测的极限侧摩阻力值进行对比,得到了各层土自平衡转换系数值,在该基础上收集了相似工程2根桩检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黏性土中钻孔灌注桩自平衡法与堆载法测得的上段桩极限摩阻力之比为0.7~0.8。  相似文献   
40.
自平衡法测试基桩抗压承载力时转换系数取值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检测结论的准确性。为确定砂性土中转换系数?的准确性,选取3个工程,主要土层均为砂性土,同一场地均进行了自平衡法和传统静载试验。每个工程中选取自平衡检测的基桩与传统静载的基桩为对比组,其地质条件、施工工艺、桩的几何尺寸、桩顶和桩底高相近或一致,以传统静载法测得结果为基准,采用Matlab编程对自平衡法测得等效荷载-位移曲线进行拟合,得出与传统静载法结果拟合度最佳的? 取值。将? 的拟合值和? = 0.6、0.7和? 原工程取值分别得到的等效位移荷载曲线与传统静载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3个工程中所得转换系数γ拟合值取值范围在0.42~0.71之间,与原工程中采用的γ值相比均偏小;(2)? 取值对等效受压桩上段桩总摩阻力和弹性压缩量的影响很大;(3)采用转换系数γ拟合值计算的等效转换曲线与原工程中采用的? 值相比更接近传统静载法所得结果,表明3个工程中? 的取值均过大,导致所测极限承载力过于保守;(4)砂性土中自平衡转换系数建议取值为0.6~0.7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